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MA07版:焦点 上一版 下一版  

“强实名制”规则下,“黄牛”黄了

上周,周杰伦上海站演唱会前,因无差价可赚,出现了大批“黄牛”集体退票的情况

N央视 澎湃新闻

上观新闻 中新经纬

近几个月来,国内线下演出市场迅速回暖,各地演唱会、音乐节、话剧等活动精彩纷呈。与之相伴的是,抢票难也成为了一个屡被提及的热点话题。不少观众戏称,抢演唱会票的难度远远超越抢春运的火车票,并将造成这一局面的罪魁祸首指向“黄牛”。

“天下苦黄牛久矣。”上周,周杰伦上海巡演首场开唱前,出现了大批黄牛集体退票的情况,不少网友拍手叫好:“干得漂亮!黄牛就该治一治。”

“黄牛”票卖出天价,演唱会前却集体退票

10月12日,为期四天的周杰伦上海站演唱会正式开唱。根据大麦、票星球、猫眼三个平台公布的演唱会门票数据,本次周杰伦上海演唱会共放出超11万张门票。

其中大麦网约放出7万张,猫眼放出约4.1万张,而票星球只放出2400张票。

即使一次性出售11万张门票,演唱会门票仍一票难求。另一边,“黄牛”票卖出天价,看台票已超两万。有网友吐槽:“‘黄牛’是想靠周杰伦在上海买房吗?”

而就在演唱会前一天(10月11日),大批“黄牛”集体退票的消息登上热搜。有黄牛表示,其在上海、苏州的几位同行,光退票手续费就亏了十几万。

对于此次“黄牛”集体退票,不少网友拍手叫好:“‘黄牛’这波确实黄了。”

退票原因:购票“强实名制”,且不得转赠及转售

这次“黄牛”们为何会集体退票?

据悉,本次周杰伦演唱会为购票实名制入场,门票可退,但不得转赠及转售,演出开始前48小时停止退票。在“强实名制”下,入场时需要进行“人脸识别”,购票者与观演人必须一致。“强实名制”购票规则下,每张身份证仅可购买每场演出的一张门票,门票不可转赠,但可在规定时间内退票。

一名“黄牛”表示,在开票之前,周杰伦上海站就打出明牌是“强实名”,但很多“黄牛”依然会用海量身份信息堆叠+机器代抢的方式,尽可能去抢到票,然后付款。

这名“黄牛”透露,今年不少演唱会,开票之初也是“强实名”,但开演前最后一周,主办方却悄悄把票务规则修改成了“可以转赠一次”。正是这一次转赠的机会,成为“黄牛”们的财富密码,只要这一次转赠,就可以加价卖给其他消费者。

但这次周杰伦上海站演唱会,“黄牛”失算了,熬到最后几天,主办方丝毫没有任何修改票务规则的意思,绝不允许转赠。再熬下去,进入到演出前48小时以内,连退票都没法退了,只好“割肉”20%离场(此期间退票要收票面价20%的手续费)。

毫无疑问,这对“黄牛”们是一次有效的惩戒,由于之前购买的门票无法入场,加之不得转赠及转售,只能退票,“黄牛”等于白忙活了一场,未从中赚取门票价格差。

带人强行闯闸机,有黄牛操作离谱被拘

由于一票难求,一些“黄牛”谎称可以带人入场,以此非法牟利。

当晚演唱会观众入场期间,上海徐汇警方接到现场工作人员举报:有人将歌迷强行推过检票闸机口。经查,违法行为人是37岁男子吴某,吴某在体育场周边物色无票歌迷,谎称可以每人2600元的价格将他们带入场内。随后,他将歌迷带至检票口,不顾检票人员劝阻,将两人从闸机口强行推入。检票员见状,立即呼叫现场保安,两名歌迷被拦下,吴某则逃离现场。随后,警方快速将吴某抓获。

据了解,警方已对4名扰乱公共场所秩序的违法人员处以行政拘留,并对43名无票入场歌迷进行法治教育。

此外,上海警方还提醒,上海的演唱会门票实行“强实名制”,人证合一才能入场,请广大歌迷朋友切勿轻信所谓“有门票出售”“可以带入场”的说法,当心落入不法分子的陷阱。

“黄牛”票从哪里来?多个渠道会流出门票

演出票“黄牛”最早出现于上世纪90年代,活动主办方把销售状况不佳的剩余门票低价打包给“黄牛”,以减少经济损失。同时,由“黄牛”兜售门票,也是演出方进行广告宣传的一种手段。

“一些演出赛事尚未执行实名制售票,门票可以随意转让,‘黄牛’伺机钻空子,囤积后进行高价转卖。”陕西省西安市公安局治安管理局局长杨有为说。

“有人在网上转卖自己无法观看的演出票,如果是热门演出,我们就会在交易平台上抢票。”一名曾经从事演出票转卖的人员透露,“每张票加价情况不定,要看演出类型和火爆程度。”

“有人利用软件技术,以‘外挂’等方式大量抢票。一般是在网络购票过程中,通过虚假设备提出购票请求。”某票务平台安全部负责人介绍。

此外,一些大型演出的主办单位会留出部分票回馈合作方,如赞助商、酒店、航空公司等,场馆则会保留一些安保票和工作票,其中部分票可能流入“黄牛”手中。还有个别演出主办机构或票务平台为获取更高利润,将热门演出的门票高价交由“黄牛”售卖。

“‘黄牛’会在演出票聚合平台和电商平台开店转卖,通过微博、微信等社交渠道销售,或在演出场所周边兜售。”陕西省西安市公安局治安管理局大型活动管理处处长陈顺利介绍。

“黄牛”乱象如何治? “强实名”对黄牛“釜底抽薪”

“黄牛”常有,严打的口号也总喊,为何过去多年难以刹住倒票歪风?

“‘黄牛’违法行为甄别难、取证难、处罚难。”四川省成都市公安局大型活动安全保卫和枪爆危化监管支队大型活动保卫大队大队长叶果说。在演出现场,“黄牛”群体混迹于人群中,流动性强、隐蔽性高;在互联网上,“黄牛”群体多以转卖“二维码”电子票的形式倒卖,交易分散、快速,执法难度大、成本高。

日前,文化和旅游部、公安部联合印发通知,为规范演出票务市场出实招——明确大型演出活动实行实名购票和实名入场制度,演出举办单位应当建立大型演出活动退票机制,面向市场公开销售的门票数量不得低于核准观众数量的85%。对其余15%的门票,应当在演出前24小时进行个人信息绑定,做到“实名绑定、实名入场”。

“新规将从源头上治理‘黄牛’获票、倒票、炒票行为。”中国演出行业协会相关负责人说,“黄牛”倒票现象困扰演艺市场许久,不仅损害了消费者权益,也严重扰乱票务市场秩序,亟待规范。

据介绍,今年以来,多地多部门积极协同配合,从票源管理、规范售票、现场执法、行业自律等方面加强管理。北京、上海、浙江、广西等地对大型热门演出活动实行实名制,并制定了相应的退票规则。从实践效果看,实名制提高了非法倒票门槛,“黄牛”的操作空间将被大大压缩,这次周杰伦上海演唱会就是一个很好的例证。

版权所有 ©2020 福建日报 fjdaily.com 闽ICP备15008128号
中国互联网举报中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