N海都记者 周婉怡/文 郭浩奇/图
10月12日至15日,以“承载人类梦想 驶向星辰大海”为主题的2023世界航海装备大会将在福州举办。本次大会将包含开幕式暨主论坛、专题论坛、成果展示、船艇展示等系列活动,同期还将举办中国海洋装备博览会等活动。
闽在海之中,海为闽人田。10月9日,记者来到连江,探访深远海海鱼机械化养殖平台——“定海湾1号”,解码智能化海洋装备如何推动海洋经济高质量发展。
钢铁“巨无霸” 可住20多万尾大黄鱼
9日上午,记者驱车到达连江定海村超级渔港定海海产品交易市场,一下车便面对一望无垠的大海,风卷起层层浪花,远处十多个圆圆的养殖网箱排列有序,自成一道美丽的风景线。在工作人员的带领下,记者乘坐快艇,从定海海产品交易市场的码头出发,行驶不到五分钟,一个钢铁“巨无霸”就呈现在眼前,这便是福建鑫茂渔业与福建鑫丰船业公司联合引进的本土船企自主研发的深远海生态智能平台——定海湾1号。
定海湾1号单个平台总长60.9米,宽32米,深17米,水体高达1.58万立方,抗台风达到15~16级。该主体主要使用八边形棱柱体的结构,吃水更深,可容纳20多万尾优质大黄鱼,建造的整个过程由中国船级社认证。福建鑫丰船业公司负责人卢统锋介绍,4—6月是海面赤潮高发季,浮游植物爆发性生长,传统渔排深度大约为5~6米,鱼儿容易缺氧而亡,而定海湾1号深度深,能够有效地为鱼群提供良好的生活环境。
卢统锋说:“目前,我们有定海湾1号和定海湾2号,一次一个平台的大黄鱼产量约有100吨,年总产量达到500吨以上。”
相比于空间十分有限的传统塑料渔排,定海湾1号的空间大10倍左右,它更像是鱼儿们的“拉练场”。卢统锋告诉记者,定海湾1号所处的海域为海水与淡水的交界处,小鱼小虾数量多。在大黄鱼生长的过程中,不人为投放饵料,驱使鱼儿在定海湾1号的网箱中“锻炼”,游泳觅食。“这样养出来的大黄鱼口感细嫩紧缩,可达到野生大黄鱼的口感。”
智能养殖一体化 降低成本又环保
定海湾1号是集智能养殖为一体,利用智能化高新技术,实现发展高效、环保绿色,做到深远海渔业生态化、信息化及智能化的多元化平台。
在定海湾1号动动手指,轻松清理网箱已经不是一个“梦”。卢统锋告诉记者,如今,定海湾1号通过手机操作,便可以使八边形棱柱体网箱自动旋转起来。“因为水中的藻类较多,我们可以通过旋转来清洗网箱,这大大减少在传统网箱上所耗费的人力。除此之外,该智能养鱼系统还可以自动时刻监测海水pH值、水温、盐度和含氧度等。”
在传统网箱的养殖中,藻类、海作物较多时,传统网箱容易破裂,网箱结构存在泡沫、塑料等材质,容易对海洋造成污染,大量鱼游向海里,渔民损失巨大。而定海湾1号从里到外为钢铁结构,不易破损,不仅保护了渔业生态,还有效降低了养殖风险。
卢统锋介绍说:“春节前我们在鱼苗场内育苗1000多万,现在小鱼已经长到一两多。同时,我们还将继续和高校合作研发,利用智能技术统计网箱中鱼的大小、数量等,不断将养鱼智能化完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