N海都记者 柳小玲/文 池修铭/图
7岁开始学艺,掌握拍胸舞、踢球舞等多种福建民间舞蹈表演艺术;18岁时参加全国民间舞蹈汇演时,在中南海怀仁堂为毛主席等中央首长献演;40岁开始整理福建民间舞男女教材采集录像,填补了学校民间舞教学空白;80岁时,仍能登台表演,完整地跳完《传承》舞蹈专场……
过去数十年里,泉州拍胸舞国家级代表性传承人郭金锁,一直致力于做个身体力行“活态非遗”传承人,在舞台表演、教学授课、文化传承中,推动拍胸舞走向世界,让更多人感受到这项富有特色的闽南民间舞蹈的非遗魅力。近日,记者探访了在福州的郭金锁,解开其与拍胸舞的不解之缘。
7岁时当小乞丐 学会了“打七响”
“以前不叫拍胸舞,叫‘打七响’。”采访当日,86岁的郭金锁坐在家中客厅的躺椅上为我们率先讲述了拍胸舞的由来。他说,在过去,泉州天气很冷时,住在寺庙的乞丐们没有衣服穿,冷得直哆嗦,就拍打自己的身体,拍着拍着,步伐也跟着跳了起来,身子就会暖和许多。后来,乞丐们白天上街乞讨时也开始拍打,街上围观的群众看到欢快的场面后,就会很高兴,都会给他们赏点钱……
而每每讲起这样的场面,就仿佛是在诉说自己的童年,那并不是个愉快的人生开头,想想都有些凄苦。1938年,郭金锁出生于泉州南安的一个穷苦家庭,1岁时父亲去世,母亲改嫁,小小年纪就无依无靠的他,7岁那年独自离家,来到泉州鲤城,过起了流浪街头的生活。当时,为了能生存下去,有口饭吃,郭金锁就当起了小乞丐,也正是在这样的环境下,他跟周围的乞丐们慢慢学会了“打七响”,与拍胸舞结了缘。
舞蹈技术极为精湛 被拍成电影
因7岁时就跟着街上的老艺人过活,郭金锁不仅学到了拍胸舞,还先后师承郭善鍫、吴孝曾等十多位民间舞蹈艺人,学习了南音、高甲戏、梨园戏等多种闽南民间艺术。郭金锁的舞蹈生涯也因此慢慢打开了,从此四处跟着老艺人参加演出。
1955年,年仅18岁的他,就开始代表南安参加福建省第一届民间舞蹈汇演,表演的《彩球舞》和《打花鼓》获表演一等奖。因其舞蹈技术极为精湛,引起当时舞蹈界的关注,当年他就进入福建省歌舞剧院,其间总政歌舞团、东海舰队文工团曾希望吸收。不久,郭金锁参加全国民间舞蹈汇演,表演的《彩球舞》获全国十大优秀舞蹈之一、优秀演员奖,随后进入中南海,在怀仁堂为毛主席等中央首长献演。北影、香港电影制片厂也将该舞拍成电影。他也从福建省歌舞剧院调入总政歌舞团。
因思念家乡,加之为了做好福建省民族民间舞,郭金锁之后又被重新调回福建省歌舞剧院,成为福建省歌舞剧院舞蹈主跳演员,担任经典舞蹈剧目《彩球舞》《采茶扑蝶》等主角,并多次扎根福建民间及各个戏剧院进行田野采风,收集编创福建民族民间舞资料。
将“打七响”改为“打八响”
形成独特舞蹈韵味
1979年,郭金锁被调进福建艺术职业学院(原福建艺术学校),开始了他的教学生涯,在年轻一代中教授和传承这门艺术。
不仅如此,因为掌握了不少福建民间舞蹈,郭金锁在教学时,还借鉴了其他戏曲表演的艺术精华,将它们与拍胸舞相融,形成独特的舞蹈韵味。他把“打七响”改为“打八响”,即双手在胸前合击掌二次。为了营造表演场面的欢快热烈、整齐有序,原来的拍击手、胸、胁、腿慢慢演变加入了肩、臂、肘、足等部位,还运用了颤步、颠头、拧腰、蹲步等,变为“八拍雄姿”“金鸡独立”“击掌回音”“玉驴颠步”等基本舞蹈动作组合,再结合形、神、情、趣、劲元素的融入,生动地构成了泉州“拍胸”奔放、刚健、诙谐、活泼、古朴的艺术特色。
三代同台跳拍胸舞
获得社会各界称赞
2014年,郭金锁被评为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拍胸舞传承人。获得国家级的称号后,为了更好地保护与传承拍胸舞这个来自乡土民间的舞蹈,近八旬的郭金锁仍活跃在各种场合里。
2017年,80岁的他在福建大剧院更是以他的原型塑造了《传承》舞蹈专场,并亲自跳完整场,全国职业艺术教育学会的各个专家拍手叫好,为其精彩的表演喝彩。
他也培养了一代又一代民间舞蹈人才。同年6月,在泉州市区通政巷4号苏廷玉故居内,20多位在闽南民间舞蹈界颇有名望的人拜郭金锁为师。仪式当天,郭金锁作为师傅入场,在这场师徒仪式后,郭金锁的徒弟们将这种闽南民间传统舞蹈形式带进了校园,带进了课堂,让更多的年轻人接触、学习、热爱这一传统文化。
如今,郭家一门三代都在坚守传承拍胸舞技艺,郭金锁的小儿子郭锋和孙子郭子成,都加入到拍胸舞的专业表演中。2015年,年近八旬的郭金锁曾带领郭锋和郭子成同台跳拍胸舞,获得社会各界的称赞。
虽已86岁高龄
跳起舞像年轻人
“在泉州,无论是政府举办的各种大型活动、文化踩街,还是乡里的迎神赛会,民众家中的婚丧事宜,随处可见拍胸舞的身影。”郭金锁说道。泉州拍胸舞盛行的时期里,每逢初一、十五、元宵节,泉州街头游行时必不可少的便是拍胸舞。他喜欢跳拍胸舞,头戴草箍、上身裸露,赤足而行,闻乐起舞,能把节日的气氛烘托得特别热闹。“以前乞丐头发很长,跳的时候头发老是掉下来,我就随便去捡一些稻草把头发绑起来……”郭金锁说道。
“×也工六×,×也工上×……”说罢,郭金锁从躺椅上站立起来,脱掉了外套,为我们即兴展示了一小段原汁原味的泉州拍胸舞。如今,拍胸舞早已融入他的血液,尽管已86岁高龄,腰不行了,腿也不太能走了,但只要跳起舞来,就像回到了年轻时候一样,雄壮有力,顿地跳跃、翻掌拍胸间,闽南人率性豪爽的性格表现得酣畅淋漓。拍胸舞特有的韵律,在他身上久久回响。
子孙将现代元素融入
让拍胸舞更受人欢迎
“拍胸舞蕴含着丰富的闽南文化,代表了闽南人不屈不挠、积极乐观的精神状态。”现任教于福建艺术职业学院的郭锋说道,他自幼受父母熏陶,小学毕业后就开始修学这门艺术,在他眼里,父亲始终热爱着以拍胸舞为代表的所有福建民间舞蹈,这份执着也让他深受影响。这些年,郭锋走上讲台,也将拍胸舞这项技艺传递给更多热爱舞蹈的学生。同时,他认为,拍胸舞需要随着时代发展不断改良和创新,所以,也经常与父亲探讨,在保留传统的基础上融入现代元素,让拍胸舞更受人欢迎。
而孙子郭子成是郭家拍胸舞的第三代传承人。他认为,拍胸舞要传承,融入现代舞元素是一种方式,但一段精彩的拍胸舞都应当充分保留传统元素,以展现拍胸舞独特的民间韵味。作为后辈,他们将现代舞蹈节奏、动作和音乐融入拍胸舞,为拍胸舞注入了新的活力,郭金锁觉得十分欣慰。
□相关链接
东方迪斯科
拍胸舞是闽南地区最接地气的舞蹈之一,舞者头戴草圈,赤足,裸上身,舞蹈动作以蹲裆步为主,双手依次拍击掌、前胸、两胁、腿部共七下,意气昂扬时双脚反复顿地,双手使劲将身体拍得通红,舒缓和畅时抚胸翻掌、扭腰摆臀,动作柔和又不失诙谐。这种具有古闽越族原住民舞蹈遗风的特殊舞种也被誉为“东方迪斯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