N中国新闻周刊
新京报 澎湃新闻
上观新闻 央广网
今年“双11”战火已经点燃,“最低价”成为各电商平台的促销口号。然而,“双11”刚刚开始,围绕“最低价”的争议已经出现。这次被卷入风暴中心的,是直播顶流李佳琦。
10月24日,“京东采销喊话李佳琦”冲上了热搜。据媒体报道,京东采销人员发朋友圈称,京东收到了品牌方海氏的律师函,被投诉某款烤箱价格低于李佳琦直播间售价,违反李佳琦直播间要求品牌签署“二选一”的底价协议。
随后各方给出回应,李佳琦所在公司美ONE和品牌方海氏均否认了“底价协议”。不过“李佳琦公司美ONE合同细则曝光”“李佳琦直播间的底价协议合理吗”等热搜将事件推向高潮。
那么,风暴焦点中的底价协议是否存在?类似的协议是否构成垄断?
一款烤箱引发最低价“罗生门”
多家媒体报道称,10月23日,杭州海氏智能电器有限公司(即“海氏烤箱”)实名向市场监管总局举报,称京东要求其品牌的商品在京东平台的价格低于其他平台,并未经允许擅自改价,涉嫌构成滥用市场支配地位以及横向价格垄断,破坏市场竞争秩序。
10月24日,此事被京东采销人员发至朋友圈,称京东收到海氏律师函,被投诉由于某款海氏烤箱的京东价格低于李佳琦直播售价,违反他们与李佳琦签署的“底价协议”,并要求赔偿巨额违约金。
该工作人员喊话称,该产品为京东自营产品,其价格低是因为京东自掏腰包进行补贴,质疑李佳琦有“二选一”行为涉嫌违法。
不过,这一说法遭到品牌方否认。“海氏烤箱”发表声明,称没有和李佳琦签订任何“底价协议”,纯属造谣拉踩。
海氏和京东的争议,指向的是一款烤箱。“双11”刚开始,不少网友在社交媒体上分享羊毛信息,由网友发布“海氏烤箱五折羊毛”的信息。据悉,这款烤箱正常售价是799元/台,李佳琦直播间折扣价为648元/台,在京东自营渠道,促销价为639元/台,随后价格被改至299元/台。
海氏烤箱表示,调低价格出售的烤箱,所有损失均由品牌方承担,并非京东采销称的由平台补贴费用。
李佳琦关联公司美ONE公司也回应称,李佳琦直播间和海氏品牌没有签订所谓的“底价协议”。
不过,随后有媒体曝光了美ONE的合同细则,根据细则,如合作品牌违约,品牌将面临双重赔偿:一是要向消费者退还五倍差价,二是要向美ONE赔偿违约金人民币200万元。如其他渠道低于直播间,需赔偿200万元。
三方各执一词,这场风波似乎已成为一场关于最低价的罗生门。
底价协议是否存在
加入战火的还有“疯狂小杨哥”。10月24日晚间,在抖音头部主播“疯狂小杨哥”直播间内,主播大杨哥、小杨哥公开向李佳琦发难,暗指李佳琦与大量知名品牌签订了底价协议。
那么,被曝光的底价协议是否存在?
记者多方了解到,几乎所有头部主播都会要求商家签署保价协议,商家需保证提供的价格(主播直播间所售出的商品价格)必须在某一时段内是全网最低价,这早已成为一条“行规”。
“实际上,类似的底价协议,在直播行业内是常态。”一位头部直播间人士告诉记者,“但是李佳琦相对话语权更强。”
另一位直播运营人士告诉记者:“这种价格协议已成为头部主播的常规操作,几乎是主播和品牌方合作的前提条件。现在商家为了保证主播的最低价,经常给头部主播提供某些产品的独家销售权,那么在其他主播没有销售权的情况下,自然也不存在最低价的说法。”
是否涉嫌垄断
李佳琦是否涉嫌垄断?对此,多位法律人士、业内专家一致认为,目前尚不能给出明确结论。
“李佳琦可能只是商品的推销者,而不是销售者,不属于大型的网络平台,所以说可能还达不到反垄断的层次。”上海申伦律师事务所夏海龙认为,要求最低价的行为已经违反了相关监管规定,比如《上海市网络直播营销活动合规指引》就明确规定,直播间运营者不应要求平台内经营者签订“最低价协议”或其他不合理排他性强制条款。
远泽律师事务所律师蒋学勇告诉记者,《反垄断法》对垄断行为有具体的认定标准,主要看两点:是否具有市场的支配地位,是否存在滥用市场支配地位的行为。“李佳琦是否构成垄断,具体还要看执法部门取得的证据和调查的结果,根据具体问题来分析,目前不太好下定论。”
对于目前流传的这份底价协议,蒋学勇表示,目前仍难以具体认定是否成立垄断。但是,这个协议的存在及其他实质行为,如果结合市场支配地位的认定,是存在被认定为滥用市场支配地位、从而构成垄断的可能的。
□相关新闻
王海“打假”李佳琦
陷入“最低价”争议的同时,李佳琦还遭遇“打假”风波。
10月24日,打假名人王海发布视频称,有消费者在李佳琦直播间购买了一款“鸳鸯金楼”的和田玉项链为假货,“鉴定证书也是假的”。
记者联系了给王海提供线索的消费者。该消费者称,自己9月23日在李佳琦直播间购买了十几条鸳鸯金楼的和田玉项链,加上自己的同事也有购买,因此目前手上共有五六十条项链,有的是以299元/条的价格购买,有的是以原价折扣后约513元/条的价格购买,总价达2.6万多元。该消费者表示,自己委托朋友将6条项链送检,检验结论为“碳酸盐-透闪石质玉项链”。
他告诉记者,自己向商家反映后,一名自称鸳鸯金楼的负责人联系了他,希望他不要声张此事,并希望用5万元“息事宁人”,但自己并未接受。该消费者发给记者的截图显示,5万元转账说明写着“和田玉事情茶水费”。
该消费者称,希望商家能按照订单页面显示的“假一赔四”的标准进行赔偿,同时李佳琦和商家能够公开道歉。
就此事,记者分别采访了鸳鸯金楼和李佳琦方面,鸳鸯金楼称公司所售产品为正规和田玉。截至发稿,记者未收到李佳琦方面回复。
10月25日,国家和田玉检验中心首席鉴定师李新岭告诉记者,如果是和田玉,那么透闪石矿物的含量要达到95%以上,如果鉴定出来是“碳酸盐-透闪石质玉项链”,说明碳酸盐的成分比例比较高,“它与和田玉是有区别的,算是一种比较次的和田玉,商家在售卖时不能直接称之为和田玉,必须以其成分命名”。
江苏法德东恒律师事务所高级合伙人蓝天彬律师表示,如果直播方、商家将产品称为和田玉,但检测写的却是“碳酸盐-透闪石质玉”,那么属于误导消费者,涉嫌虚假宣传,涉嫌消费欺诈。
□新闻延伸
“双11”的“全网最低价”
能相信吗?
今年“双11”提前启幕,“全网最低价”成为多家电商的卖点。不过,从消费者体验看,“全网最低价”玄机多多。
白领王先生拟在今年“双11”购买一款高端手机。他在某知名电商平台搜索该手机型号后,搜索结果的第一个选项就有促销标签“30天最低价”。点进去显示,该款手机是平台的“优选新品”,标价为“8?99元起”。但到了选购页面,王先生越看越迷糊:在这家店铺中,该款手机的实际销售价格有好几个。其中,内存最小的型号根据颜色,价格从8699元至9099元不等,而在该手机的官方线上渠道,同样内存的手机不同颜色却定价相同,都是8999元。
明明打出“30天最低价”优惠,为什么比不打折的官方渠道更贵?记者调查发现,这与电商平台“一品多价”现象有关。同一个商品介绍页面其实包含了多件商品、对应不同的价格。当消费者最终选购时会发现,不同产品的价格差异很大,可页面上显示的却是某一件商品的定价,而且是最低的定价。但是,有些“低价”存在误导的嫌疑。
比如,市场价格数百上千元的电子产品,宣传页面标价只要几十元,实际对应的是该电子产品的充电器等配件,而产品本身与市场价持平。看似明码标价,却是价格欺诈“擦边球”。
还有不少消费者发现,“双11”的价格反而比平日更高。
根据国家发改委《禁止价格欺诈行为的规定》,“原价”是指经营者在本次促销活动前七日内在本交易场所成交,有交易票据的最低交易价格;如果前七日内没有交易,以本次促销活动前最后一次交易价格作为原价。
“先涨价再促销”在历年“双11”中一直被诟病,如今随着“双11”启动时间越来越早,在长达数周的活动周期中,商品的“原价”到底是哪个,别说消费者搞不清,平台也会以各种促销方式模糊。
不少资深“剁手族”建议,消费者千万不要被“全网最低价”“30天内最低价”等标签迷惑,选购时既要货比三家,更要理性消费。
□声音
“价格战”
不应以牺牲消费者利益为代价
北京市京师律师事务所律师、财经评论员孟博表示,《消费者权益保护法》明确规定,要保护消费者的合法权益。《反垄断法》《反不正当竞争法》也明确将保护消费者的合法权益纳入立法宗旨。无论“商战”多激烈,都应该把消费者放在心上,把消费者的权益落到实处。这既是依法经营的应有之义,也是“杀出重围”的长久之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