N海都记者 林宝珍
18岁的少女小晴(化名)是大一新生,5年前患上银屑病,身上满是一块块的红色斑块,特别是冬天,脱下外套,身上的“鳞屑”往下掉,仿佛下雪一般。这一切令小晴十分自卑,不敢与人交往,甚至一度不愿上学。
据介绍,银屑病俗称“牛皮癣”,是一种复发性、顽固性皮肤疾病,给患者学习、就业、婚姻等都带来巨大的影响,有“不死的癌症”之称。10月29日是“世界银屑病日”。专家表示,银屑病需尽早规范治疗,可更好地改善皮损,减少共病的发生。
由于不规范治疗 少女病情加重
据介绍,过去5年间,小晴辗转多家医院、诊所,吃过成堆的药,涂过激素药膏,还泡过药浴。然而,这些方法只能短暂改善症状,不久就“打回原形”,甚至愈发严重,斑块面积不断扩大,瘙痒常使得小晴彻夜难眠。
来福州上大学后,小晴打听到福建医科大学附属第一医院奥体院区有银屑病专病门诊,便前往就诊。
接诊后,向妞副主任医师发现,由于不规范治疗,小晴的银屑病已进展成了重度斑块状银屑病,进一步检查后,给她制订了生物制剂治疗方案。仅仅两周,小晴的症状明显好转,红斑消退,鳞屑也基本消失。如今,这名少女终于可以自信地走在大学校园了。
坚持规范治疗 银屑病也可“治好”
专家同时提醒,银屑病是一个系统性疾病,不仅可有皮肤上的表现,还会引起包括心脏、关节在内的其他损害,同时,代谢疾病、心血管疾病的发生率也会较高。因此,对待银屑病,也要像对待高血压、糖尿病等其他慢病一样,尽可能长期维持治疗。
“我们要对银屑病有一个正确的认知,目前虽无法根治,但可以通过长期的复诊和监测,让疾病控制在稳定、无皮损的水平。”福建医科大学附属第一医院皮肤科程波主任医师介绍,传统的治疗方式之所以较难取得良好稳定的疗效,一方面是因为传统药物安全性较差,副作用较大;另一方面,则是患者对于传统治疗方案的满意度和依从性都较低。近年,随着生物制剂等创新治疗手段的出现,有望改变这一现状,银屑病正成为一种可“治好”的慢性病。
据悉,福建医科大学附属第一医院于2021年4月成为第一批授牌的国家级银屑病规范化诊疗中心示范中心,并在奥体院区开设了银屑病专病门诊。
□提醒
平稳过冬 注意保暖保湿
秋天来临,天气渐冷,对广大银屑病患者而言,寒冷的天气会使银屑病暴发,是个不小的考验。为此,向妞医生整理了几点建议,希望能帮助银屑病患者更好地度过冬天。
1.保暖
上呼吸道感染容易诱发银屑病,会造成病情反复发作,所以患者平时要注意保暖,尽量将室温控制在18℃~25℃之间,外出应穿上保暖、轻便的衣物,防止着凉。
2.勿盲目用药
不盲目追求“根治”,坚持有计划、有规律地治疗,避免使用可能导致银屑病加重的药物,如β受体阻滞药、非甾体类抗炎药、抗疟药等。
3.正确洗澡
洗澡水温不能太高,以免皮损部位受到刺激。水温控制在38℃~42℃之间比较合适,时间不要超过10分钟。洗完澡后要立即将身上的水分擦干,还要做好保湿工作,每天都应该在皮损的部位涂抹一些滋润的润肤霜,缓解皮肤干燥、瘙痒。
4.避免刺激性食品
辛辣食品、海鲜等,容易使皮肤过敏,加重病情。建议多吃新鲜蔬果,这类食物中富含维生素,有助于改善皮肤瘙痒、脱屑等现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