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A07版:有医说医 上一版 下一版  
下一篇

福州有自己的花粉监测报告了

花粉监测可以帮助过敏者提前避开过敏原,对医生诊断也有帮助;本周起,海都将联合省立医院发布报告,并进行独家解读

花粉采样设备放置在露天空旷处,陈婷团队的小岳在更换收集花粉的金属股

N海都记者 林宝珍

“花粉浓度:136粒/m^3,日均:19粒/m^3;本周花粉浓度较上周有下降,主要致敏花粉:禾本科……”从10月底最后一周开始,省立医院过敏性疾病诊疗中心每周三发布一份“福州花粉监测报告”。据悉,这是我省首个针对城市花粉传播浓度的监测与报告,有很强的地域特色。

医院为何要做花粉监测?报告又是如何形成的?对于市民来说,有什么意义?近日,海都记者走进省立医院,探访花粉监测的全过程。

花粉过敏非常普遍。为了让广大市民对身边的致敏花粉有更多了解,提前做好防护,从本周三起,海都报将联合省立医院过敏性疾病诊疗中心一起发布花粉监测报告,并开设专栏,进行独家解读、建议。

采用先进监测方法,花粉报告一周一期

据悉,目前对于花粉监测采样的方法,有重力法和容量法,其中,容量法是许多发达国家花粉监测网络所配备的标准方法。省立医院耳鼻喉科采用的也是容量法。

记者来到省立医院一栋建筑的5楼露天平台。这里,有个绿色的、带着一片叶子的装置,一阵风吹来,叶片慢慢转动起来……这正是省立医院耳鼻喉科主任陈婷团队用来收集花粉的采样器。

“花粉采样7天为一个周期,现在固定每周二中午12点更换采样胶带。”小岳是陈婷的学生,她告诉记者,采样器是采用撞击法的原理,叶片不停地随风旋转、击打,空气中花粉就会被采样带持续地收集着。7天后,采样带放置在显微镜下观察。经过特殊处理后,在显微镜下花粉会呈现为一个个紫色的圆圈,分析、鉴别、统计这些“紫圈圈”,最终得出花粉浓度,以及致敏花粉的主要种类。

花粉传播一城一况,福州需要自己的花粉数据

“花粉过敏是我们生活中非常常见的一个过敏原,门诊中接诊了很多花粉过敏诱发哮喘的患者。我自己的儿子也是如此。曾经有一次半夜,孩子突然气喘、憋气,呼吸困难。幸好我自己有医学背景,意识到是哮喘急性发作,马上用药,孩子逐渐平静下来。第二天出门时,我发现家门口的木棉树开花扬絮了,一下子明白了孩子突发哮喘的原因。”省立医院耳鼻喉科主任陈婷教授说起了团队做花粉监测的原因。

“花粉过敏具有非常强的地域性,同一个城市,受种种因素影响,花粉散播时间也具有差异性。”陈婷说,一方面福州是全国绿化率最高的城市之一,拥有十分丰富的植被种类,另一方面可能也导致了花粉过敏的复杂性,但是近些年来福州缺乏花粉相关的数据。

于是,陈婷带领团队与福建省农科院协作,开始了福州地区花粉情况分析的课题研究。有了前期的准备,今年6月,正式开始花粉监测。

对照报告提前做好防护

数据还可指导医生诊断

每周,陈婷团队都会将花粉一周总浓度、日均浓度、花粉变化趋势图发在公众号上,推送给市民。

市民朋友看到这份报告能做什么呢?小岳表示,花粉过敏的朋友,平时可以记录下自己在花粉季时症状的变化,“与我们的花粉浓度趋势,做一个比较与结合,进而总结出一个属于自己的个体化的‘花粉症状日记’,今后可以更加从容地防护花粉过敏”。

陈婷还介绍,许多人都知道花粉容易导致气道过敏,但多数情况下,漂亮的鲜花并不是引起过敏的“主谋”,反倒是平平无奇的树、草花粉危害更大。它们不仅出现在春天,也出现在秋天。“我们监测到的花粉浓度,在9月中下旬大幅度升高,它的增长趋势和门诊突然增多的过敏患者量,在时间上是非常重合的。”陈婷说,这很好地解释了此前一直困扰的问题:为何许多尘螨过敏控制很好的患者,在那段时间又莫名出现过敏,而他们的尘螨过敏检测是阴性的,原因就在于身边隐匿的过敏原——草树类花粉,这些患者其实是多重过敏。所以花粉监测对医生的诊断、治疗帮助非常大。

有数据表明,我国花粉过敏人群超2亿。预防花粉过敏,最好的办法就是提前了解,避开过敏原。在花粉季减少外出、开窗,或在外出时佩戴防风眼镜、口罩,通过自我预防减少对花粉的接触,从而减少过敏症状的发生和医疗费用的支出。

为了让更多市民了解花粉监测,并从中获益,海峡都市报将与省立医院过敏性疾病诊疗中心联合发布《福州一周花粉监测报告》,海都记者还将进一步采访相关专家,开辟专栏,告诉大家更多预防花粉过敏等的科普知识。

版权所有 ©2023 福建日报 fjdaily.com 闽ICP备15008128号
中国互联网举报中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