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A03版:政经事 上一版 下一版  
下一篇

一双“鹰眼” 不漏一丝一毫

刑警陈伟宁在侦查破案中练就“鹰眼”,总能抓住蛛丝马迹找出关键破案线索

陈伟宁与同事一起研判案件

陈伟宁与未成年人“交心”

刑侦破案尖兵

从细微线索打开局面

在工作中,陈伟宁勤于钻研、善于总结,凭借着过硬的专业素质、侦查经验和分析能力,在许多重特大案件的侦破中发挥了关键作用,已成为莆田公安刑侦战线上的破案尖兵。

1998年,犯罪嫌疑人许某在多地连续作案,致使3人遇害,案发后便销声匿迹。受制于当时刑事科学技术的瓶颈,案件侦办工作一直没能取得突破。

2021年,莆田市公安局进一步强化命案积案攻坚。接手该案后,陈伟宁调整办案思路,结合社会工程学理论,搭建信息逻辑网络,综合运用多种侦查技巧,经过20多天的调查摸排、分析研判,终于捕捉到不少关于许某的细微线索,由点及面,逐步分析完善,迅速打开侦查局面。

找到突破口后,陈伟宁精准锁定犯罪嫌疑人许某的落脚点,专案组民警在福州一工地将其抓获归案,这一起23年前的系列命案得以成功告破。自2020年以来,陈伟宁先后主侦破获多起大案要案,抓获嫌疑人386名、在逃人员137名。城厢区发案数稳步下降,破案率、追赃率、快侦率、群众满意率全面提升,离不开陈伟宁和队友们的辛勤付出。

守护未成年人

带领团队搭建特殊屏障

陈伟宁的父亲也是一名警察,虽然儿时陪伴时间不多,但自小对他严厉,这也让他深知儿童成长期的关键。近年来,预防青少年违法犯罪,成为社会关注的焦点。“守护未成年人,还是应该以预防为主、惩戒为辅,重在宣传引导、感化教育,树牢青少年遵纪守法的思想防线。”陈伟宁表示。为此,他通过搭建未成年人犯罪预警信息平台,在止于未发上颇有成效。但夜深人静时,陈伟宁又在琢磨,只是在犯罪前阻止还不够,如果能再往前一步,提前发现可能会误入歧途的孩子,再实施干预,成效将更加明显。

于是,陈伟宁仔细分析未成年人的心理特点,带领团队搭建“不放心”未成年人风险评估系统,摸排出隐性辍学、失学、无业的青少年群体,推动成立由社区民警、学校、妇联组织等力量组成的帮教管控小组,对这些隐性少年群体实行定期上门走访、谈心谈话、教育感化等。截至目前,帮教管控小组已提前干预帮助不放心未成年人436名,通过精准跟踪帮教,推动良性转化,让这些青少年转变心态,正常回归社会和学校。

多年来,陈伟宁不断丰富自己的“技能包”,针对追捕在逃人员、找寻被拐儿童、打击盗抢骗等案件,他摸索出50余种技战法,多次受邀到省内外公安机关授课。同时,他也十分注重传帮带,带出一批善于攻坚、能打硬仗的刑侦尖兵。近年来,城厢公安通过规划战训机制、举办专题培训、定期开展交流、实战场景研判及师带徒等模式,让陈伟宁带动各警种部门的信息化技术人才共同钻研和进步。

记者采访结束时,已临近下班。而陈伟宁白天处理完其他琐碎事项后,到了夜间,才是真正属于他的“思考”时间。“夜深人静的时候,翻开案卷,往往会有更多的思路。”陈伟宁笑称,印象中小时候父亲总是在忙,因此以前一点也不想当警察,但高考结束后,却阴差阳错报考了福建警察学院刑事科学技术专业,必修课、专业课、体能训练,没有一个落下。在学校穿上警服的那一刻,那份荣誉感就来了,他不想辜负这份“警察荣誉”。

版权所有 ©2020 福建日报 fjdaily.com 闽ICP备15008128号
中国互联网举报中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