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A04-A05版:闽味 上一版   

福味国鱼跃闽东 向海图强启新航

面对新时代海洋大开发的历史性机遇,宁德壮大海洋新兴产业,强化海洋生态保护,打造海洋经济的“半壁江山”

夜幕降临,大黄鱼就魔幻般变成金灿灿的颜色

用大黄鱼做的美食醉人眼,馋人嘴

大黄鱼有清煮、红烧、油煎、生炒、盐渍等多种做法,道道都是美味佳肴

2023年,宁德市被中国烹饪协会授予“大黄鱼美食地标城市”称号

国人餐桌上,每10条大黄鱼就有8条来自宁德

鱼“跃”人欢好“丰”景

以渔促旅,以旅兴渔

海上崛起新田园,积极探索渔旅、“民宿+摄影”等融合发展模式

N海都记者 余盈吟 汤先增

通讯员 宁德蕉城区融媒体中心

在中国漫长的黄金海岸线上,有这样一个世间少有的港湾,因其常年不冻、含沙量小不易淤积,成为一个天然深水良港,诗人郭沫若曾二度来此,留下脍炙人口的诗句:“良港三都举世无,水深湾阔似天湖。”——这就是素有“海上天湖”之称的宁德三都澳。

每年5至6月,“海上天湖”春江水暖。

一支庞大的鱼类族群便从深海越冬场游回它们温暖的家园——三都湾官井洋一带海域,产卵孵苗、索饵育肥生长。这支鱼群的鱼学名大黄鱼,又称黄花鱼、黄瓜鱼、黄鱼、石首。因其通体金黄,唇红朱红,被赋予富贵吉祥的东方美学色彩,中国人又美誉其为“国鱼”。

每一次的洄游便是回家,是一次再造生命的旅程,更是宁德人一场翘首期盼的丰收盛宴。

大黄鱼的外形十分独特,白天,它的鳞片银光闪闪,夜幕降临,就魔幻般变成金灿灿的颜色,醉人眼,馋人嘴。因其肉质鲜美,营养丰富,每到丰收的季节,宁德的千家万户便到处飘溢着令人嘴馋的鱼香。宁德人传统的美食文化也在此时散发出璀璨的光芒,清煮、清炖、红烧、油煎、油炸、生炒、盐渍大黄鱼,道道佳肴膏腴鲜美,饕餮之徒醉卧春筵。而由其加工成的糟鱼、鱼鲞更是别有风味。

黄花鱼为媒,是宁德郎的爱情信物,也让宁德人的人情文化镀上了一层金灿灿的色彩。端午时节,已定终身的女方家一定会收到两尾合计六斤重的黄花鱼,象征着爱情婚姻六六大顺,长长久久。收到黄花鱼,嫁出黄花女,表达了宁德人特有的婚姻文化。

“官井洋,半年粮”的歌谣,就这样金灿灿地传唱了千百年。

生态养殖

续写品牌传奇

走进宁德市三都澳海域,翩飞的鹭鸟逐浪嬉戏,中华白海豚跳跃翻滚,彩色的新型塑胶渔排接连成片,成群的大黄鱼自在游弋,放眼皆是“碧海蓝天、渔舟唱晚”的盛景。

然而,与眼前这般“海清水净”的海上田园风光不同,曾经的三都澳海域因为盲目扩张,一度陷入“无证、无序、无度”的糟糕状态,导致白色泡沫浮球泛滥成灾,不仅带来海面脏乱、水质污浊等生态环境问题,而且造成渔业病害频发、水产品质量下降。

整治,势在必行。2018年,宁德市决心守护蓝色“粮仓”,在三都澳海域掀起了一场声势浩大的“蓝色土地革命”,立足“全面清”,聚焦“规范养”,突出“长效管”,打出“组合拳”,铁腕推进海上养殖综合整治工作,探索走出了一条依法用海、规范养殖、多方共赢的改革之路,升级改造渔排142.73万口、贝藻类54.15万亩,清理海漂垃圾17万吨,重建海上养殖新秩序,从源头上提升大黄鱼品质。

海上崛起新田园,鱼“跃”人欢好“丰”景。随着海洋环境持续向好,大黄鱼养殖效益也逐年攀升。2022年,宁德市大黄鱼产量19.47万吨,占全国养殖总量的80%以上,产值88.75亿元,全产业链产值超百亿元。国人餐桌上,每10条大黄鱼就有8条来自宁德。全市大黄鱼企业拥有各类商标近百件,其中省著名商标40件、中国驰名商标9件。产品销售网络遍布全国各地,并出口韩国、美国、加拿大、南非等60多个国家和地区,实现出口创汇超1亿美元。“宁德大黄鱼”已成为最具影响力的水产品区域公共品牌、中国百强农产品区域公共品牌、质量万里行的“中国十珍”。

国鱼计划

探索振兴之路

“这是我们闽东很重要的一个资源,既要把它保护好,也要把以养殖业为代表的海上经济带动开发起来,让老百姓都富起来。”——摘自《习近平在宁德》

多年来,闽东人民牢记嘱托,秉承“滴水穿石,久久为功”的精神,“靠山吃山唱山歌,靠海吃海念海经”。深耕海上田园,把实施“国鱼计划”作为发展壮大海洋经济的重要抓手,构建以大黄鱼产业为主导的“六大中心”发展格局,即全国大黄鱼原良种培育中心、全国大黄鱼养殖中心、全国大黄鱼加工中心、全国大黄鱼交易中心、全国大黄鱼大数据中心、全国大黄鱼文旅中心,打造集种业、养殖、加工、市场、科研、文旅于一体的“中国大黄鱼之都”,再续“国鱼”新传奇。

据统计,2022年“国鱼计划”共实施10个子项目,总投资超54亿元。宁德已成为全国最大规模集大黄鱼人工育苗、养殖、加工、销售和出口的全产业链基地和核心区,全产业链总产值达110亿元。从濒临灭绝到良种培育,从粗放无序到规范管理,从传统养殖到科技加持,宁德大黄鱼产业正走在蒸蒸日上、欣欣向荣的复兴之路上。

渔旅融合

谱写图强新篇章

“海也者,能发人进取之雄心者也”。中国式现代化的进程必然呼唤海洋强国的进程,海洋日益成为中国走进世界舞台中央的重要主题。

以渔促旅,以旅兴渔。面对新时代海洋大开发的历史性机遇,宁德始终牢记向海发展的嘱托,坚持向海图强不放松,海洋事业产业一体推进,奋力追逐建设海洋强市的“蓝色梦想”——

积极探索渔旅、“民宿+摄影”等融合发展模式,陆续打造出了白基湾海域新型塑胶渔排养殖示范点、三都岛万亩贝藻类养殖示范片区和秋竹前沿海上田园综合体项目,建成霞浦县七星渔排、福安市下白石宁海村“海上田园”综合体、福鼎“海之梦”渔旅综合体等一批渔旅融合精品项目,海内外游客纷至沓来;

举办“国鱼入国宴”、“国鱼献礼·福见蕉城”、第六届中国(宁德)大黄鱼文化节、“山海宁德黄鱼之都”——福建蕉城“宁德大黄鱼”北京推介会等系列活动,国鱼品牌效益凸显;

凭借丰富的渔业资源和滨海风光,因地制宜打造网红渔村和特色小镇:三都澳“水乡渔村”风情年均吸引游客20万人次,城南镇金蛇头村试点探索“党建+旅游+艺术”融合发展模式,为全市渔业村提供了一条可复制的特色现代化休闲渔村的路子。山海宁德、黄鱼之都,已然构筑起“渔旅文产”多元融合、“山海城村”协同发展的新格局。

2023年,宁德市被中国烹饪协会授予“大黄鱼美食地标城市”称号,这是宁德获得的首个美食烹饪类金名片。乘势而上,全面发力,宁德市积极打造“黄鱼菜肴+旅游”产业化新模式,迅速带旺一批美食旅游路线,以“一鱼”撬动“一游”、以“一游”带动“一鱼”,使宁德成为美食旅游“热搜”城市。

耕海牧渔立潮头,蓝色粮仓放声歌。千百年来,闽东先民傍海而居、赁海而市、喜海而歌,如今,面对新时代海洋大开发的历史性机遇,宁德这座依海而生、向海而兴的城市,正汇聚起磅礴的力量,壮大海洋新兴产业,强化海洋生态保护,打造海洋经济的“半壁江山”,在三都澳这片辽阔的蓝色牧场,向海图强……

大黄鱼产业发展大事记

1985年,我国唯一的大黄鱼内湾型产卵场——官井洋设立了“官井洋大黄鱼繁殖保护区”。

1991年7月,得益于习近平同志的批示,大黄鱼网箱养殖项目获得国家科委农业“星火计划”专项贷款。

2003年,宁德市大黄鱼协会成立。

2004年,扩建为宁德市渔业协会,同年被民政部授予“全国先进民间组织”称号。

2005年,“宁德大黄鱼”获原产地标志保护。

2008年,蕉城被农业部中国渔业协会授予“中国大黄鱼之乡”。

2010年,“大黄鱼人工养殖技术研究与产业化”项目获福建省科学技术一等奖。

2012年,成功注册地理标志证明商标。

2012年,“福建省国家级官井洋大黄鱼原种场”通过农业部组织的专家资格验收,并正式挂牌运营。

2014年,宁德市蕉城区开发建设中国三都澳大黄鱼产业园,打造水产加工业百亿产业集群。

2014年,中国渔业协会大黄鱼分会成立。

2016年,“宁德大黄鱼”被认定为中国驰名商标。

2019年,中国渔业协会授予宁德市“中国大黄鱼之都”称号。

2022年,宁德大黄鱼菜肴荣获“中国菜”美食美酒品鉴会特金奖,大黄鱼“深水瓜”品牌正式亮相。

2023年,中国烹饪协会授予宁德市“大黄鱼美食地标城市”称号。

版权所有 ©2023 福建日报 fjdaily.com 闽ICP备15008128号
中国互联网举报中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