N新华 北晚
10月26日11时14分,搭载神舟十七号载人飞船的长征二号F运载火箭,在酒泉卫星发射中心点火升空,将航天员汤洪波、唐胜杰和江新林顺利送入太空,神舟十七号载人飞船发射取得圆满成功。10月26日17时46分,神舟十七号载人飞船成功对接于空间站天和核心舱前向端口,整个对接过程历时约6.5小时。
神舟十七号是我国载人航天工程进入空间站应用与发展阶段的第二次载人飞行任务,此次发射正值我国首次载人飞行任务成功20周年之际,20年来我国载人航天工程发射任务实现30战30捷。
两个航天员乘组拍下“全家福”
据中国载人航天工程办公室消息,神舟十七号载人飞船入轨后,于10月26日17时46分,成功对接于空间站天和核心舱前向端口,整个对接过程历时约6.5小时。
在成功实现自主快速交会对接后,神舟十七号航天员乘组从飞船返回舱进入轨道舱。10月26日19时34分,神舟十六号航天员乘组顺利打开“家门”,欢迎远道而来的神舟十七号航天员乘组入驻“天宫”。随后,两个航天员乘组拍下“全家福”,共同向全国人民报平安。
2021年,航天员汤洪波作为首批入驻中国空间站的航天员之一,亲历了“中国人首次进入自己的空间站”的历史时刻;时隔2年后重返“天宫”,他又亲身感受了中国空间站从“一居室”到“三居室”所彰显的中国速度和中国力量。与此同时,汤洪波也成为目前为止执行两次飞行任务间隔最短的中国航天员。
后续,两个航天员乘组将在空间站进行在轨轮换。这期间,6名航天员将共同在空间站工作生活约4天时间,完成各项既定工作。
我国空间站将升级为“十”字形
目前,我国拥有完备的近地载人空间站和载人天地往返运输系统,有成熟的航天员选拔训练和保障体系,有计划明确的载人飞行任务,即每年2次常态化实施。
“我们已具备也做好了邀请国外航天员参与中国空间站飞行任务的准备。”中国载人航天工程新闻发言人、中国载人航天工程办公室副主任林西强说,中国向全世界发出邀请,欢迎所有致力于和平利用外空的国家及地区开展合作,一起参与中国空间站飞行任务。
我国正在扎实推进各项研制建设工作,确保如期实现2030年前中国人登陆月球的目标。林西强表示,随着载人登月任务不断推进,待相关条件成熟后,未来也会正式邀请国外航天员一起参与登月飞行任务,共同探索浩瀚宇宙。
未来,我国还将发射与空间站共轨飞行的巡天空间望远镜,开展广域巡天观测。后续还将适时发射扩展舱段,将空间站基本构型由“T”字形升级为“十”字形。
据介绍,计划中的扩展舱段将上行多个领域的空间科学实验机柜和舱外实验装置,扩大应用规模,满足空间科学研究与应用新需求,同时也将升级航天员在轨防护锻炼、饮食、卫生等设施设备,提高航天员在轨工作、生活和健康保障水平。该项目正在进行方案阶段研制工作。
□链接
我国“智慧火箭”
2027年前后首飞
“航天员专车”长二F火箭实现了任务100%全胜的成绩,是我国乃至世界上可靠性最高的火箭。为支撑中国人探索太空的脚步更稳、更远,记者从火箭院获悉,目前,新一代载人运载火箭长征十号正在加紧研制,预计2027年前后完成首飞,这是实现我国2030年前载人登陆月球和航天强国建设的重要战略支撑。
火箭院长征二号F运载火箭原总设计师张智介绍,我国新一代载人运载火箭采用液氢、液氧和煤油推进剂,共有两种构型。一种是载人登月火箭构型,起飞质量2100余吨,起飞推力2600余吨,地月转移轨道运载能力不小于27吨,用于将月面着陆器和登月飞船送入地月转移轨道。由其衍生出的无助推构型火箭,可执行空间站航天员及货物运输任务,一子级具备重复使用功能。
根据载人航天工程规划,我国将打造国家太空实验室,开展航天员长期驻留、大规模空间科学实验、空间站平台维护等工作,还将发射巡天望远镜;同时,深化载人登月方案论证,组织开展关键技术攻关,研制新一代载人飞船。
张智表示,目前,新一代载人运载火箭各项研制工作正在有序加快推进。该型火箭还将更聪明,“智慧火箭”的理念将得到实际的工程应用,以进一步提高任务成功率、保障航天员安全、优化空间站运营阶段的运营成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