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A07版:焦点 上一版 下一版  

“保健石”是治病还是致病?

入境旅客携带“保健石”,核辐射超标上千倍;专家表示,如全年戴这种“保健石”,相当于一年拍二十次CT,建议不要盲目购买“能量石”

N钱江晚报

最近,一则新闻引发公众关注——海关总署日前发布通报称,大连周水子机场海关在监管进境航班时,一名入境旅客携带的一袋“保健石”被发现核辐射超出现场本底值1050倍。

仪器分析显示:该“保健石”超标的放射性物质为钍-232,该物质被世界卫生组织国际癌症研究机构列入1类致癌物清单。而含有钍-232的“保健石”却被国外卖家宣传为一种具有特殊功效的矿石,声称其能够改善人体健康,甚至治愈一些疾病。

事实上,我国海关已经不是第一次查出此类危险物品。那么,这些对人存在健康安全隐患的石头究竟什么来头?国内是否也有人在售卖?对人体的影响到底有多大?针对一系列问题,记者做了一番调查。

卖家称能“祛病养生”

对辐射风险避而不谈

记者查阅了解到,此类“保健石”常被称为“能量石”,其实在市面上由来已久。在商家“祛病养生”功效的鼓吹下,近年来在坊间日渐流行,尤其受到中老年人追捧。

这几天,关于“保健石”辐射超标的消息一经公布,就在网上引发不小的风波——“婆婆用‘保健石’煮水喂孩子,劝阻后婆婆反怼我说‘连世界第五大发明都不知道’”“爷爷送我一条‘保健石’手串,非让我天天戴,说对身体好”……许多网友表示,家里老人都痴迷“保健石”,相信其可以治百病,甚至煮饭、烧水的时候都要将其放入。

记者在不少电商平台上检索发现,被冠以“保健石”“能量石”的多数商品,都宣称其具有医疗效果,价格也从几元到上千元不等。有些是饰品,有些是推拿、按摩、刮痧或美容用品。从种类来看,涉及药王石、麦饭石、砭石……甚至有商家宣称是来自新疆罗布泊的陨石。

有商家在商品简介中写道:“这是一种传统的保健石,含有50多种矿物质和人体必需的微量元素,具有强吸附性和净化作用,还可以释放大量红外线……”这些石头被制成各种吊坠,也有的被打磨成手串,还有的变成了按摩梳,有些药王石手链和项链已经显示缺货。

有商家回复记者称,“保健石”还可以拿来泡茶泡水喝,“通过其内高频震动和所含微量元素,达到辅助调理身体慢性病的效果,促进血液循环、降血糖血脂”。商家展示了已塑封好的石头,一袋500克,售价319元。

调查中,部分卖家向记者出具了相关检测报告和专利证书,多数则表示无法提供。而对于使用“保健石”“能量石”是否会有辐射风险,卖家则含糊其词或直接拒绝回应。

“能量石”名目繁多

商家对功效说法不一

那么,线下的销售情况如何?记者以消费者名义探访了10余家相关商铺,在这些店铺里,最为常见的是手串、戒指、项链等玉石饰品。但对于产品功效,商家们说法不一。

一位老板拿出黑色、红色珠子的手串告诉记者,黑色款是黑云母,红色款是玛瑙。“护眼、备孕适合戴黑云母,女生调理经期、畅通血液循环适合戴玛瑙。”

也有商铺老板推荐购买绿松石饰品,说能防辐射。当记者问起为什么能防辐射,这位老板摸头笑说:“也就是买的人多,听买家们在说。”

从业30年的商户老板张国生(化名)则向记者直言,“说石头对心血管、皮肤好,具有疏通经络、调理睡眠之类的保健功能,都是忽悠人的。”

张国生认为,所谓这些石头饰品对身体好,是因为佩戴者心情好了或是心理暗示缓解了焦虑,情绪对身体产生了微妙影响,并不是石头本身带有功效。

还有一款推荐较多的是蜜蜡石。有商家向记者介绍,佩戴蜜蜡饰品能清热解毒、美容养颜。不过这样的说法,很快被其他商家反驳。

从业10余年的余杰伟(化名)坦言,“之所以这么宣传,是因为蜜蜡是一味中药材,磨成粉末配合其他药物一起服用,能达到一定功效。不过佩戴手串、项链等饰品,蜜蜡和皮肤接触,所谓的功效可以忽略不计。”

专家:如全年戴查获的“保健石”,相当于一年拍20次CT

不论是线上还是线下,记者均尚未找到有关“保健石”功效的有力说服力。那么,外表平平无奇的“保健石”,凭什么吸引买家?被列入1类致癌物清单的钍-232,生活中存在于哪里?危害到底有多大?为了解答上述疑问,记者采访了多位专家。

浙江省辐射环境监测站专家刘弓冶向记者介绍,核素钍-232是一种天然放射性元素,会释放α粒子、β射线和γ射线,半衰期长达140亿年。它广泛存在于土壤、岩石、水、空气、生物体内,包括我们人体中也含有微量的钍-232。

在浙江省辐射站的日常监测中,土壤、水体和生物中的钍-232均被列为监测对象。从监测数据来看,省内土壤中的钍-232含量非常低,平均活度浓度约为0.06贝克勒尔/公斤,相当于每公斤土壤中含有0.015克的钍-232,处于安全水平。

“由此可见,辐射超标1050倍的‘保健石’并非天然产物,它其实是一种经过提纯、合成的工业品。”刘弓冶介绍,因为一些地下矿产被开采和提纯,才使得钍-232含量超标的人造石进入到生活环境中。

中国地质科学院矿产资源研究所研究员赵元艺认为,多数石头都是有放射性的,只是强度不同,放射性弱的石头对人没有或者只有极小的影响,只有放射性较大的才对身体有影响甚至致癌。放射性强度大的石头,多数是铀/钍矿石,主要用来生产核材料。

其实在我国相关标准里,也对钍-232辐射量作出过相应规定。比如钍-232的年摄入量限值为3万贝克勒尔,导出空气浓度要低于40贝克勒尔/立方米。

“一些石头能散发看不见的射线。”浙江大学医学院附属邵逸夫医院核医学科主任医师黄中柯向记者介绍,从医学角度看,小剂量钍-232可能短期内能提升免疫力。辐射刺激人体后,对免疫系统起到应激作用,但是如果长时间接触超剂量的钍-232,接触者会产生头晕、癌变等症状。

黄中柯表示,就像大连海关查获的“保健石”,其辐射量达105微西弗每小时,如果全年佩戴,身体接受的辐射将达到约100毫西弗,“相当于1年内拍了5000次胸片或20次胸部CT”。如果长期佩戴,将给身体带来不可挽救的损伤。

黄中柯告诉记者,20世纪初,射线刚被用到医学理疗中时,被普遍认为对健康有利,但随之就出现了问题,由于辐射剂量没把控好,一些人因此患癌。对此,黄中柯建议,治疗不同疾病需不同种类射线,剂量也不同。比如核素磷-32,在医学上用来治疗疤痕或者是海绵状血管瘤等。核素碘-131,则用于甲状腺癌症。但是,这些均需在医生指导下使用。

业内人士表示,没有专业检测,我们对这些石头的辐射量、是否具有保健功效、是否适合随身携带等均不知情,建议消费者不要盲目购买“能量石”,有不适症状及时听取医生建议。

□新闻多一点

超标“保健石”

多次被查

我国海关已多次在入境旅客的物品中查获过辐射量严重超标的所谓“保健石”“能量石”之类的危险物品。

今年7月,沈阳桃仙机场海关也曾查到一位旅客携带的15条黑色椭圆石头制、近似鹅卵石的“保健石项链”核辐射超标,辐射量达到46.85SV/h,超现场本底值468倍。经放射性核素分析,该保健石中含钡-133、钍-232两种放射性核素。

据悉,该旅客计划将15条“保健石”项链赠送给亲朋好友,境外卖家称,该保健石项链具有促进新陈代谢、养生保健、提高免疫力、预防癌症等功效。

根据2020年的报道,大连周水子机场海关工作人员发现,一名来自日本的航班旅客过安检时,触发了核辐射仪器的报警。工作人员进行检测后,在一名年轻旅客的背包中,发现一枚圆形刻有“五行质子量子能量共振器”汉字的金黄色石盘。

携带石盘的年轻女孩儿介绍,这是母亲花了400块钱,托朋友买来给她保平安、保健康的。她们听说,这是一种罕见的“深海能量石”,具有神奇的功效。但实际上,这位母亲自述其女儿佩戴三个月以来经常无故流鼻血。

经仪器检测,这块所谓的“能量石”,辐射剂量峰值已达到112微西弗每小时,超过自然界辐射标准近1000倍。通俗地讲,把这块石头带在身上一天,辐射总量与做近百次胸片检查相当。

据了解,目前中国对于放射性物质的监管和管理非常严格。所有涉及放射性物质的进口、生产、销售和使用都需要经过相关部门的审批和监管。将这种辐射严重超标的所谓“保健石”“能量石”非法携带入境,不仅触犯了我国的法律,还对自己和他人的身体健康带来严重危害,必须引起我们的警惕。

(新民晚报、海关发布、辽沈晚报等)

版权所有 ©2023 福建日报 fjdaily.com 闽ICP备15008128号
中国互联网举报中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