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MA03版:社会 上一版 下一版  
下一篇

玩具“萝卜刀”走红 引发部分家长担忧

专家表示:具有一定危险性,容易诱发暴力倾向

商店里五颜六色的“萝卜刀”

N海都记者

黄晓燕 黄晓蓉

文/图

一甩、一抽、一滑,动作连贯且丝滑……最近,一款名为“萝卜刀”的玩具,在泉州中小学生群体中“火了”,因其“解压”的特性,受到孩子们的广泛喜爱。不过,“萝卜刀”爆火的背后,有人欢喜有人忧。一些家长认为,孩子接触这类玩具,总喜欢比划着戳来戳去,看上去非常危险,在学校内扎堆玩,也容易出现一些不必要的意外。“萝卜刀”到底适不适合学生玩?其安全性如何?海都记者就此展开调查。

学生:玩法有趣 是解压神器

“萝卜刀”是一种由塑料制成的仿刀玩具,因外表酷似“萝卜”而得名。10日上午11时许,正值放学之际,海都记者在泉州市实小、泉州市二实小等学校门口随机采访了数十名小学生,一提“萝卜刀”,绝大多数学生表示,班上好多同学都买了“萝卜刀”。在采访时,泉州师院附小五年级的男生小李特意从自己的书包里掏出一把“萝卜刀”,现场向海都记者演示了“萝卜刀”的玩法——手臂一甩,“刀片”出;再一甩,“刀片”收回。在演示过程中,小李还做出了刺、捅等动作。

看到小李熟练地耍着“萝卜刀”,五六名学生随即围过来看。当海都记者问他们觉得“萝卜刀”玩具哪里好玩时,几名小学生异口同声地说道,“因为它很丝滑”,他们很喜欢刀刃上下滑动时发出的咔嗒声。当海都记者问及这样耍着玩有危险吗?学生们一起回答道,“萝卜刀”刀刃很钝,在手臂上怎么划都没事,安全性很高。“我们班很多人都有买,我们都是课间休息时拿出来玩,大家只是互相比划,不会真的伤人。”小李说。

“我觉得很好玩,下课时,几个同学会聚在一起玩‘萝卜刀’,特别解压。”泉州市实小四年级学生小黄告诉海都记者,前阵子她央求妈妈给她买了一把。小姑娘告诉记者,她在网上看到,很多人通过玩“萝卜刀”锻炼孩子手指的灵活度,对开发大脑,也有一定的积极辅助作用。

商家:销量火爆 一度卖断货

10日和11日,海都记者走访泉州中心市区部分商超、学校附近文具店等发现,都有售卖“萝卜刀”,且销量不错。

“销量很好,曾一度卖断货。”在鲤城区天后路一家玩具商超,一盒盒“萝卜刀”被摆放在显眼的位置,售货员告诉记者,这款“萝卜刀”广受喜爱,该店每天可卖出两三百把。海都记者打开其中一盒看到,“萝卜刀”长约10厘米,由塑料制成,“刀刃”两边较厚,刀尖有点尖。轻轻一甩“刀鞘”即可打开,“刀刃”也随即被甩出。一把“萝卜刀”的售价为4元。周边还有类似的玩具,如“萝卜蝴蝶刀”“重力萝卜枪”。

同样的,在泉州市通政中心小学小校门口的一家文具店,“萝卜刀”也被摆放在店内显眼位置,颜色鲜艳夺目,款式也是五花八门。该文具店女性老板介绍,“萝卜刀”这款玩具荣登这学期店内的销冠,“刚开学那半个月都卖断货了,不只男生喜欢,很多小女生也爱玩。”店主还向记者介绍了不同类型的“萝卜刀”,价格大多在10元以内,最便宜的3元,塑料材质,有些带荧光功能;贵一点的也有几十元的“金属萝卜刀”,“不少学生想把各种款式都集齐”。

随后,海都记者通过将“萝卜刀”作为关键词在各大电商平台进行搜索,发现销量为10万+的店铺比比皆是。有些店铺还拍摄“萝卜刀”玩法的视频,演示插、划、捅等动作。

家长:孩子喜欢 多为跟风买

相比孩子们对“萝卜刀”的新鲜感与好奇,采访中,一些家长在谈到此类玩具时,却表示了或多或少的担忧。

“我儿子就在玩这个,学校门口的文具店都在卖。”在家长陈女士看来,“萝卜刀”虽然是塑料做的,危险性不强,但毕竟是刀具模型,她还是会担心孩子因此受伤。

“孩子看到同学买后,也吵着要买。”五年级学生家长李女士说,儿子在班上看到同学在玩“萝卜刀”,回家后就一直嚷嚷着也要买。起初,李女士想着,“萝卜刀”是塑料制品,应该没什么危险,可是给孩子买完后,李女士发现孩子有时会拿着“萝卜刀”,跟着视频做些插和捅的动作,这让她有些担忧。

家住市区南俊新街的郑先生,是一位三年级男生的爸爸。他认为,“萝卜刀”作为一种玩具,年纪稍大,有自主意识的孩子适当拿它消遣无可厚非,不该过于约束孩子爱玩的天性,但对于年龄较小、没有形成安全意识的孩子来说,“萝卜刀”确实略有危险,不建议把玩。

专家:存在风险 需谨慎购买

针对这学期“萝卜刀”火出圈,泉州市区不少学校都有关注到。采访中,不少老师也反映,发现个别学生在课堂上反复折叠把玩,影响课堂纪律。泉州师院附小、泉州市通政中心小学、丰泽区第二实验小学等多所学校均下发过通知,禁止学生带玩具进入校内,鲤城区实验小学还群发了通知,提醒家长关注,禁止学生将“萝卜刀”带到学校。

“作为孩子身心健康安全的‘第一责任人’,学校和家庭都要起到引导和监管的作用。”对孩子玩“萝卜刀”的情况,泉州一线教师们普遍认为,未成年学生喜欢新奇的事物,但是非判断能力不足,宜疏不宜堵,家长和老师互相配合,对学生加以引导,让孩子们正确认识该类玩具的潜在危险。“商家的所谓‘解压玩具’的宣传诱导下,学生会相互模仿做出捅、刺、戳等动作,以此来发泄,反而对学生心理产生负面影响。”丰泽区第二实验小学王老师说。

中国青少年研究中心委员、著名心理学家张秀云教授表示,家长给孩子购买时应谨慎,要把安全性放在首要位置,如若确实需要购买,也应在家长的监护下玩,不应让孩子将此类玩具带进学校。首先,“萝卜刀”的刀尖处也可能导致孩子在玩耍时,不慎伤到眼睛、鼻子等脆弱部位。其次,若孩子将“萝卜刀”带至校园,还可能因无法自控而分散上课期间的注意力。最后,对于年龄较小,还没有形成安全意识的孩子来说,会模仿影视剧里的画面来舞弄玩具刀、玩具枪等。其中,拿着玩具刀做刺、捅、戳等动作,可能会从潜意识里激发孩子的暴力倾向。

版权所有 ©2020 福建日报 fjdaily.com 闽ICP备15008128号
中国互联网举报中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