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MA02版:政经事 上一版 下一版  
上一篇

力争中心市区普高录取率达70%

泉州市教育局专场新闻发布会举行,介绍近年来泉州教育工作发展成效

N海都记者 黄晓燕 黄晓蓉

10月21日下午,由泉州市委宣传部、泉州市政府办组织的系列新闻发布会首场活动——泉州市教育局专场新闻发布会举行,介绍近年来泉州教育工作发展成效。

据介绍,2022年以来,泉州建成投用中小学项目83个、新增学位近7万个,中心市区27个教育项目开工建设,全市公办幼儿园建设规模、义务教育新增学位数规模全省第一。

建设100个“名优校+”教育发展共同体

近年来,泉州市中高考成绩、学科竞赛、教学成果等指标持续位居全省前列,继续呈现多点开花、竞相发展的可持续发展态势。

学前教育阶段,全市普惠性幼儿园占比达92.04%,民办幼儿园中近80%是普惠性幼儿园。义务教育阶段,泉州市超过70%的学校均为省级义务教育管理标准学校,数量居全省第一。高中教育阶段,全市共有省级示范性高中7所、达标高中89所、一级达标高中33所,数量均为全省第一。2023年中心市区普高录取率已达64.55%,下一步将力争达到70%。

在模式创新上,泉州市建设100个“名优校+”教育发展共同体,全面扩大优质教育资源覆盖面和受益面。在数字赋能上,泉州在全国首创中小学语文、数学、英语三大学科应用“5G”技术常态化开展同步课堂。截至目前,全市已有336所试点学校,建设851间专递教室,1213个试点班级、1667名教师和5.83万名学生参与。

在师资方面,试点实施中小学校长职级制改革,将中小学校长职级分为四级九等,开展年度考核及每三年进行晋级、晋档考核,并建立校长评价和退出机制,让校长“能上能下”。提高班主任年人均奖励性绩效工资额度并实行等级差异化发放。实施“基础教育人才引进行动”,2022年10月以来共引聘博士生、研究生和优秀毕业生1348人来泉任教,并遴选培训市级名师、名校长900多人。

今年秋季,新增基础教育学位2万多个

近几年,泉州市小学恰逢“入学高峰期”,招生压力加大,而出生率下降又导致幼儿园生源减少。泉州市教育局科学应变,“十四五”以来,泉州市累计竣工投用教育项目229个,新增基础教育学位14万多个;尤其是今年秋季及时投用21个小学新改扩建项目、新增学位2万多个,有效应对2023年小学新生入学高峰期。

积极稳妥推进招生政策改革,在市直、区属学位紧缺的小学,执行“六年一个学位”要求,给“学区房热”降温;在中心市区公办小学推进“单校片区+多校片区”相结合招生办法,让适龄儿童上家门口的好学校;在幼儿园生源减少时,及时调整政策,规定“公办幼儿园有空余学位的,应积极向社会公开补录,招收附近居民子女入学”。

试点实施“小学入学一件事”网上招生服务改革,今年秋季,泉州市直小学、石狮市、安溪县、德化县、台商投资区的家长通过“闽政通—泉服务”等端口,在线一站式办理入学手续。对残疾儿童少年入学做到全覆盖、零拒绝。坚持以居住证为主要依据、以公办学校为主接收随迁子女入学,有力保障全省规模最大的随迁子女接受义务教育。

组建全省最大规模的产教融合联盟

泉州有着丰富的高等教育和职业教育资源,共有59所大中专院校,34.6万在校生。全市以建设国家产教融合试点城市为契机,组建了全省最大规模的产教融合联盟,率先建成覆盖全市校企的产教融合综合信息服务平台。

高等教育方面,泉州大力支持泉州师范学院建设省一流应用型高校,争取增列为硕士学位授予单位并力争更名为大学;大力支持黎明职业大学、泉州医高专升格本科层次院校。同时,积极引进优质高校资源来泉合作办学,先后引进建设福州大学晋江校区、福州大学石化学院泉港校区、福建农林大学安溪校区、香港理工大学晋江技术创新研究院等。

职业教育方面,搭建起职业教育成才“立交桥”,全市每年有近4万名初中生入读中职学校,有近3万名、约80%的中职学生通过高职分类考试等升入大专或本科圆了“大学梦”,有近6万名、约98%的职业院校毕业生有效就业,为泉州提供有力的高素质技术技能型人才支持。

版权所有 ©2020 福建日报 fjdaily.com 闽ICP备15008128号
中国互联网举报中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