N海都记者 曾炳光 文/图
做好事容易,但是坚持12年做一件好事,很不容易——漳州南靖的卢海珍做到了。
卢海珍现年53岁,虽然从小患小儿麻痹症,双腿不能行走,但是从2010年开始,她每月为南靖特殊教育学校的孩子们送早餐,已经坚持了12年,累计送出了上万份免费早餐。
有人发现了她的善举,联系记者去采访她,但她一直躲着。一直到特教学校的校长告诉她,希望有更多像她一样的爱心人士来关心特教学校的孩子,她才松了口。
给孩子们送早餐 一送送了12年
卢海珍,来自南靖县船场镇,因为从小患小儿麻痹症,双腿不能行走。
2010年,在政府的关心下,卢海珍位于南靖山城镇的廉租房交房了,一位来自南靖特教学校的朋友来道贺,交谈中她才知道南靖县特意为残疾人设立了特殊教育学校,她萌生了想去看看的想法,到底还有多少像她一样行动不便的孩子,他们都在学校学习什么?自己又能为他们做点什么?
第一次去特教学校,卢海珍感觉两手空空没带点什么东西给孩子们很不合适,她就带了些包子、馒头和豆浆。
“当时也没有经验,就把包子、馒头放在我那辆残疾人电动车的前部,豆浆就放在我身后,身体动弹不得。”在生管老师的帮助下,卢海珍看着宿舍里的每个孩子都领取了一份早餐,开心地看着他们吃。“那是我第一次知道,还有很多像我一样的孩子。”
这一送便送了12年。12年间,卢海珍自己省吃俭用,把省下的钱拿去买包子、豆浆给孩子们吃喝,坚持每个月去看一次。卢海珍的妹妹听说了,也参与了进来,“她说她也要献爱心,做了100多份台湾饭团,不收我钱”。
自食其力开鞋店 经常帮助其他人
现在,卢海珍经营着一家自己的按摩鞋店,维持生活。
因为此前的疫情和丈夫动了两次大手术的缘故,她把店从漳州市区迁回了南靖山城镇。卢海珍78岁的父亲卢木荣每天一早都来店里帮忙拖拖地板,清洗茶盘,打扫店里的卫生,中午的时候还负责给她带饭。
卢木荣说,自己共有4个女儿,海珍是老大,女儿做好事,他也知道,只要女儿开心,自己就支持。
卢海珍说,5年前有人把她送餐的事情告诉了记者,自己知道后只好躲了起来,后来特教学校的陈校长跟她说:可以通过她的爱心故事,让更多人来关心特教学校的孩子,她这才接受了采访。
“我是在电视上认识卢海珍的,难能可贵的是她十几年坚持做一件好事!”南靖县委宣传部创建科的陈毅仁介绍。
“很多人要来帮助海珍,但她总是拒绝,转而介绍他们去帮助其他残疾人。”卢木荣介绍,老家船场有个邻居跟海珍一样身患小儿麻痹不能行走,海珍自己经常帮助这个邻居,也经常介绍别人帮助他。
卢海珍告诉海都记者,因为自己从小就经历了残疾的不便与艰苦,所以对弱势群体格外关注。尽管她自身条件不好,但每每看到别人有难,还是会忍不住去帮助别人,“或许这就是‘因为懂得,所以慈悲’!”
“她教会孩子们跟她一样自立自强”
有人不理解,说卢海珍自己都是残疾人需要家人支持,何必要去做这种事,而且那些孩子有父有母,又有学校照顾,有些残疾孩子的家庭条件甚至比她都好,何苦多此一举?面对别人的不解,卢海珍说自己也曾犹豫过,但每一次带着包子、豆浆去特教学校看孩子们,孩子们欢呼雀跃着欢迎,回来时依依不舍对她说再见,让她“停不下来”。
“我知道自己能力有限,每人一个包子,一杯豆浆,对于别人确实微不足道,但对于这些孩子却是一种期盼,一种温暖与关爱!”就这样,12年风里雨里,卢海珍与特教学校的孩子们结下了深厚的感情。
南靖特殊教育学校校长陈和心说:“她不仅给孩子们带来吃的、穿的,更是给孩子们带来精神食粮。卢海珍女士教会孩子们跟她一样自立自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