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A05版:新知 上一版 下一版  

人工智能带动工作方式全新变革

AI办公场景的无限可能

社交型办公成主流

“开放式工位的另一侧是长长的水吧和吧台,办公时转椅可‘瞬移’到吧台,冲泡一杯提神咖啡,大家还可以围绕着吧台一起讨论项目内容,办公氛围都变友好了。”一家科技公司的员工小琳对公司重新装修布局的办公空间非常满意。曾经,茶水间和工位分离设计,每次茶歇都不敢耽搁太久的时间,项目组同事讨论内容还需提前预约会议室,效率有限。如今,灵活的空间设计让工作流程变得更加顺畅。

调研发现,上班族在一周之中使用会议室、茶水间、电话间等功能区的时间占比约为总工作时间的1/5,其中会议室使用时长相比于其他常见的功能区明显超过了三倍以上,而面积较大、功能更为复合的休闲区也更受办公者欢迎。这一方面体现了员工对于沟通交流工作场景的需求:员工在面对面的沟通中可以更有效地碰撞想法,推进工作进度。另一方面也对企业办公空间的设计提出了更加灵活、开放和舒适的要求。比如多样化桌椅和灵活工位的布局就提升了公共区域的易用性,也增加了员工之间见面、社交的机会。公司通过提供多元化的公共社交空间,将空间与人才的需求相匹配,让人们在工作中感到更舒适和温暖的氛围,进而提升凝聚力。

近日,梦想加联合中国建筑科学研究院有限公司发布的《后疫情时代办公生态白皮书》指出,2023年办公生态呈现出新的趋势,使其更符合年轻人的选择。上述社交型办公总部,以及健康办公标准升级、分布式企业、数字化办公场景和以用户为核心的服务设计成为办公生态的主要特点,共建可持续发展的办公生态和产业园区的崛起也受到了关注。

设置免费健身房和按摩椅等

健康办公标准持续升级

“周五中午去健身房做一小时有氧运动暴汗,感觉属于自己的整个周末都精力满满。”在互联网公司工作的小杨,时常利用公司的免费健身房为自己“充电”,看到身体的变化她越来越“上瘾”,还找了私教进行器械指导,觉得自己“终于找到了大厂的正确打开方式”。小新的公司则设置了篮球馆、羽毛球场、乒乓球馆,甚至按摩椅区域,“同事们午休时最喜欢在一起打球,累了就去按摩椅上躺着小睡一会儿,下午真的神清气爽!”

调查研究显示,有近70%的办公人员越来越注重身体健康,这促使办公空间规划设计与配套设施的变革。中国关注健康建筑标准的办公项目也正在大幅增多。

围绕员工关注点,《白皮书》建议企业可以和办公地点周边的健康运动品牌合作,激励职场健康办公。同时,为在工作场所注入精神能量,在办公场所建立社交连接、营造亲自然的工作氛围,提升工作场所的情绪价值。

人人拥有专属智能办公场景

超级办公场景提升

随着远程办公和混合办公模式的兴起,传统以办公室为中心的企业组织正在演变为员工分散在各处办公的分布式企业。2022年普华永道全球职场报告显示,62%的全球员工和55%的中国内地员工表示未来12个月中,其雇主期望团队采用远程或混合办公模式工作。

这对办公场所提出了技术和服务变革的需求,以提供无摩擦的工作体验。第一步就是要构建全新数字化的办公场景,帮助企业管理者更好地管理空间,同时帮助空间运营者更好地进行空间运营。第二步是解决分布式办公空间大联合的问题,打造一个能为海量企业和办公者服务的数字化平台,连通多个办公品牌和空间终端,数据共通,帮助企业一键管理办公资源,提升员工工作效率,降低管理难度。

此外,借助人工智能、物联网和云计算的新技术支持,办公场景将实现线上线下深度融合,工作流程效率和体验将会实现大幅增强。基于人在办公场所里的行为动线,智慧基建将搭建智能通行场景、超级会议室场景、智慧健康场景、智慧能源场景和超级办公场景,提升工作体验。

以智能通行场景为例,需充分考量人性化交互体验,提供人脸识别、扫码、刷卡等不同方式通行选择,实现无接触便捷通行。而在超级办公场景,依托智能工位、智慧空调、智能用电、智能照明、智能空气净化器、智能储物柜、智能员工服务台等,为储物、打印等日常办公需求提供智能化解决方案,降低运营成本,助力高效办公;运用物联网技术实现智能灯控,工作时间感应场地无人减少灯光盏数,进入节能模式,非工作时间人体感应开启照明;运用智能空调管控实现场地温度实时反馈,实时改善办公环境;运用智能设备遥控实现分区调控,覆盖楼宇温控,轻松降低能耗,并实现生态健康与可持续发展。这些数据的沉淀也将帮助企业更好理解员工行为和需求,进而优化办公设计服务,提升管理水平。

远程办公群体正不断壮大

工作可在任何地点

不断壮大的远程办公群体,正在取代过往数字游民群体以自由职业者为主导的单一局面,引领世界迈入数字游民时代。他们可以将工作地点放在全世界各个角落。企业可以通过灵活办公服务商与次级城市甚至田野海边的工作社区取得联系,为远程办公的员工提供灵活办公空间的服务,为数字游民提供多点工作场所。

对于企业内部的组织管理而言,组织架构、人员规模乃至城市布局正在从一个相对稳定的状态转变为不确定的状态,由此产生的需求变化,促使原先固定不变的办公策略也随之变化。办公空间作为一项固定资产投入并在一次改造后一劳永逸的看法终将改变。与传统设计相区别,聚焦需求的办公场景服务设计正在成为趋势。

此外,《白皮书》认为,产业园区将成为驱动城市经济的引擎。产业园区是以产业为基础,融入城市生活等功能,产业要素与城市协同发展的新型产业集聚区的新型概念。伴随快速的城市化进程,我国新型产业园区正在崛起。原本远离都市,提供简单基础服务的独立个体逐渐成为城市活动的重要参与者,从内向型转变为能向城市提供更多活动及服务的开放场所。

产城融合的产业园更注重园区“生态产业体系的构建”,打造汇聚住宅区、商业街、办公楼、休闲区、娱乐于一体的多元化创新生态综合体,园区与企业共成长。

生成式人工智能

给职场带来复杂影响

随着人工智能技术的提升和相关应用的增加,美欧就业市场受到错综复杂的影响。业界预计,随着“人机协作”磨合改进后,新的工种和人才将令就业市场更加活跃,创造更多就业机会。但部分行业也迎来短期“阵痛”,出现岗位缩减。

国际劳工组织(ILO)近期发布研究报告就人工智能对就业市场的影响发表了乐观的看法,称生成式人工智能更有可能增加就业机会,而非冲击就业市场。

报告显示,大多数工作和行业仅部分实现了自动化。因此,生成式人工智能对就业最大的影响是,通过自动化部分工作任务,使人们有更多的时间来处理其他任务。这可能非但不会完全取代整个职业,反而补充了就业岗位,使工作质量发生变化,特别是在工作强度和工作自主性方面。

为让人工智能技术应用更好赋能各行业,业界企业活跃度持续增加,加速融合现有劳动力市场和经营主体业务。

《华尔街日报》报道称,具有颠覆性的生成式人工智能会增加社会生产力和经济效率,不过短期会给职场带来复杂的影响。

报道指出,过去几十年,工厂或仓库的机器人已经代替了一些人力工作,而ChatGPT应用背后的这一技术将从数以百万计薪酬水平较高的劳动者手中占据更多工作任务。

生成式AI算法已经能够或预计很快将能够阅读商业、医学和法律文件,并归纳总结出要点。AI初创公司正开发聊天机器人以及文本、计算机代码、图像、视频、设计、语音和音乐生成器。插图画家、医护工作者、演员、教育工作者、法律研究人员、办公室工作人员和制药公司技术人员可能是最先受到这种新AI形式影响的职业。

同时,人工智能会改变完成某些工作的方式,或者为低薪岗位的员工创造通过接受充分培训从事高薪岗位的机会。麦肯锡的报告估计,到2030年美国将有1200万人更换职业,比其两年前的预测增加了25%。

版权所有 ©2023 福建日报 fjdaily.com 闽ICP备15008128号
中国互联网举报中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