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接A04版)
在治疗的过程中,妻子和战友是支撑他活下去的希望。谈起妻子,谢晓晖的眼眶渐渐湿润。
在和“死神”抗争的日子里,24小时不停歇的挂瓶成了粗茶淡饭,而喉管的手术,让他喝水、说话都成了困难。不管是白天还是夜晚,只要一睁开眼,他便能看到妻子劳碌的身影,即便是喝水这样的小事,只要他发出“滋滋”的声响,细心的妻子就会拿着棉签,轻轻沾润他的嘴唇。“我受的是身体上的苦,而爱人是精神的折磨和身体的劳累。”谢晓晖说。
谢晓晖还记得,当他还在重症病房时,十几个队友到医院探望他,隔着玻璃,他看见队友们整齐列队,一声令下,队友们整齐地唱起《男儿当自强》。躺在病床上的谢晓晖泪流不止,在心里一遍又一遍地跟着队友歌唱,尽管全身都无法动弹,他也尽力晃动脚趾回应战友。
脱离生命危险后,在妻子和战友的支持下,在日复一日的康复训练中,谢晓晖不断突破自己,被医生判定为“今后只能卧床”的他,从卧床到重新站起,从寸步难移到独自行走,创造了生命的奇迹。
重启人生路,送消防安全知识“下乡”
2005年,谢晓晖脱离生命危险,暂时出院。第一件事便是要穿上心心念念的制服,回到永安消防大队。
这天一大早,谢晓晖便让妻子帮他把制服套在身上,对于刚刚康复的他来说,这是一个极为艰难的过程:只要轻微地伸张僵硬的四肢,脆弱的皮肤和坚硬的布料摩擦时带来的痛感,就会迅速袭遍全身。
当妻子推着坐着轮椅的谢晓晖出现在永安消防大队时,几十名战友早已列队许久,欢迎他的到来。一声令下,战友们齐刷刷向他敬礼,他尽最大努力回敬了一个不标准的敬礼。这一刻,他像是做回了那个意气风发的谢晓晖。
2007年,谢晓晖主动申请回到岗位,从事队里的文书制作和案卷整理归档的工作。“一开始回到岗位的时候,内心有些失落,因为再也无法重回一线。但我又感到很幸运,因为我又能和战友们一起生活在这个大家庭里,我觉得很温暖。”谢晓晖说。
2017年4月,谢晓晖因伤病被批准退休。退休之后,谢晓晖选择继续为社会做贡献。他将自身的骑行爱好和防火宣传相结合,将宣传“战场”转移到山区、学校、小区等地,将消防常用知识送到“家”。
谢晓晖说,他的样子便是最好的“宣传单”,“当孩子们看到我满是伤痕的手臂、变形的手掌时,会真正意识到火灾的严重性”。
在公益宣传之路上,谢晓晖发现偏远的农村是消防救援工作的难点。他为此成立了“谢晓晖消防宣传骑行服务队”,把消防知识送到广大村民手中。截至目前,他的骑行队与乡镇消防所人员共计入户宣传了1万余次,培训了超过5万人,成为农村消防安全的“吹哨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