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MA07版:焦点 上一版 下一版  

人人人人人 “跑马”超级火爆

上周末全国至少有20场马拉松赛事,今年接下来的每一周福建都至少有一场;马拉松“流量”已至,如何做好“留量”文章值得关注和探讨

晋江的许江程夺得宁化红色半程马拉松赛男子组冠军

“两万人的规模,开跑后人挤人,根本跑不起来,三四公里的时候才有‘超车’空间……”上周末,在广州工作的苏先生回到家乡广东肇庆,完成了人生中的第一场半马。上个周末,无疑是跑马爱好者的狂欢日。据南都、N视频记者不完全统计,国内城乡至少举办了20场马拉松赛事,赛道中不乏中国科学院院士施一公等“大牛”的身影。

而10月至11月,福建俩月八场马拉松赛接踵而至。据统计,今年福建省马拉松赛事在省田径协会登记在案的共有19场,预计超20万人次参赛。“今年接下来的每一周,福建都将至少有一场马拉松赛。”福建省田径协会会长梁学仁说道。

如火如荼扎堆涌现的马拉松赛事,无疑也是当下大众全民健身意识不断提升和户外运动产业恢复活力的缩影。“跑马热”持续升温背后,如何将“安全有序的参赛环境”落实到每一场赛、每一个人,值得关注。如今,马拉松“流量”已至,如何做好“留量”文章,也值得关注和探讨。

动态:福建“跑马”接踵而至 甚至出现一天三赛

26日,“万里长征第一步”2023宁化红色半程马拉松赛暨“奔赴山海·直通厦马”马拉松联赛(宁化站)开赛。比赛设21公里半程马拉松(赛)和5公里健康跑两个项目,分别有2000余人和1000余人参加。不只如此,近几个月,福建的马拉松“跑圈”快速回暖。11月18日,厦门工学院马拉松2023秋季赛吸引近6000名爱好者参赛。11月19日,2023环冠豸山马拉松赛共3000余名选手共同演绎激情与速度……

在今年接下去的福建本土马拉松的时间表中,12月17日将出现厦门环东半程马拉松和福州马拉松一天两个重量级赛事的“流量”争夺。12月3日,甚至出现了一天三赛的现象,包括晋江国际马拉松赛。为此,福建省田径协会秘书长周东焱建议各级政府在申办马拉松时,应尽量“错峰”,“毕竟马拉松错峰举办,才能吸引更多关注和更多选手参加”。

魅力:长跑是“艰苦”运动 也是提振精神的方式

风景之外,对于旁观者来说,马拉松仍是一项极具挑战性的“艰苦”运动,它的魅力何在?

对于这个问题,著名作家村上春树曾用一本书做了回应。他的散文集《当我谈跑步时我谈些什么》是很多跑者的启蒙著作。跑步是“可以选择的磨难”,是“每一步都算数”的正反馈,同时也是最单纯的快乐、难得的放空时刻。

中国科学院院士、国际著名生物学家施一公也是一位资深跑者,参加过数十场马拉松赛事。11月26日的上海马拉松赛上,56岁的他戴着眼镜、身穿印有“西湖大学”字样的背心跑完了全程。“体育锻炼是一种自强的精神,是一种受益终身的生活方式。”施一公自认为“没有运动天赋”,却通过持续的锻炼激发了运动潜能,让身心形成良性循环。

而对于人到中年的跑者来说,跑步也可能导向一次人生重启。“真正开始跑了以后,身体机能上来了,精神越来越好,这些都是自己能明显感觉到的……”广州的林女士说道。

势头:“全民跑马”让产业经济逐渐回暖

“全民跑马”让产业经济逐渐回暖。据新华社消息,2018年中国马拉松年度总消费额达178亿元,全年赛事带动的总消费额达288亿元,年度产业总产出达746亿元。《马拉松运动产业发展规划》也指出,规划到2020年,马拉松运动产业规模达到1200亿元。

对于马拉松跑者来说,专业的运动装备必不可少,其中就包括跑鞋、护膝护腕、运动袜、太阳镜等。据尼尔森发布的《中国马拉松人群与消费洞察报告》,2019年,中国跑者平均花费为11418元。其中跑步装备可以占据花销的一半,赛事开销则达到28%,训练支出的比例也达到21%。

马拉松爱好者苏先生向记者展示了他的“经济账”。尽管在过去的周末,他才在家乡肇庆参加了人生第一场半马,但跑步开销已经将近2万元。“我是‘装备党’,看到优惠活动就想入手,球鞋有六七双,球衣也买了好几套换着穿。”

管理:

组织不当暴露安全隐患

人数增加安全要求更高

“全民跑马”再现冲刺,但在市场的迅速扩张之外,“老毛病”似乎并未见到明显好转。由于马拉松赛事组委会、运营方等在实际举办过程中缺乏足够的专业知识和经验,赛事组织不当、存在安全隐患等问题依旧层出不穷。

10月15日,两场国内知名大型马拉松赛事突发管理问题。大连国际马拉松赛中,中国选手冲刺时遭遇赛事车阻拦。而在青岛海上马拉松开赛两小时后,因完赛物资发放区布置不合理等问题,大量人员滞留引发哄抢。半个月后,针对这两场赛事中国田协也公布处罚通报。

对此,中国田协驻会执委王晓莹介绍,到2025年,国内路跑及相关运动赛事数量将增加至2500场,而大众马拉松参加人次也将增加至1000万。赛事数量和参赛人数的增加都对赛事安全提出了更高要求。

观察:

要给跑友不一样的赛事体验

在奔跑中,“马拉松们”全方位展示着举办城市的形象,同时也立足城市特色在文体旅融合方面下足功夫,如平潭马拉松的海洋风光,环冠豸山马拉松赛的山水律动,妈祖(湄洲岛)女子半程马拉松赛的民俗内涵。

蓄势三年,跑友们的热情肉眼可见。相关数据显示,马拉松跑者平均每人花费达1.1万元以上,在外地参赛的跑者一年平均花费近5000元,他们中的71%会品尝当地美食。福建省田径协会会长梁学仁用“地方支持办赛,跑友有热情”来总结福建马拉松的火热。

经济学上有一种说法叫“马拉松周期”,指的是当一个国家或地区的人均GDP突破5000美元后,以马拉松为代表的路跑赛事会迎来发展的黄金时期。

福建省广播影视文化传媒有限公司今年运营了三场福建本土马拉松赛事,该公司执行董事办公会成员张兴表示,从本质而言,跑马是一段感受地方文化、城市底蕴的悦心之旅,一场马拉松能否吸引人、留住人,跑友的赛事体验尤为重要。“除了要在营造氛围、吃住行、医疗救援、志愿服务等方面继续下功夫外,赛事也要深挖当地旅游、文化、饮食、历史特色,要回馈跑友,给他们带来不一样的马拉松体验。”

版权所有 ©2023 福建日报 fjdaily.com 闽ICP备15008128号
中国互联网举报中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