N解放军报 新华社 中国国防报
11月13日,伊拉克民兵武装声称用无人机袭击了美国驻叙利亚的军事基地。11月9日,五角大楼副发言人辛格证实,也门胡塞武装在也门海岸附近击落一架美军MQ-9“死神”无人机。11月10日,黎巴嫩真主党称,对毗邻黎巴嫩的以色列北部发动了袭击,包括三次无人机袭击,其中一次无人机袭击针对以色列军营。10月31日,也门胡塞武装承认,自10月7日巴以新一轮冲突爆发以来,已对以色列发动三次无人机袭击。再往前的10月5日,针对叙利亚霍姆斯军事学院的自杀式无人机袭击,更是造成数百人伤亡。
诸多事实清楚表明,随着中东局势的不断演进,无人机已成为各方实现自身意图、拓展地区影响的重要装备。回顾历史也不难发现,中东地区不仅是各方用来验证无人机性能和战法的重要“试验场”,更成为各种无人机竞相亮相的产品“展示台”,而相关战例引发的战争伦理、人机关系等问题的争论,也随之日益升温。
试验场 成为各方博弈新工具
中东地区联通亚欧非三大洲,连接大西洋和印度洋,战略地位极其重要。当地丰富的石油天然气资源、复杂的宗教和历史矛盾,更为域外国家提供了介入地区局势的动机和抓手。相当一段时间以来,动荡不安、冲突频发的中东地区,成为各类无人机的“试验场”。
1982年的贝卡谷地之战中,以色列空军出动无人机充当诱饵,欺骗叙利亚防空雷达开机,并将捕获到的叙导弹制导系统的频率和信号,通过“鹰眼”预警机传输给指挥中心和早已起飞待命的战斗机。结果,以色列空军在很短时间内,精准摧毁叙利亚19个“萨姆”防空导弹阵地。这一战例也使得无人机的战术价值开始凸显。
而在本世纪初的阿富汗战争中,美国加装了“地狱火”导弹的MQ-1“捕食者”无人机频繁亮相,持续打击塔利班的重要目标,这也使无人机察打一体理念迅速传播普及。2020年1月,美军用MQ-9“死神”无人机预先进入巴格达上空,对伊朗伊斯兰革命卫队下属“圣城旅”最高指挥官苏莱曼尼实施“斩首”行动,再次显现了无人机在定点清除行动中的重要作用。
在俄罗斯驻叙利亚部队打击叙反对派武装以及恐怖分子的行动中,无人机也发挥了重要作用。俄军“猎户座”无人机在行动中的视频,起到了很好的广告效应。
在叙利亚战场上,土耳其在叙北部地区部署的“旗手”TB-2和“安卡”无人机,为叙反对派提供了重要的火力支援。在2020年的“春天之盾”行动中,土耳其对叙利亚政府军发起的无人机打击行动,被视为无人机担当空中打击主力、大规模用于对正规军作战的重要战例。
在无人机的加持下,也门胡塞武装的实力和影响突飞猛进。具备察打一体能力的Qasef-2K和Samad-3自杀式无人机,能够让胡塞武装以较低成本打击对手的纵深目标,实现非对称作战。2019年,胡塞武装使用无人机攻击沙特油田,造成国际油价飙升。
展示台 相关力量建设持续加强
在多个战例的启发与刺激之下,中东国家开始寻求通过不同途径获得无人机。目前,以色列国内的50余家无人机公司,已研发出170余种无人机,谱系日趋完善。伊朗和土耳其也依托较强的国防工业能力,在无人机研发方面取得重要进展,不仅研制出多种机型,还在出口方面取得较好的成绩。
伊朗是中东地区重要的无人机大国。2022年8月,在伊朗举行的大规模军演中,有多种型号的150余架无人机参演,演习范围覆盖伊朗全境。其间,伊朗军方展示了无人机基地。此外,伊朗无人机还在波斯湾执行过跟拍美军航母战斗群的任务。
“旗手”TB-2无人机在纳卡冲突中的表现,为土耳其赢得了大量订单。土耳其媒体报道称,在此次冲突中,阿塞拜疆军队使用TB-2无人机,摧毁亚美尼亚大量装甲车、火炮和防空系统——使阿塞拜疆在44天的冲突中拥有了巨大优势。目前,土耳其的无人机已出口到卡塔尔、乌克兰和波兰等10多个国家。今年7月,沙特与土耳其签订了总额近40亿美元的无人机合同,这也是土耳其历史上最大的国防合同。
与此同时,埃及、阿联酋以及伊拉克等国,也通过进口的方式,纷纷组建自身的无人机力量。根据瑞典斯德哥尔摩国际和平研究所统计,阿联酋、沙特、埃及等为制式无人机的前十大进口国,卡塔尔、约旦、叙利亚和伊拉克也位列前二十。
争议区 战争伦理界限引发关注
有专家表示,无人机操控员远离交战前线,对战争残酷性的感知度会直线下降。毕竟,“操控员在几千公里之外,不可能听到受害者的惨叫声或者真切感受到燃烧的躯体”。在很多时候,这种将战争“游戏化”的做法,很容易导致武力的过度使用。根据专业研究机构估算,美军在阿富汗战争中使用无人机实施的打击行动,造成平民与武装分子的伤亡比例高达10∶1,远超传统战争伦理的界限。
无人机引发的争议不止于此。以美军“定点清除”苏莱曼尼为例,就涉及罔顾国际法在他国领土动武以及不经审判杀死他国将领等问题。这是个危险的先例,但谁也无法保证只是个例。美军在阿富汗将一场婚礼庆典当作空袭目标,导致数十名平民伤亡的“误炸”事件,也加大了人们对无人机在战场被滥用的质疑。
值得注意的是,中东地区的一些非国家行为体,正逐渐成为无人机的重要使用者甚至生产者,也加重了无人机被滥用的风险。2016年,极端组织“伊斯兰国”使用一架装有炸药的四轴飞行器,杀死了2名库尔德武装士兵并击伤了2名法国士兵。沙特的吉达等靠近南部边境的城市,近年来则多次遭到也门胡塞武装的无人机袭击。相关研究发现,一些非国家行为体已经具备在其控制地区仿制生产无人机的能力。这也意味着在没有外部供应的情况下,其依旧可以具备发动无人机攻击的能力。
此外,美国AI无人机在一次模拟演练中为了达成目的,不惜选择干掉己方操作员的消息披露后,人们也在担心,像科幻电影里描绘的那样,人类被完全排斥在“作战链”之外而束手无策的场景将会在现实中上演。果真如此的话,战争规则将遭到彻底破坏,战争伦理也将被彻底颠覆,需要各方高度警惕。
□链接
无人机在非洲有点“热”
据非洲媒体报道,无人机作为一种新型武器平台,正受到非洲多个国家的热捧,并成为它们执行保卫国民安全、监视海岸线及抢险救灾等军事或非军事任务的“力量倍增器”。
报道称,南非是非洲地区最早部署和使用无人机的国家。该国于1978年装备第一批无人机,20世纪80年代末制造了非洲大陆上首批本土无人机。当前,尼日利亚是非洲大陆上无人机实力最强的国家之一,其从法国购买的“猎户座”无人机大量部署在边境口岸,执行侦察巡逻和预警监视等任务。尼日利亚还与南非一样自主生产无人机,在满足内需的基础上实现对外出口。喀麦隆、莫桑比克等非洲国家,均采购了尼日利亚制造的小型无人机,用于执行侦察监视和突袭作战等任务。
随着无人机技术的不断升级,一些非洲国家开始寻求更新换代。目前,中型战术无人机已成为博茨瓦纳、科特迪瓦、苏丹、赞比亚等国的主要采购目标。
无人机获得不少非洲国家的青睐,首先源于其高性价比。相比采购价格和维护保养费用高昂的喷气式战斗机,无人机的优势明显。其次,无人机具备较强的侦察监视能力。装备红外探测装置的无人机能够穿透夜色,对目标进行持续监视与跟踪。此外,非洲国家使用的无人机普遍体积较小,在执行任务时隐蔽性较强。
阿联酋哈利法大学无人机技术研究专家凯农认为,当前无人机不仅获得非洲多国政府的青睐,还受到活跃在非洲大陆上的极端组织和恐怖组织的关注,“政府军和极端分子正在展开一场无人机军备竞赛”。为此,相关国家需要制定更严格的无人机出口管控制度,防止其落入极端组织和恐怖组织手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