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MA08版:今日关注 上一版   
下一篇

她“命运多舛” 她“坚强温暖”

南平的刘月仙身有残疾,却支撑起温暖有爱的家,还努力回馈社会

邻居有小病小痛,她都可以帮助解决

N海都记者 吴雪薇 马俊杰

肢体四级残疾的身障者,婚后才8年,相依为命的伴侣就英年早逝,留下幼小的一儿一女和年迈的公公,以及残疾的婆婆、大伯、二伯。这样残酷的命运,落在任何一个普通人头上,都足以将其击垮。

而54岁的南平市延平区炉下镇斜溪村村民刘月仙,勇敢地挺起了脊梁。妻子、母亲、她自己,她努力地扮演着命运安排的每一个角色,支撑起有孩子和公婆、温暖有爱的家。

坚毅的母亲 带出自强的儿女

幼年不幸患上的小儿麻痹症,让刘月仙走起路来并不似常人般轻快,遇到上下楼梯,她还要放慢速度。但洗衣、做饭、缝缝补补、照顾家人,这看上去似乎不大影响她每日忙忙碌碌的往来,甚至家里还养起几头猪,开着糕饼店。

儿子周嘉健有视力残疾。所幸,他还有一个坚强而伟大的妈妈。“残疾不可怕,可怕的是生活没有目标,妈妈希望你能成为一名自食其力的人。”刘月仙常对他说。在母亲的鼓励下,周嘉健虽视力残疾,生活依然勤奋努力,自强不息,他学会了盲人保健按摩,如今已能和朋友开起一家小店自食其力。

唯一身体健全的女儿周嘉美在母亲的培养下,小学、初中、高中,她一路都很优秀。学习之余,她还跟着母亲一起走进贫困户家中,将公益粮油等生活物资送到他们手中,为他们送去温暖。如今,周嘉美从福建医科大学毕业,在福州整日埋首于社会公益相关的工作。

颠簸的步伐 扛起生活的重担

刘月仙和丈夫于1991年结婚,婚后夫妻和睦,婆媳融洽。然而,好景不长,婚后才8年,刘月仙的丈夫就因心脏病英年早逝,留下幼小的一儿一女和年迈的公公,以及残疾的婆婆、大伯,还有同样视力障碍的二伯。一个贫苦的家庭有4个残疾人和2个幼小的孩子,多年来,她看似弱小的肩膀却挑起这么一个特殊大家庭的重担。

给公公按摩、涂药,替婆婆梳头、喂水……她没有向命运低头,纯朴勤劳,默默地无私为这个家庭付出自己的一切。辛苦吗?压力大吗?“这是必然的。”刘月仙说,“但我觉得,命运把这个责任落在我的肩上,我就要把它承担起来。”长病幼弱,一家人几乎都没有能力帮她做一点事情。一大家子这么多张嘴,何以为生?她养起猪,开起糕饼店,又捡起自己的缝纫技能,不等不靠,十年如一日地帮街坊邻居做着缝补,以图养家糊口。“经常做月饼到深夜。”朴实的她没有华丽的辞藻,只默默地生活着,照顾亲人,教育子女,为儿女树立起好榜样。

虽然行动不便,但在家人与邻居眼中,勤劳朴实的刘月仙几乎从不抱怨。她总是和气地笑着,周围邻居有困难,她也积极热心,竭尽所能地去帮忙。

自强者助人 让生活充满温暖

空闲时,她也跟着儿子周嘉健学一些保健按摩等理疗知识。“学会了也能给人按一按。”她说。这些保健理疗小技巧,被她用来上门服务不便出门看病的残疾人,为他们做按摩理疗缓解病痛。拔罐、按摩、推拿,她都会一点,简单的头疼脑热,她都能帮人按一按。

“谈不上懂很多,就举手之劳帮帮忙。”她笑着摆摆手。遇到自己不能解决的病痛,刘月仙就亲自陪护他们去医院检查,拖着自己残疾不便的腿脚跑前跑后,如真正的亲人般,为他们挂号,陪他们诊查,帮他们取药。“南平的几家大医院,我都熟得很。”刘月仙的热心肠是左邻右舍公认的,也得到了他们的赞扬和热心回馈。

生性倔强的刘月仙觉得,自己受着政府的帮扶,受着大家的帮助,也一定要帮助回来,不能欠着大家的人情。

“别人都觉得残疾人需要帮助,在我看来,残疾人一样可以帮助别人。”谈起自己的生活,而今的刘月仙高兴、满足。在她的心里,不管是自己这个小“家”,还是社会这个大“家”,都需要互帮互助。虽然政府都会给残障人士一定的帮扶补助,但刘月仙觉得,只要每个人都努力多做一点,生活就会充满温暖。

版权所有 ©2023 福建日报 fjdaily.com 闽ICP备15008128号
中国互联网举报中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