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MA06版:社会 上一版 下一版  
下一篇

“假水”玩具盛行 警惕小学生误食

多种“假水”出现在校园周边

小号“饮料版”假水让很多小学生爱不释手

N海都记者 黄晓燕

黄晓蓉 文/图

呵口可乐、茶几、芬达……乍一看,还以为是小号的可乐雪碧等饮品,事实上,这些东西都不能喝,这其实是一种叫做“史莱姆假水”的不可食用玩具,近期在中小学生之间迅速走红。

28日上午,海都记者走访泉州部分学校周边的商店和文具店也发现它的身影。专家提醒,“假水”玩具存在一定的安全隐患,内含超标化学元素,又因外包装极具迷惑性,易让儿童误食,家长购买时还需三思。

走访

“假水”销售火爆 形似饮料未标明成分

28日上午,海都记者走访了鲤城区幸福街、南俊新街和中山路等附近文具店,均发现了“假水”的身影,不少店家还将其摆放在店内显眼位置。“假水”玩具瓶身与一些知名饮品的瓶身相似,里面的胶状物也与饮品颜色相仿,摇晃起来质地如水一般,乍一看就像我们生活中常见的饮料“迷你装”。

“一瓶两元钱。”晋光小学附近一家文具店老板告诉记者,这款“假水”玩具价格低廉,近期卖得很火,“这一盒假水原来有12瓶的,现在卖得只剩两瓶了,具体卖了多少盒我也记不清了,反正很抢手。”该店女老板表示,这是专门给小孩玩的,没听说有谁中毒过,可以放心购买。

海都记者发现,“假水”玩具的瓶身上,贴有“芬达”“呵口可乐”“茶几”等类似知名品牌的标签,有的标签上印有小小的一行字“非食用”,有的没有标注任何文字,只印制了水果图案,但所有“假水”瓶身均未标注产品成分、生产厂家、产品合格证等基本信息。“假水”售卖的单价在2至5元不等,瓶身越大,价格越贵。

学生

“假水”是解压神器 女生购买比例高

28日上午11时许,正值泉州中小学生放学之际,海都记者在泉州晋光小学、泉州市立成小学等多家小学门口随机采访了多名小学生。其中,四分之三的学生均表示知道“假水”玩具,且买来玩过,女生玩过的比例比男生高。“我们班很多女生都在玩,有些一次就买三四种不一样外观的。”一位四年级的小男生告诉海都记者。

走访中,海都记者也随机采访了几位正在给孩子购买文具的家长,她们坦言,孩子和身边的同学很多都玩过“假水”玩具,作为家长,她们几乎都没有留意这种玩具的成分,也不清楚是否对人体有害,“孩子经常玩,也没出啥事。”

那么,“假水”好玩在哪?为何会走红学生圈?为了更好地了解“假水”,海都记者买了一瓶约30ml的“假水”试玩。一打开“假水”瓶盖,便能闻到一股淡淡的香味,如将瓶内胶状物倒在手心,便可看到,这胶状物如荷叶上的一汪水,柔软得能在手心滑来滑去,略有潮湿感但不粘手,玩过以后手上也会留有香味。

海都记者通过采访了解到,一开始很多学生是被“假水”外观吸引,觉得很有趣,跟普通饮料长得很像,所以买来玩,后来发现“假水”手感非常软且不粘手,玩久了很解压。“大家都说‘假水’是‘解压神器’,因为可以任意揉捏塑形,我第一次玩的时候,玩了一上午,觉得很有意思,不过玩久了‘假水’也会变脏。”五年级女生小黄告诉海都记者。

专家

长期接触“假水” 易导致硼砂中毒

海都记者走访过程中,不少店家均表示自己销售的“假水”安全环保,那么,“假水”真的如店家所言,百分百安全无毒吗?

此前,央视记者采购了9款14批次“假水”样品,送到检测机构进行化学测试。取样检测数据显示:这14批次“假水”样品竟然全部含有超过欧盟玩具安全限值的硼元素,最多的大概超标了6倍多。

“硼酸有蓄积性,一旦摄入,很难排出体内,会对人体造成长久伤害。”据福建医科大学附属第二医院急诊科医生介绍,儿童长期接触“假水”玩具,有可能因为皮肤反复接触硼砂而引起皮炎,有些孩子玩“假水”后,吃东西不洗手,很容易使得硼砂进入体内,会引起中毒,造成严重的后果。“再者,‘假水’中有过浓的香味,很大可能是香精用料超标,如果孩子误食,也有不小的风险。”该医生说。

“家长给孩子选购玩具时,一定要把安全性放在首要位置。”中国青少年研究中心委员、著名心理学家张秀云教授表示,给孩子购买玩具一定要选用正规厂家生产,具有国家检验标识的玩具;同时,在儿童接触玩具过程中,应加强看护。儿童使用软泥玩具后,尤其是在进食前应及时洗手,以防将残留在手上的有害物质摄入体内。

部门

慎选慎购 “假水”玩具

28日下午,海都记者从泉州市市场监督管理局了解到,针对水晶泥、“假水”等儿童玩具,该局也下发过相关消费警示。

1.慎选慎购水晶泥、“假水”玩具等类似玩具。不建议购买“假水”玩具,因其外包装与饮料等食品相似度极高,儿童易误饮误食。也不建议购买含有硼砂原料(如硼砂水)的DIY手工自制水晶泥产品,该类产品存在风险的可能性较高。

2.购买时,应选购产品外包装用中文标明产品执行标准、合格证、适用年龄、明显位置有警示语的正规厂家生产的软泥玩具。切勿购买无中文标识品名、厂名、厂址等的产品。

3.仔细阅读产品包装和标签上的适用年龄、使用说明、警示内容等相关信息,确认产品标明的适用年龄与使用者的年龄是否相符。

此外,泉州市市场监督管理局还提醒广大家长,儿童在接触此类玩具时,家长一定要加强教育和监护,防止在玩耍过程中误舔、误吞、误食,如有误食需立即就医;儿童在玩耍时应避免揉眼睛、摸口鼻,建议家长控制孩子的玩耍时间和频次,尽量让孩子戴着手套玩耍,或玩耍后及时洗手;“假水”玩具使用后应及时收起,不要跟饮料或食物摆放在一起;在玩耍或DIY制作过程中使用的器具要严格区分和清洗,不与食物、饮水接触,避免通过食物、饮水接触导致化学伤害。

版权所有 ©2023 福建日报 fjdaily.com 闽ICP备15008128号
中国互联网举报中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