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A01版:要闻 下一版  

海洋装备“国之重器”亮相榕城

2023世界航海装备大会今日在福州开幕,中国海洋装备博览会同期举办,海都记者提前探访

“雪龙”号

▲潜龙三号

▲海斗一号

工作人员介绍ROV水下机器人的各项特技

N海都记者 罗丹凌 周婉怡

陈江燕 马俊杰 蔡凯 文/图

2023世界航海装备大会将于10月12日至15日在福州举办。与2023世界航海装备大会同期举办的中国海洋装备博览会也将在12日向公众开放。据悉,本次中国海洋装备博览会规模10万平方米,由一主一分16大展区构成,全方位展现我国海洋装备领域发展的最新成就。10月11日,海都采访组提前探馆,带大家一起大开眼界。

“创新装备”逐一展示

首届中国海洋装备博览会以“开放海洋 装备未来”为主题,规模10万平方米,由一主一分16大展区构成,重点围绕海洋装备热点领域展开,深度聚焦产业链和供应链协同创新、产学研合作、人才交流、经贸对接、成果转化,全方位展现我国海洋装备领域发展的最新成就,传递最新发展动态。

室内主展区位于福州海峡国际会展中心1—8号馆,规模8万平方米,设置15大展区,分别为中国船舶集团馆、中国船舶集团供应链展区、船舶制造展区、绿色能源动力展区、院校及科研机构展区、福建馆、央企展区、数智科技装备展区、海工装备展区、海洋渔业装备展区、航运物流及装备展区、海事服务展区、海上运动休闲展区、航海科普体验展区等;户外游艇及游艇生活分展区位于冠城大通广场及冠城大通游艇会,与主展区毗邻,展出规模2万平方米。展会共有来自14个国家和地区的715家企业展出。

首届中国海洋装备博览会有四大特点。一是定位高,为世界航海装备领域的国家级展会。二是规模大,展会面积超10万平方米。三是涵盖广,14个国家和地区的715个机构的优秀产品云集于此。四是科技含量高,新时代十年的航海装备创新产品在本次博览会上逐一展示。

“国之重器”破浪而来

11日上午,海都采访组来到福州港马尾青州作业区,提前探访本届大会的船艇展区。“雪龙”号科考船、“海巡06”轮、“东海救115”轮3艘船艇已经抵达现场。

其中,“雪龙”号极地考察船是中国第三代极地破冰船和科学考察船。“作为极地考察船中的‘老大哥’,‘雪龙’号已先后28次赴南极、9次赴北极,任务足迹遍布五大洋,创下中国航海史上多项新纪录。”据“雪龙”号船长张旭德介绍,经过不断改造优化,“雪龙”号具备先进的导航、定位、自动驾驶系统,可支撑多科目实时观测及采样作业,保障南、北极大洋科学考察任务。“船艇内还有许多由船员自己拍摄的极地风光照,都很漂亮,希望与大家一起分享南北极的风光。到下个月,‘雪龙’号又将奔赴南极,执行南极考察任务。”

台湾海峡首艘大型巡航救助船“海巡06”轮也来到现场,该船长128米,型宽16米,能够到达全球除南北极以外的所有海域。此外,“东海救115”轮也在现场亮相,该船截至目前已累计救助675人,有空中立体救助、水上快速反应、水下深潜三位一体综合功能。

据了解,“雪龙”号、“海巡06”轮和“东海救115”轮作为本届大会的参展船舶,主要向大中小学生群体及大会嘉宾开放,让大家实地感受“国之重器”的魅力。

“水下保安”机智灵敏

在3号馆,记者看到了来自国内重点央企的满满“黑科技”。东方电气、申昊科技、中国船级社……在这里,不由自主地开启一场数智化沉浸之旅。

“外来异物警告、警告……”在申昊科技展厅里,一个显示屏正不断发出警报,提示有“异物入侵”。显示屏前方放置了一个一米多长的水缸,一端设置了一个黑色匣子,另一端则有鱼儿不断游动。这一装置,吸引了不少人前来围观。据现场负责人夏先生介绍,该装置是模拟水下安防监测系统。黑色匣子即传感器会利用声呐实现水下环境态势分析和安全管控,一旦监测到异常情况就会立刻发出预警,同时对数据实时分析,以快速评估和应对风险,提高水下安防的效率。

“例如,检测到鱼群时,系统就会自动发出警报。”夏先生说,这样的安防监测系统被广泛运用于各类深海装备中。以展区里的黄色“大家伙”(ROV水下机器人)为例,它是一款日常巡检的水下检测设备,搭载声呐及水下相机,通过光学及声学双通道成像,适用于不同环境,保证检测质量。

目前,水下安防监测系统的运用十分广泛,包括水底搜救、水底摸排、航道探测、鱼群检测,已率先在舟山港、宁波港投入使用。

版权所有 ©2020 福建日报 fjdaily.com 闽ICP备15008128号
中国互联网举报中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