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A08版:谈天说地 上一版 下一版  

央视龙年春晚主题:“龙行龘龘,欣欣家国”

龙味十足的龘字啥意思

N新华 央视

中新社 扬子晚报

卯兔追冬去,辰龙报春来。

12月2日,央视甲辰龙年春晚的主标识正式发布。央视《2024年春节联欢晚会》以“龙行龘龘,欣欣家国”为主题,创新“思想+艺术+技术”融合传播,与全球华人相约除夕,共享一台精彩纷呈、情真意切、热气腾腾的文化盛宴。

很多网友感叹:今年的最后一个月,还又学到了一个新词。

那么问题来啦,三个“龍”叠在一起的“龘”字怎么念?有什么含义?

解读

龙行龘龘 欣欣家国

每个中国人都是一条腾飞之龙

您知道龙年春晚主题中的“龘”字怎么念吗?

据《康熙字典》记载,“龘”出自第一部楷书字典《玉篇》,音同“沓(dá)”。

“龙行龘龘”形容龙腾飞的样子,昂扬而热烈。从上古图腾到吉祥瑞符,在中华五千年的历史长河中,龙逐渐演变为中华民族的精神象征与文化符号。

2024年央视春晚以“龘”字为题眼,用“龘龘”之姿生动描摹十四亿中华儿女奋发有为、昂扬向上的精神风貌。

龘字最早出现在古代的甲骨文和金文中,显得神秘而古老。这个字的起源和古代的宗教、祭祀密切相关。据《说文解字》记载,龘是古代神话中一种吉祥的神兽,名为“虬龙”,它的形象和声音被古人用龘字来描述。因此,龘字的本义可以理解为一种神秘的、象征着祥瑞的神兽。

在古代文学作品中,龘字常常被用来象征美好的事物。例如,在《诗经》中,龘字被用来形容美丽的景色:“龙旂(qí)九斿(yóu),鸟隼鸧鸹。”这里的“龙旂九斿”形象地描绘了一幅美丽的画卷,而“鸟隼鸧鸹”则代表了自然界的和谐与美好。

“看万山红遍,跟着我念字正腔圆”,央视2023年网络春晚上,康辉、撒贝宁、尼格买提、朱广权用说唱演绎《跟着我念字正腔圆》,“央视boys”为大家科普了很多生僻字,尽显中国汉字文化的魅力,其中就曾提及这个字。类似结构的字还有:鑫、森、淼、焱、垚、壵、厽、惢、掱、品、舙、瞐、晶、畾、磊、矗、尛、孨、众、毳、麤、鱻、猋、犇、驫、骉、羴等。

龙行龘龘 印刻家国

从九叠篆到“科技范”纵横古今

2024年央视春晚主标识以“龘”字为主视觉符号,整体设计以中国传统篆刻艺术中极具特色的“国朝官印”字体——九叠篆为灵感来源,庄重平衡、中正匀称,彰显出大气雄健的文化气象。

主标识由中国探月工程、中国行星探测工程标识的设计者顾永江设计,在传统书法的基础上,进行了富有现代气息的“再加工”,金属质感的色彩光泽让“龘”字的造型酷似一枚芯片——从古老汉字到现代科技,龙年春晚主标识连接古今、融通未来。

央视龙年春晚将以“龘龘”之姿,在辞旧迎新的除夕夜陪伴全球华人一起开心、一起互动、一起过年,一起迈进生机盎然、充满希望的甲辰龙年。

2024年央视春晚主题、主标识正式发布后,迅速冲上热搜第一。

文史作家侯印国告诉记者,九叠篆是我国古代官印常用的一种篆书字体,在宋代以后一直沿用到清代。南北朝以来,官印的尺寸越来越大,为了避免印面单调空疏,就会把篆书写得曲折盘回。尤其是南宋以后,又模仿汉魏时的缪篆(“缪”是绸缪之意,其文字屈曲缠绕),曲叠更多,有的时候一画能有十多叠。九叠不是说正好叠九次,是形容笔画重叠的层数非常多。这种字体显得比较大气,而且不易辨认,在古代也有防伪的作用。九叠篆在艺术上缺少灵动之气,但长期作为官印常用字体,象征国家权威,有庄重气质。

专家

生僻字

不能遭遇冷眼

记者专访了巴蜀方言和文字研究中心主任汪启明,这位教授师从赵振铎教授,是《汉语大词典》第19卷的主编。在谈及“生僻字”时,他表示:“汉字就是一种用来记载语言的符号。所谓生僻字,就是很多人不常用到的文字。《现代汉语常用字表》于1988年由国家语文委员会和国家教委共同颁布,其中包含3500个普通字及亚普通字。除此之外,还有些不在这个表格里,但大家还在用的,加起来大概有七八千个。比如龘这个字,绝对不在普通文字的范畴,也不是普通文字,而是比较少见的文字。那些很少用到的词汇,除了日常生活中,偶尔也会用到。”

生僻字能够破圈传播,反映出社会大众对传统文化的热爱。从上古图腾到吉祥瑞符,在中华文明五千年的历史长河中,龙逐渐演变为中华民族的神圣象征与文化符号。

活用新用生僻字,不仅丰富了现代表达理念,也赋予了汉字更生动、更富有时代感的魅力。近年来,不少生僻字重新走入大众视野,并被赋予新的含义。比如“囧”,原义为光明,但在网络上被赋予象形意义:整个字形被当作一个人的脸形,里面上部的“八”即为眉眼,下面口意为人的嘴。由此,“囧”作为“头”之象形时,被理解为沉重的思想,作为“脸”之象形时,被理解为郁闷和惆怅。类似的生僻字像叒(ruò)、叕(zhuó)、恏(hào)等,虽然现代字义与原本意思相距甚远,但从另一个角度看,网络文化的参与和表达,也确实激发出了生僻字新的活力和生机。

从大型晚会到主题展览再到一些歌曲创作,生僻字的辐射范围正不断扩大,很多生僻字不再被冷眼相待。

必须看到,生僻字的利用和普及面临一些现实困境和挑战。一些生僻姓氏由于无法用电脑输入,很多人被迫用其他字代替;一些古籍在电子化整理的过程中,可能存在错写、漏写的风险;在对外交流过程中,很多古字可能在翻译或表达中丢失了原本意义……随着时代的发展,一些生僻字可能不适合传播,但对一些生僻字我们应该要多一点“学究气”。生僻字不该遭遇冷眼,保障生僻字在传播手段的不断变迁中跟上时代,能够使其在多元化的媒介渠道中顺畅流通,在新的文化土壤中扎根生长。

汉字是中华文化和民族精神的最集中体现和最生动展示,笔画纵横之间是只属于中国人的文化镌刻。让生僻字有属于自己的天地,是文化传承的应有之义,更是文化自信的生动展示。

版权所有 ©2023 福建日报 fjdaily.com 闽ICP备15008128号
中国互联网举报中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