N北京晚报
南都周刊
洛阳晚报 央视
近日,有关饲养宠物狗的话题再上热搜,“文明养犬”颇受关注。
中国人饲养宠物的历史甚是悠久,史籍中多有记载。那过去人们是如何养狗的?有哪些趣闻轶事?哪些狗比较名贵,又是如何管理的?
今天的《史话》就来说说古人养犬管犬那些事。
伏羲的名字
与“犬”有关
狗是人类最早驯化的动物。史载,早在一万多年前,古人就已养狗。古人还创作了不少与狗相关的神话。在一些地区,人们甚至将犬作为图腾来崇拜。
就连华夏始祖伏羲的名字也与狗有关:“伏”字乃一“人”一“犬”组成。这绝不是巧合。
《礼记·少仪》载,古人养犬,依其用途分为:帮助主人狩猎的“猎犬”;看护房宅田舍的“守犬”。河北平山三汲战国中山王陵墓在发掘时,出土两具完整的狗遗骨,脖颈上还套有金银制作的华丽项圈,显然是中山王生前喜爱的猎犬,被陪葬在中山王陵墓中。
古代,人们曾让狗为天子殉葬。后世逐渐废止了这种残忍的殉葬制度。
秦汉时期,京城附近建有专门供皇室贵族狩猎的上林苑,《诗经》中描述了秦襄公狩猎时,先用车载猎犬行进,以保存其体力,当发现猎物时,再将犬放出伺机追捕。
汉代畜狗之风更盛,汉墓的随葬俑群中,犬俑屡见不鲜。
唐朝宠物狗
会叼着蜡烛遛马
那么,宠物狗是什么时候出现的呢?至迟在唐代,小型观赏犬已经成了贵妇圈的宠物,描绘唐朝贵妇生活的《簪花仕女图》便画了两只小巧玲珑的宠物犬。
出土于新疆吐鲁番阿斯塔那唐墓的《双童图》绢画中,有两个唐代儿童在草地上嬉戏,他们穿着彩色相间的背带条纹裤,脚穿红靴,尽显童趣天真。
左边的幼童,手里抱着一只小狗。在《中国国宝大会第三季》中,专家介绍,在当时,这可不是一般的小狗,它叫作康国猧(wō)子。康国猧子的老家在东罗马帝国,通过贸易来到康国(现在的乌兹别克斯坦),之后再来到中国。杨贵妃当年也有一只康国猧子。在现藏于辽宁省博物馆的《唐簪花仕女图卷》中,也有两只这样的小狗。这种小狗能衔烛曳马,也就是嘴巴里叼着蜡烛引导马儿前进。从人们对康国猧子的喜爱程度来看,在当时养它应该是一种潮流。
给狗狗做美容
宋朝人可比你“潮”
到了宋代,民间养狗已极为常见,城市中出现了专门的宠物市场,宋人孟元老《东京梦华录》中记载,开封府的大相国寺,“每月五次开放万姓交易,大三门上皆是飞禽猫犬之类,珍禽奇兽,无所不有”。市场上还有猫粮、狗粮出售。
南宋周密《武林旧事》的记录更有意思了,“小经纪”条罗列了杭州城的各种小商品与宠物服务,其中有“猫窝、猫鱼、卖猫儿、改猫犬”,猫窝、猫鱼、猫儿的含义好理解,“改猫犬”却殊不可解,有宋史研究者认为很可能就是给宠物猫、宠物犬做美容。
周密的《癸辛杂识》记载的一则信息,更是确凿无误地显示了宋朝人有给宠物狗、宠物猫美容的做法。当时的女孩子们喜欢将凤仙花捣碎,取其液汁染指甲。而定居于宋朝的阿拉伯女性,甚至用凤仙花液汁给猫狗染色:“今回回妇人多喜此,或以染手并猫狗为戏。”
不过,宋人养狗,主要还是“畜以警盗”,或者用于狩猎。南宋画家李迪的《犬图》(北京故宫博物院藏),画的应该是一条猎狗。狗的脖子还套着一个精美的项圈,显示主人对它的珍惜,很可能主人是将它当宠物犬饲养的。
实际上,宋朝时,人们饲养宠物犬的习惯,已经从唐朝时的宫廷贵族扩大到富有的平民家庭。文献资料关于宋人饲养宠物狗的记载甚少,好在还有图像史料。从传世的宋画中,我们可以找寻到一些宋代宠物狗的可爱形象,如辽宁省博物馆藏的《秋葵犬蝶图》,画中的狗儿,长毛、形体小巧、样子可爱,应该就是小型的宠物犬。
乾隆爱犬的名字
你都会念吗?
中国第一历史档案馆珍藏着一份清宫《犬册》,收录了犬名30种,包括狗的出生日期、名字等。
雍正皇帝曾为他的两只爱犬赐名“造化”“百福”,并亲自设计狗舍、狗笼、狗衣乃至狗垫,稍不合意即修改,不厌其烦。
乾隆皇帝也酷爱养狗,并令宫廷画师为自己的爱犬造像。其中最有名的是郎世宁绘制的《十骏犬图》,画了十条乾隆身边的名犬,分别赐名为:“苍水虬(qiú)”“斑锦彪”“金翅猃(xiǎn)”“蓦空鹊”“墨玉璃”“茹黄豹”“睒(shǎn)星狼”“霜花鹞”“雪爪卢”和“苍猊(ní)犬”。该画现存于台北故宫博物院。
慈禧太后对狗更是青睐。根据史料记载,她曾养过的京巴超过千只,而最喜爱的一只名为“海龙”,是一只正宗的京巴狗。它的食物格外考究,经过御膳房的厨师精心准备,交由专职的太监照顾,最终还要经过太后亲自检查才能供它食用。慈禧每次外出,“海龙”都会随行,堪称“贴身侍卫”。
民国养狗须挂“犬牌”
清末京城家中养狗日益增多,“狂犬伤人者,时有发生,民怨怒之”。为此,京师内外城巡警厅于光绪三十二年(1906)发布《畜犬规则》,对城市养狗进行规范,其中规定有“凡有属之犬,由畜主自制皮圈,束于犬头,不得过往于繁华街市”“凡家犬伤人,除付医药用款,养者另以处罚”。
民国初期,“一般居民好畜猫犬,风俗甚深”,由此京城犬类数量急剧增加,但因疏于看管,时常出现家犬伤人事件。
1929年初,京师警察厅拟对饲养家犬进行整顿,为此3月20日《京报》发表《取缔野犬,家犬又要登记》文章,告知市民要依法对所养家犬进行登记。1930年3月,内政部公布《家犬登记并捕捉野犬办法》,规定:“凡畜犬者,均须到公安机关注册,缴纳牌费,悬挂牌号于犬颈;无牌号之犬,一律捕捉。”
1948年由北平市警察局对全市养犬统一登记,统一给狗悬挂“犬牌”。同时规定:“犬主携犬外出,应戴口套,以绳索牵行,不得疏纵道旁,妨害公众安宁,不得让犬在街道里弄随地便溺,妨害卫生。如有便溺,犬主须即负责清除。凡未登记之犬,概视作野犬捕捉。”
□冷知识
哮天犬
是中国细犬
中国最有名的一只狗,大概是神话传说中二郎神杨戬(jiǎn)的哮天犬。二郎神每次与对手交战,感觉打不过时,就会放出哮天犬。
哮天犬战斗力爆表,百战百胜。在《西游记》里,它帮着二郎神死追着齐天大圣孙悟空咬,吓得天不怕、地不怕的孙悟空狼狈逃跑。在《封神榜》(又名《封神演义》)里,大罗金仙赵公明法力高强,连老虎都敢骑,却拿哮天犬没脾气。
如此厉害的神犬,是什么犬种?
“83版”《西游记》里的哮天犬是德国牧羊犬;动画片《大闹天宫》里的哮天犬,则是“雪橇三傻”之一的哈士奇……
中国的二郎神养了只外国狗,这不是搞笑吗?
其实,据各路专家考证,哮天犬应是中国细犬,且毛是白色的。
细犬是中国古老的狩猎犬种,尖头、尖嘴、细腰、细腿,俗称“长嘴狗”。它忠诚勇敢,敏捷矫健,据说奔跑时速可达60公里。
《封神榜》里说,哮天犬“仙犬修成号细腰,形如白象势如枭”。明嘉靖年间《二郎宝卷》里也说:“白马爷乘神坐骥,白犬神嗷紧跟巡。”
汉代“狗官”
能与皇帝对话
古时设有“狗官”,专替王室贵族管理狗。
据《周礼》记载,早在周朝就有“犬人”。这种官“掌犬牲”,专门负责相犬、牵犬以供祭祀。
汉朝,朝廷设有“狗监”,为皇帝管理猎犬。
西汉著名音乐家李延年曾在“狗监”当过“狗官”,他的妹妹是汉武帝的宠妃。
汉朝文学家司马相如经同乡“狗官”杨得意牵线,才走后门见到了汉武帝,可见“狗官”是能与皇帝见着面、搭上话的。
唐朝时,西京长安、东都洛阳设有“狗坊”,专为皇帝养狗。
清宫也设有专门的养狗机构,谓之“养狗处”,主要饲养猎犬和宠物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