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MA04版:社会 上一版 下一版  
上一篇 下一篇

安溪云中山发现白化小麂

被拍到的白化小麂

N通讯员 吴明娜 王宇 郭雪萍 记者 董加固 文/图

11月8日,记者从泉州市安溪县获悉,近日,位于安溪的云中山省级自然保护区工作人员,在野外红外相机监测中意外发现白化小麂,该物种在泉州市安溪县属首次发现。

首次抓拍到

野生白化小麂

据保护区工作人员介绍,能抓拍到白化小麂实属罕见,这不仅表明云中山省级自然保护区生态环境呈现持续向好的态势,也反映出野生动植物保护取得明显成效。数据显示,该保护区历经20多年的保护,森林覆盖率由94.9%提高到98.66%,森林蓄积量由14.2万立方米提升到68.43万立方米,被誉为“天然植物园”“东南地区弥足珍贵的物种基因库”。

在监测的数个画面中可以清晰看见,白化小麂通体雪白,在林中奔跑觅食。此次发现的白化小麂,为小麂的白化现象,小麂是麂类动物的一种。

据介绍,我国共有黑麂、赤麂、小麂三种麂。其中,小麂位列国家“三有”保护动物名录,即国家保护的有重要生态、科学、社会价值的陆生野生动物名录,是比较典型的热带、亚热带种类,主要分布于我国南部。

“动物白化现象的出现,概率仅为千万分之一,此次发现的白化小麂,是目前为数不多的白化小麂活体。”云中山省级自然保护区发展中心党支部书记卢敏勇说,所谓的白化动物,就是指浑身上下都呈现白色的动物,不过,动物的白化病,却并不会影响它们的健康,而且也不会影响它们繁育后代。

80台红外相机

守护野生动植物多样之美

近年来,云中山省级自然保护区发展中心以“林长制”为抓手,注入科技力量,加强野生动植物监测与保护,推动野生动植物保护事业行稳致远。

在动植物监测上,2016年以来,云中山省级自然保护区在大坑沿太华岩山脊和芥菜坑山脊两条线布设80台红外相机进行动物监测,技术人员定期进山采集数据。据统计,至今已采集100多种野生动物的影像资料,有效填补了保护区大中型哺乳动物和鸟类等野生动物影像资料的空白。

科技守护野生动植物多样之美。该保护区创新设立一个监控中心,配备30个监控探头,基本全面覆盖云中山保护区辖区,实时监控保护区,建区以来未发生森林火灾和病虫害。并配备2台无人机,用于巡护监测,有效防范森林灾害和人为活动对野生动植物资源的破坏。

保护区还与县人民法院共建生态警示教育基地、与福田乡人民政府共建户外宣教基地、开展多样保护宣传活动等,壮大野生动植物保护的群众基础和群众力量。卢敏勇表示,将持续深化林长制示范区创建工作,久久为功,不断提高保护野生动植物的能力,筑牢茶乡永续发展的生态基础。

□相关链接

小麂

小麂是偶蹄目鹿科麂属哺乳动物,四肢细长,主蹄较狭尖;雄兽具角,角基短于角干。全身被暗棕黄色毛;鼻部毛细短,呈暗棕色;额部两侧各具1条较宽的黑纹;颈部腹侧毛黄白色;体背颜色较深,为棕褐色;体侧色泽稍淡,多为浅黄褐色;胸部土黄色;腋窝白色;尾背和臀缘在与白色区域交界处为鲜艳的橙黄色。寿命可超过13年。

小麂分布于中国中南和西南地区,如四川、陕西、甘肃、湖南、湖北等地。栖息于亚热带低山、丘陵林缘、深丘、低山的次生林、灌丛草莽中。喜独居或以母仔家族群活动,很少远离栖居地。性机警,胆小,听觉灵敏,晨昏觅食。以青草、树木的嫩叶、幼芽、果实、种子、伞菌为食。雌麂在5~6个月龄就能怀孕。孕期6~7月,每胎多产1仔。

版权所有 ©2023 福建日报 fjdaily.com 闽ICP备15008128号
中国互联网举报中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