N海都记者 唐明亮 (福州市生态环境局供图)
1958年,福清人民在龙江中游、石竹山下建坝截流,建成了面积15平方公里的人工平湖——东张水库。水库建成后,成为福清人民的“大水缸”,从根本上改变了福清“十年九旱不收粮”的历史。而今,60多年过去,这座老水库的“风姿”依旧不减当年,还更胜往昔——它在满足福清人民饮水需求的同时,还充当大樟溪接水点和调节库,为平潭注入源源不断的“水动力”。
它是记录福州可持续发展的一个城市缩影。那么,福州全域治水有何秘籍?10月31日,福州市生态环境局组织开展“山水城市 造福于民”——福州水生态环境保护与可持续发展媒体采风活动,由中央和省市媒体记者组成的采访团首站走进福清东张水库。一路上,采访团从对老水库水源保护的各方面举措,探秘老水库新担当的背后故事,一起见证福州市在水生态环境保护与可持续发展之间的重要关联。
成立指挥部,实现协同发力
10月的东张水库,碧波荡漾,风光旖旎。漫步湖边,绿水青山令人好不惬意。
好的水质必然与保护脱不开关系。当采访团一行走进水库沿线的景区、村庄、公园,处处可见水源保护的影子———正在施工的石竹山给排水系统改造工程;已完工的后华、庄厝、牛坪、倪兜四溪末端排口整治项目;提上日程的东张镇镇区污水设施建设工程;水库一级保护区周边的土地流转,墩头村正在开展无施肥试验田……一项项举措,无一不是为了让水库的水质更好。
“水源地保护事关人民群众的身体健康。”福清市东张水库水质提升及周边环境综合治理攻坚行动指挥部综合协调组组长翁箭峰介绍,东张水库是千家万户的“大水缸”,但由于周边分布着7个行政村及大片农田,环境复杂。为全力保障好群众的“水缸”安全,围绕“加强水华防控、全力保障供水”的目标,坚持“科学、系统、源头、依法”原则,一场饮用水源保护的“战役”在福清全面打响。
今年2月,福清市委、市政府成立了东张水库水质提升及周边环境综合治理攻坚行动指挥部。指挥部以市主要领导为总指挥,整合住建、生态、水利、城管等部门,26家单位主要负责人为成员的指挥部,并聘请中国环境科学院专家提供顾问服务,提出指导性意见形成周例会、日安排、常会商机制,实现统一调度、协同发力。
科学调度,生成111个攻坚项目
“影响水质的主要根源在岸上,这是对水库水质的最大考验。”翁箭峰说,为了加强源头防控,指挥部整合生态环境局、河长办、联排联调中心监测力量,形成了水面、水下监测网。
同时,针对有可能对水源地水质造成影响的因素,指挥部做了全面梳理和部署——岸上做好污水收集,减少污水入库,各部门及时协调做好河道及周边、库面环境卫生整治,并对水源地一级保护区的违法违规行为进行巡查制止;岸边建立生态屏障,通过土地流转,有效控制农业面源污染对水库的影响……
据统计,攻坚行动开展以来,共生成111个项目,2023年应完成的81个项目中,目前已完成45个,还有36个正在实施。
老水库有了新功用
未来还将送水至长乐
科学护水,确保的不仅是优质的水源,也让老水库在可持续发展道路上提供了更多可能性。
今年,这座64岁高龄的老水库有了新功用。作为“一闸三线”工程受水点的调蓄水库之一,从永泰莒口拦河闸输送来的大樟溪原水先注入东张水库,再往平潭方向输送。因此,这里也成了平潭输水线的“中转站”。随着今年7月,东张水库——平潭输水线路正式建成通水,为平潭注入源源不断的“水动力”。据统计,截至目前,东张水库通过该工程向平潭供水750万方。
不仅于此,记者了解到,在目前规划的“一库两线”(全称闽江口城市群水资源配置提质增效工程)中,东张水库还将继续发挥大作用。未来待项目建成,东张水库的水源还将源源不断输送至长乐,惠及长乐人民,助力福州经济的可持续发展。
践行生态文明思想,推进全域治水,永远在路上。翁箭峰称,为确保水库水质一直优质,后续指挥部将继续强化网格责任,加强属地基层的源头管理。同时,加快推进项目进度,夯实水质提升的硬件基础,并多方探索尝试,寻求生态、社会、经济效益的动态平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