海都讯(记者 梁展豪) 买买买、剁手啦……“双11”已成为全民购物的狂欢节。每年的这个时候,各大电商平台都会推出各种优惠券、红包、满减、预售等活动吸引消费者下单购物,与此同时,商家也利用这个机会开展降价、秒杀、定金等促销活动,令人眼花缭乱。在此,福建省消委会提醒广大消费者要警惕消费陷阱,理性理智消费。
一、拉清单,抵诱惑,理性消费
建议消费者制定一个合理的购物清单,按需购买。不要因“优惠”而购物,为“省钱”而凑单。特别是在直播带货模式下,面对主播们营造的货品稀缺、不买就亏的氛围,消费者容易跟风冲动下单。
二、优惠规则要厘清,货比三家不吃亏
“双11”购物节期间,很多“优惠”的使用是受条件、方法所限制的,消费者要提前做功课,以规避消费陷阱和消费风险。
三、注意个人信息安全,谨防诈骗陷阱
对各种中奖、免单、货到付款等信息要仔细甄别,非必要不提供个人相关信息,尤其是身份证、银行卡以及各类验证码等重要信息,如要提供,一定要向官方客服联系求证。
四、重视收货验收,关注退换货时限
建议收货时先查看商品的规格、型号、数量等与订单是否一致后再签收。提醒消费者赠品同样有保障,发现赠品有质量问题,亦可向商家索赔。
五、保留好购物凭证,便于售后服务或维权
在购物后,要妥善保存相关的聊天记录、购物凭证,订单信息、发票、支付信息、促销截图、页面广告宣传等,以便在遇到质量问题或需要售后服务时能够顺利维权。一旦发生消费纠纷,要及时联系商家或平台协商解决,协商无果可向当地12315、市场监管部门、消委会寻求帮助,依法维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