N海都记者 吴雪薇 梁展豪 文/图
走过了半个多世纪的福州西湖百货商场,近年来频繁以怀旧走红网络。这家百货为何一直独树一帜,屹立不倒?海都记者昨日走访了西湖百货商场。
最早的国营百货
冻结老福州的旧时光
走进西湖百货所在的北后街,商市小贩的叫卖声,行人往来的喧闹与讨价还价声,络绎不绝。在福州市中心风景优美的西湖角落,背靠西湖,面朝鸡鸭鱼肉、蔬菜水果,老福州最浓郁的市井气藏在这里。
曾经的东街口天桥,街头的报刊亭、老夜市、旧市场……曾经的记忆在城市的时光中不知不觉消逝,而这家老百货商场却如同冻结的时光一角,坚守了50多年。
“从1995年搬到这里到现在,西湖百货一直保持着原貌。如今像西湖百货这样,还保留着柜台的传统家用小百货商场,在全福州甚至全福建,应该不多了。”西湖百货业主方福州百货集团相关工作人员告诉记者,西湖百货商场始建于1969年,原先叫做红湖商场,算得上是福州城区最早的国营百货之一。由于地处北大路附近,很多老福州人习惯称之为“北大商场”。
“我们都是卖一些日用小百货,很多东西外面可能找不到,我们这里都有。”专卖衣服鞋袜的郑伯伯对记者表示,现在会来购物的,大部分是上了年纪的老人家,还有一些熟悉的回头客,生意也不算差。
在这里,你能够找到很多在童年记忆中才有的货品:儿时妈妈用的蜂花洗头膏,百雀羚面霜,还有冬天洗冷水手冻得皲裂时,奶奶给抹上的蛤蜊油。卖货的阿姨互相开着玩笑,为络绎不绝前来购物的顾客翻出针线、纽扣、鞋垫、钥匙链、服装的暗扣、论尺量剪的松紧带和蕾丝边、洗衣机罩……各种想得到的、想不到的老东西。“我要买的纱裤,淘宝上都不见得有卖,只有这里有。”一名来购物的五十多岁的大姐说道。
价格低廉而日常,薄利多销。随着清晨北后街的早市散去,闲逛早市的,上了年纪的叔叔阿姨们就会顺带来买一些针头线脑,商场里面的很多日用品,因为耐用实惠,仍有很大的市场需求。
老百货新玩法
将打造成怀旧景点
走过了半个多世纪,这家传统百货为何一直屹立不倒?相关工作人员表示,在上世纪90年代,地处北后街小巷的商场曾因地处偏僻,人流相对不高,的确面临过连年亏损的经营危机。但挺过危机之后,西湖百货找准了自己的定位,继承了传统百货的经营模式与创新经营的策略,以主营价廉物美的日用百货,服务附近的中老年顾客而生存下来。
“我们都是退休以后才来到这里工作的。”售货员陈阿姨说,退休以后,一般的企业就不愿再聘用,但自己在家又闲不住,遂前来西湖百货工作,服务社会,发挥余热。他们没有太多的业绩压力,与前来购物的顾客热情寒暄。“我们已经不仅仅是做经营,也更愿意服务老人。”老员工、老货物与老顾客,这里俨然已成为服务中老年人的精神家园。
前些年,到这商场的十有八九是中老年人。而近年来,随着人们对老牌国货的关注,西湖百货的名气通过网络,在福州年轻一代消费群体中也得以扩展,这儿的人气渐旺。在西湖百货里走一圈,随处可见那些耳熟能详的老国货。福州百货集团相关工作人员表示,未来计划按上世纪90年代百货商场的经营场景,对西湖百货进行布置,将百货打造成为福州90年代怀旧景点,希望让更多福州市民和游客,在这里找到曾经,感受国家改革开放以来带给我们的幸福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