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MA03版:专题 上一版 下一版  

泉州 千年“海丝名城” 再续“新丝路”情缘

海交馆外景

2018年9月,林瀚和同仁在沙特利雅得国家博物馆布展

海交馆泉州湾古船陈列馆

林瀚将《泉州海外交通史博物馆藏宗教石刻精品》书籍,赠送给外国友人(王敏霞/摄)

N海都记者 董加固

综合福建日报

想要了解一座城市,可以有很多种方式。一段文字、一个镜头、一首歌,都可以拼凑起对一座城市的“认知地图”。但每个城市都有自己独特的密码,想要了解一座城市,从哪里开始?从它的街巷、建筑、美食、历史文化吗?或许,从一座博物馆开始,你就能找到解开这座城市的密码。在博物馆里,你可以跨越时空的阻隔,真正触摸到这座城市的心跳。了解泉州这座世遗之城、海丝名城,就从泉州海外交通史博物馆(简称“海交馆”)开始。

“和平友谊、文明对话、回顾历史、展望未来”,走进海交馆的大门,16个醒目大字映入眼帘,呈现泉州的和平合作、开放包容、互学互鉴、互利共赢的精神特质。今年以来,已有超百万人次走进这座博物馆。近日,海交馆更是迎来了一批特殊的客人——29名到中国北京参加第三届“一带一路”国际合作高峰论坛的智库专家,来自20多个国家和地区。海交馆副馆长林瀚热情接待了这些远道而来的客人。

这已经是林瀚一周内接待的第四批来自“一带一路”共建国家和地区的参访客人。“近些年来,很多到访中国、福建和泉州的外宾,都会来参观海交馆,尤其今年是共建‘一带一路’倡议提出10周年,到海交馆参观的外国客人特别多。”在海交馆工作了11年的林瀚深有感触地说。

因“海丝”

受到海外访客青睐

“请问有关于这个墓碑故事的资料和书籍吗?”在10月15日的那次参访中,仔细看完一块1956年发现于泉州通淮门外津头埔的墓碑后,来自伊拉克的历史研究专家海达尔·卡西姆问。

“这是一个叫阿含抹的人为其父亲艾哈玛德所立的墓碑,其中提到了艾哈玛德家族母亲是来自刺桐城,即泉州。”林瀚详细地为客人解释说。

“这些宗教石刻最受‘一带一路’共建国家和地区访客的喜爱和关注,因为他们可以从其中蕴藏的丰富历史信息,解读出宋元时期外国侨民在泉州经商、传教、通婚的情况,看到他们的先人在泉州的生活痕迹。”接待了很多国外访客的林瀚说,这些宗教石刻生动诠释着中外文化之间的互相融合,是研究中世纪宗教史、艺术史、文化交流史的重要资料。

林瀚告诉记者,海交馆宗教石刻种类之丰、数量之多、价值之高,在全世界都享有盛名,是中国收藏外来宗教(除佛教)石刻种类最全、数量最多的博物馆。

这些文物蕴含的“海丝”文化特色、浸润的“海丝”情缘,是泉州海交馆受到海外访客青睐的原因所在。

来到海交馆,在此读懂泉州城,尤其在2021年7月25日泉州申遗成功之后,海交馆作为文化地标,更是成为人们全面了解这座世遗之城的“首要打卡点”。

循“海丝”

向海远航传播故事

7月25日,在泉州申遗成功两周年之际,“福船的故事:从泉州驶向马六甲”展览在马来西亚马六甲和泉州举行双城联展。

“展览以中国古代远洋木帆船的优秀代表——福船为线索,串联起泉州与马来西亚马六甲这两座世界遗产之城的航海商贸历史,讲述东方海洋大国福船历史的动人故事。”林瀚介绍,策展时他和同事特意融入“世界的泉州”文化遗产展示内容,通过千年古港、千年古城和千年传承三个方面,展现宋元时期东方第一大港的历史风貌,也向世界展示中国东南滨海城市泉州古城的开放与包容、勇气与胆识。

“共建‘一带一路’倡议提出10年来,泉州海交馆积极践行‘一带一路’倡议,为了增进与海丝共建国家和地区的交流,每年均有2场以上的海外展览活动,境外展览足迹已遍及美洲、欧洲、亚洲及非洲等地。在文莱、日本、斯里兰卡、坦桑尼亚等地举办的海外丝绸之路特展都十分轰动。”到海外策展、布展,是林瀚和同事们的重要工作内容之一,最让他们有成就感的是,每一场成功的外展都让更多的外国朋友领略到悠久而灿烂的中华海洋文明,让更多的人记住“海丝”故事。

其实早在20世纪90年代,海交馆就已远赴意大利、新加坡、葡萄牙、科威特、日本、阿曼、沙特阿拉伯、韩国、美国、西班牙等国家和地区,举办与中国海洋文化和“海丝”文化相关的展览。而在屡次的海外展览中,“中国古船”都成为不可或缺、极具符号意象的文物展品,讲述着“海丝”的中国故事。

依“海丝”

圆梦世遗代代传承

提起“海丝”情缘,每个人都会想起那次充满故事性且意义重大的科考。1988年,联合国教科文组织启动“‘丝绸之路’:对话之路综合项目”,海交馆向该项目提交了《为了“海上丝绸之路”考察计划的圆满成功——请注意:泉州应该是这项科学考察最重要、最理想的地方之一》的报告,泉州被正式列入联合国教科文组织的海上丝绸之路考察点。

此次考察,也打开了海交馆的国际视野。在20世纪90年代的十年间,海交馆与联合国教科文组织开展丝绸之路项目合作,连续三次举办“海上丝绸之路”国际学术会议。这是联合国教科文组织在泉州举行的三次盛会,取得丰硕的学术成果,获得海内外学界的高度赞誉。

之后,泉州走过20年申遗路。2021年7月25日,终于圆梦。翌日,“泉州:宋元中国的世界海洋商贸中心”世遗展示馆以崭新的面貌重新对外开放。“在此,观众可以一站览尽泉州22个世遗点,可以很直观地了解泉州作为宋元中国的世界海洋商贸中心,以风樯鳞集的国际性港埠托举起海洋商贸奇迹,并且深刻地感受到历史上不同海域、不同国度、不同宗教、不同族群穿越时空阻隔,多元共存、和谐相处、代代传承,感受到这些历史遗产和海上丝绸之路精神,今天仍真实地存在于泉州这片土地,并融入人们的生活中。”林瀚说。

正如泉州海交馆馆长丁毓玲在一篇文章中说道:泉州是一片神奇的土地,在面向海洋的生存发展中,孕育出多元一体的文化生态,为古代海上丝绸之路历史提供了一个文化包容、经济繁荣、自由开放的城市范式,并构成了泉州这座城市的精神特质……在这座城市里,各种外来文化宗教信仰之间没有明显的界线,甚至相互依附、相互渗透与融合。这些外来文化随海外侨民而来在泉州自由生长,并及时进行适应性调节,和泉州本土宗教文化求同存异。这个发生在泉州历史上的族群交往与交融、文化交流互鉴,是绚丽的海洋文明之光,曾经照耀古代海上丝绸之路,也将成为启迪“一带一路”未来发展的宝贵经验。

版权所有 ©2023 福建日报 fjdaily.com 闽ICP备15008128号
中国互联网举报中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