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MA08版:今日关注 上一版   

与时间赛跑 和时代同频

从报纸到公众号、智慧海都APP、视频直播、数字人记者……海都智媒体让新闻更有温度、深度和态度

2023世界航海装备大会上,海都数字人记者“海星星”与记者罗丹凌“跨次元”互动

6月,海都记者马俊杰在南铁福州车辆段,采访高温下的劳动者

9月6日,海都记者吴雪薇冒着风雨采访福州积水情况

2023世界航海装备大会,海都全媒体记者团队

N海都记者 罗丹凌 周婉怡 朱敏敏

编者按 今日是第二十四个中国记者节。在这一日,我们仍与往常一样,或是行色匆匆于采访途中,或是奋笔疾书于案牍之前,用文字去记录时代的脉搏,用脚步去丈量一座城市的厚度,用镜头去绵延每一个奋斗的故事……我们一直都在,在现场、在奔走、在探寻。

我们步履不停,也从未忘记因何而出发。当电脑和手机取代了柔软的笔触,当数据和网络连接了人们的生活,在变化的时代,我们坚守不变的价值,依旧怀揣热忱与梦想,以记者之名,铿锵前行。

我们与时间赛跑,和时代同频。从报纸到公众号、智慧海都APP,从文字到短视频、直播、数字人记者,信息越跑越快,形式越来越多,“十八般武艺”只为海都新闻更有温度、更有深度、更有态度,把新闻做好就是我们庆祝节日的最好方式。 (关菁)

初出茅庐的记者

在一次次挑战中成长

今天对于海都采访中心的小萌新们来说,是特别的一天,这是他们职业生涯里的第一个记者节。来到采访中心以后,他们在“久经沙场”的老记者们的带领下,从懵懂的小萌新开始成长。

7月28日,当台风“杜苏芮”登陆的那一天,“追风大队”的新闻记者们迎来了一个极具挑战性的工作日,而几位新记者也不例外,这也是他们第一次参与突发天气的报道。他们早早地聚集在采访中心,在报社的安排下,开始着手准备迎接挑战。

上午,雨点毫不留情,以“倾盆”之势而来。新记者们也开始了“追风”行动,时时跟踪台风的动向,确保及时、准确地传回信息。当接到道路积水紧急通知后,为了实时获取积水堵塞道路资讯,给市民提供通行便利,他们身穿雨衣、雨靴,头戴安全头盔等“逆风而行”。

“‘杜苏芮’9时55分在晋江沿海登陆”“9时许,在华林路与环保路交界口积水已有30余厘米深”“14时五四路道路积水已经基本排出”……在风里雨里,他们用短短的时间整理和编辑采访素材,确保信息的流畅传递,以便迅速发布新闻。“初出茅庐”的记者们在一次又一次的挑战中成长。

在新记者林雅璇和周婉怡的心里,在进入采访中心以后,每一天都像是在“升级打怪”,不断地迎接新的困难。“我希望自己能写出更多有温度的好新闻。”林雅璇说。

编辑“深夜行动”

一屏一纸总关情

每到下午三点半,海都会议室里便会传来热烈的讨论声,这是海都报雷打不动的下稿会。会上,编辑们拿到记者们的“今日稿单”后,各自领走负责的版面和需要审阅的稿单;会后,编辑老师们也会和奔赴一线的记者们联系,沟通如何抓准报道的焦点和更深入地分析。

当夜幕降临,海都纸媒编辑中心灯火通明,作为海都报“守夜人”,纸媒编辑们一到晚上7点,就开启了“加工”模式。他们坐在电脑前,阅览记者入库的大量稿件。在日复一日的看稿中,他们练就一双火眼金睛,不仅要判断稿件的新闻价值,把握稿件的导向关、事实关,而且能够快速地揪出语病、错别字。

编辑们不仅是新闻的第一读者,还是报道的“园艺师”,他们要修剪掉文章的旁枝末节,帮助记者厘清文章逻辑,赋予新闻表达的魅力。当遇到文章表述不清、逻辑不顺、缺乏细节等,编辑就会拨通记者的电话,确认、补充新闻细节。

你以为这样就结束了吗?不是的,编辑们的工作会持续到凌晨一两点,在编稿后还需要送排版、送美编美化版面、送校对、送审等等,他们在黑夜行动,只为将最新资讯送到你的手中。

除了纸媒编辑,每天与信息时代赛跑的新媒体小编们,也扮演着不可或缺的角色。在信息时代,速度至关重要,小编们需要反应迅速,及时发布新闻,同时要确保准确性,每天都在和新闻赛跑。

“心在路上,每天都有收获吧!”新媒体小编陈悦瑶说,目前数字技术不断发展,她也希望能够通过不断学习,提升自身能力,带给大家“更新鲜”的新闻。

首位数字记者“上岗”

收获大批“铁粉”

这一年,我们在困境中逆流而上,将新媒体技术与现有媒体技术融合,我们的团队迎来了“新成员”。她是谁?她就是数字人记者“海星星”。

“大家好,我是海都专属数字人记者‘海星星’……”今年7月13日,“智媒体 链时代”海峡都市报智媒体推介会在福州烟台山仓山影剧院举行,大咖齐聚一堂,共话媒体数字化转型,一起见证“别young海都”。在现场,海峡都市报与黑镜科技公司推出的虚拟数字人“海星星”亮相,正式成为报社首位宇宙数字记者。

上线后,表情丰富、神态自然、动作流畅的“海星星”活跃在重大新闻报道、资讯播报等各个领域中。从内容生产到内容传播,都给市民带来了截然不同的体验。

在前不久结束的2023世界航海装备大会上,“海星星”也出镜参与报道,更是与海都记者“跨次元”携手,同台互动,带观众感受海洋装备的魅力。此次“海星星”上岗收获了大批“铁粉”,数字人记者也被赋予了更高期待,不少市民纷纷来智慧海都平台留言,希望“海星星”能有更多的人机互动体验。

回想起2023世界航海装备大会的采访经历,记者罗丹凌说:“这次采访是我与数字人记者‘海星星’的首次合作,给我带来一种很奇妙的体验。”

不仅如此,海都报还在数字化转型过程中再次创新,推出“百万数字人计划”,利用AI技术,实现新闻内容的转型与广告产品的转型。海都报将因此成为省内第一个拥有百万数字人资产的媒体单位。

记者“武器”不断精进

是帮助也是鞭策

从前,记者写作只能在固定的时间、固定的地点,趴在桌上,用钢笔在方格纸上一笔一画进行书写。这样的“爬格子”费时、费力,一篇文章需要用许多页稿纸、许多墨水、许多时间,写到手腕酸疼才能写成功。随着科技的进步,信息呈现方式愈发多元化,记者们的“武器”也在不断精进。

2023年高考语文科目结束后,记者尝试使用被称为“写文章小能手”的AI聊天机器人ChatGPT写了一篇高考作文,在短短的几十秒内,ChatGPT就完成了800字的创作,还符合题旨。

虽然,经过福建特级语文教师的评判,这篇文章被认为内容空洞、仅是泛泛而谈,获得40分的低分,但信息化时代下,高效的写作机器人或许可以为记者提供一些新思路,甚至能对记者起到勉励作用,让他们不断实现自我创新并提升自身业务能力,勿因停滞不前而被时代的浪潮拍倒在岸边。

第二十四个中国记者节,致敬时代的“赶路人”,我们永远在路上。若您有想对我们说的话或是想分享的趣事,也欢迎通过智慧海都平台与我们联系。

版权所有 ©2023 福建日报 fjdaily.com 闽ICP备15008128号
中国互联网举报中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