N综合中新网
央视新闻
上观新闻
央广网
近日,山西晋中一位老师发布视频,视频里偌大的校园空空荡荡,其称“课间圈养”现象愈发严重,有七成的学生课间不出教室。这引发许多家长共鸣,“中小学生连上厕所的时间都快没了”的话题也登上各平台热搜。那么,孩子们的课间十分钟去哪了?本该是孩子放松身心的课间十分钟,为何“隐身”了?
吐槽:即使是20分钟大课间,校园里也空空荡荡
近日山西晋中一名老师发布视频吐槽“课间圈养”现象,称即使是20分钟的大课间,校园里也空空荡荡的。对此,有学生表示也很无奈:“课间时间10分钟,拖堂2分钟,提前上课2分钟,上厕所不跑都来不及。”
杭州市民陈女士的儿子就读于市区的一所公办小学,“老师说了课间不能下楼,也不能跑跑跳跳,甚至还不能大声说话。”陈女士表示,“学校里还有老师会巡查,看谁下课了在走廊上奔跑。有一次儿子回来说班里有同学被‘抓’了。班级因此还被扣了分,班主任就批评了全班同学。”
北京某小学二年级的学生丁丁说,在他们学校,课间可以喝水、上厕所、在教室玩,但是不能跑不能闹。丁丁说,他也希望课间可以出去玩,但他“又希望又害怕”,因为出去玩也有安全问题。他曾经在别的学校看到一个小哥哥在走廊跳绳,结果不小心抽到了人,那个人眼睛下方的神经被抽坏了,还得做手术。丁丁说,如果安全有保障的话,他也想出去玩。
家长刘璐说,据她所知,部分小学的“课间限制”十余年前就有,越是低年级限制越多,并且形成了相应的奖惩机制。
中国青年报社社会调查中心联合问卷网对1908名中小学生家长进行的一项调查显示,75.2%的受访家长称,身边中小学“安静的课间10分钟”现象普遍,且在小学中最为突出。许多学生家长在社交平台上指出,孩子在课间10分钟不能去操场,不能上下楼,不能出教室,甚至无法离开所在的过道。
学校:安全管理和快乐如何平衡,学校也有压力
9月22日早上,上海市某小学课间,每层楼的走廊上都站着一位老师,他们别着红色的“值日”袖章,紧紧盯着教室门口。
该小学校长徐锦华苦笑着说,学校一条走廊至少有5个班级,加起来200多个学生。走廊并不宽敞,“课间如果在其中来来回回,很容易发生擦碰”。但若允许学生去室外活动是不现实的:操场在教学楼的背后,上下楼就要花费一半的课间时间,学生回到教室后难以静心准备下一堂课。因此在徐锦华的小学,课间不会限制学生出教室,但会要求学生不能在走廊里跑跳,原则上不要上下楼。
徐锦华说,这些在走廊里看护的老师被称作护导,采取排班制,每个护导每天从早上7点半开始,包干管辖区域内的安全监督责任。每个课间有总护导去巡查到岗情况,还有相应的A至D评分等级。“护导的补贴只有一点点,算在老师绩效内,但没有到岗的话,被发现一次就要扣20元。”
南京小学教师刘雨表示,护导制在全国小学普遍存在,一些学校称其为“一岗双责”。她每周会轮到一次,一旦忘记,学校教职工大群里就会通报批评。
而在北京房山区某小学,班主任丁佳佳每节课间都需要守在教室里看护学生,如果她没法赶到,上一节课的任课老师必须待在教室里不能离开。不少家长指责老师图方便才在课间限制学生,丁佳佳说,“其实我们一点也不省心”。
中国教育科学研究院研究员储朝晖指出,学校空间、师生等资源分配的不均衡是课间限制出现的重要原因。
“一所适度规模的学校,平行班不能超过5个,最多不能超过8个。超过这个数量,学校很难做到安全管理的精细与有效,风险大大增加。”储朝晖说道。
专家:明确责权,预防为先
在储朝晖看来,问题根源是学校责权边界的模糊。“学校目前不是有限责任主体,成了无限责任的承担者。”储朝晖说。
2021年,李文担任主任的蒲公英教育法治研究中心曾做过一项调研,2020到2021年度的427件中小学责任纠纷案件中,因为学生嬉戏打闹导致伤害的事故,占比超过了50%。同时,427件案件中,被诉学校因未履行教育管理职责而被法院判决承担侵权责任的比例达到89.23%。
李文表示,伤害事故发生后的校方责任实则有明确规定。根据《学生伤害事故处理办法》,学校是否承担法律责任,主要是看学校是否尽到了教育管理的责任。但在具体司法实践中,“多多少少会判决学校承担责任”。李文说,学校始终认为自己尽到了教育管理的职责,但缺乏证据保全的意识,比如没有安全教育、制止危险性行为的记录,等等。
他和储朝晖都指出,出现安全事故后,学校容易有“维稳”的思维,生怕家长闹事,会影响学校声誉、个人职位,从而包揽经济赔偿责任。长此以往助长了校闹风气,导致“家长一闹学校就是没理的”。储朝晖直指,部分责任最终容易落到一线教师身上。
首都师范大学教育学院劳凯声教授提出,解决中小学校责任能力不足问题的一种做法,是让社会分担公办中小学校的赔偿责任,建立学生伤害事故的保险机制。在上海,2001年《上海市中小学校学生伤害事故处理条例》实施后,校方责任综合险已经开始推广。
国内某保险公司职员林婕表示,2010年后,随着意外事故报案越来越多,原先单一的责任险种已经衍生出体育活动、校园意外等各类专项保险。目前每个月,林婕接触到的学生意外事故报案有近千起,她观察到,更多学校正对保障学生安全的硬件设施进行规范,保险机制也在一定程度上缓解了家校的安全顾虑。
2023年10月18日,教育部基础教育司答复记者,目前正在督促各地进一步完善安全突发事件应急处置预案,建立多部门联动快速反应机制,确保校园内一键式报警和视频监控系统配置全面达标并有效运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