N福建日报 通讯员 林生钟 文/图
今年9月,三明市大田县档案馆编辑的《大田县文书》出版。11月6日,《大田县文书》全套13册,从广西师范大学出版社运抵大田县档案馆馆藏。这批历史文书实物5052份,形成时间为明末(1597年)至民国时期(1931年),最早的文书至今已历经426年。文书的体裁主要有官契、诉状、白契、版串、粮户执照、阄书、婚聘和收条等10余种,内容包括田地、房产、山地林竹等买卖佃典及诉讼文书,清朝乾隆时期大修县文庙等。该民间文书具有时间跨度长、归户资料完整、文史价值高等特点,属珍贵的原始凭据文书,填补了大田建县后明、清两朝到民国初期334年的档案史料空白。
回归原乡:泉州这对夫妇收藏大批珍贵的民间文书
“由于历史原因,大田县明清时期的档案全部毁损。”《大田县文书》主编、大田县档案馆馆员李建忠介绍,在县档案馆的馆藏中,除了现存明清以及民国时期编修的3部《大田县志》之外,民国时期的档案仅存360卷,且多以文化教育为主,其他方面基本付之阙如。
多年来,李建忠和同事们在不断努力寻找民间散佚的文书史料等档案征集线索。2019年11月,大田县政协文史委传来消息:经由原来在大田插队的泉州籍知青介绍,泉州华侨历史学会理事、民间文书收藏与研究者黄清海先生,收藏有大田县明末、清代、民国时期的民间文书,共6000多张5000多份。
“通过征集,可填补大田建县后明清时期档案的历史空白。”李建忠兴奋不已,县档案馆立即与黄清海联系,并进行了多次洽谈。同时,将文书的基本情况和抽样的原文,提请三明市档案馆进行鉴定。经过相关专业人员初步鉴定,基本得出“该批明末以来的大田民间文书,具有原始不可再生的稀缺性,史料价值高,以及物有所值”的结论。
2022年10月12日,大田县档案馆邀请厦门大学民间文献研究中心主任、历史系教授郑振满为组长的专家组一行3人,对大田县档案馆征集的民间文书进行了鉴定。专家组对这批大田历史文书进行整体鉴定和评价,建议对文书进行系统整理,发掘内涵,提升开发价值。
“历史文书回归原乡。感谢黄清海先生,使这批珍贵的历史文书回归大田,包括其夫人黄义泉捐赠的1100份文书。”李建忠说,2022年,县档案馆将该批大田民间文书档案的征集项目,申报省级专项资金补助,获得县级财政拨补,以有偿征集的方式进馆。
揭开历史:从文书中,看乾隆年间大田人如何分家
新出版的13册《大田县文书》录入的图文,按大田县旧时区划和时间顺序排列。
代表性的文书有清康熙元年(1662)大田盖竹人郑聚宝立批字借据,乾隆二十八年(1763年)七月大田知县任景翰发出关于文庙大修的告谕,乾隆三十九年(1774年)的婚书,乾隆四十九年(1784年)大田县民关于婚姻纠纷的诉状,乾隆五十一年(1786年)大田民间私塾聘请振忠老师授课的“束脩”礼单,道光二十四年(1844年)杨载润等立卖水田的契书,光绪五年(1879年)大田县正堂给纳户林德义的版串执照,光绪廿三年(1897年)的子嗣过继书等。
在保存的民间文书中,阄书的历史文化气息浓郁。
据《大田县志》记载:一般家庭,儿子娶媳妇后就分家。分家须选吉日,请母舅及亲房长辈主持,家中的田产、房产(包括债务),以协商或拈阄方式分给,并请人写成《阄书》或《成家书》,每个儿子及长孙各执一份为凭,而后全家与见证人一起吃一餐“散伙饭”。
“传统把这种文契称为‘析箸阄书’,‘析箸’即分家的意思。这种‘公证书’在唐代已广泛使用于民间,从遗存的敦煌文书可得到印证。”大田县档案馆馆长林起煌说,《大田县文书》中遗存年代较早的阄书有清乾隆四十八年(1783年)的分家析产阄书,迄今超过230年。阄书的基本格式大致分为序文、各阄分得田产赀财之详细开列两大部分。“序言”或“引言”属于阄书所立之契约部分,涉及内容有家世、身世介绍,所生子女及其婚嫁情况,分家析产的原因,家产概况和分析原则,阄分字号和拈阄结果以及违约处罚等。
记者看到,这份阄书的“引言”说明了分家析产的原因:“树大则枝分,源远则派别;固情所必至,亦势所不容己耳。吾今年几(近)五旬,产下三男一女,而长男复生一孙。家计殷繁,独力难以经理,不忍分而又不得不分。”期望“自分之后,各宜勤俭治家,和气致祥”。“日”字号产业付与长子管理,“月”字号产业付与次子管理,“星”字号产业付与三子管理等。
发挥作用:
多位学者关注,展开专题研究
“这些曾经在大田乡村发生过的事情,如今已成了历史,庆幸它能以故纸文书的形式保存下来,并让我们得以管窥一豹,以补传统志书架构宏大而血肉匮乏的遗憾。”李建忠按地方归户编辑文书,尽力保留资料生成的历史脉络,为后续学术研究提供便利。
近年来,大田县档案馆注重馆藏档案的整理和发掘工作。今年4月,《大田县档案馆藏抗战档案选编》2册由中华书局出版。
“该书为国家档案局重点档案开发项目‘抗日战争档案汇编’系列之一,是福建省第4个、三明市首个档案馆编辑出版,也是大田县档案馆第一部公开出版的档案的专题档案选编。”李建忠说。
受此影响,今年6月,上京镇上京村村民陈天舜在翻修祖房时,发现一只木箱里面存放着祖上保留下来的契约、粮户执照等文书,及时邀请县档案馆工作人员到其家中,对这些文书进行查看,并梳理出清朝至民国时期的文书364件。
李建忠得到消息,《大田县文书》出版以来,已有福建师范大学社会历史学院副教授孙清玲,对其中的契约从经济史角度开展研究;南开大学法学院副教授冯学伟,拟对诉讼文书进行专题调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