N央视 中新 羊城晚报
近日,知名乐团五月天演唱会假唱风波沸沸扬扬。先是视频博主采用人声提取技术分析演唱会现场视频,质疑五月天假唱,引发全网热议。事件发酵后,北京市文化市场综合执法总队、上海市文旅局执法总队等官方机构宣布将展开调查。4日,五月天经纪公司相信音乐在官方微博发表声明否认假唱,称网络上关于“五月天假唱”的言论均为恶意攻击、造谣中伤。
声称职业歌手假唱是一项非常严肃的指控。假唱行为不仅有违职业操守,更涉嫌违法。在等待调查结果的过程中,不妨先厘清这些问题:视频博主“麦田农夫”的鉴定方法是否合理?假唱、半开麦、垫音等概念如何区分?法律上如何判定假唱?假唱后果有多严重?
爆料博主:
音高、音准 接近准确无误
据博主“麦田农夫”在视频中介绍,其真假唱鉴定视频的素材来自粉丝在演唱会上拍摄的视频,他从中提取出人声,导入Melodyne修音软件分析。他发现,某些歌曲的某些部分,其音高、音准接近准确无误,由此判定五月天演唱会存在假唱行为。
一位曾担任多场演唱会音乐总监的音乐人对记者表示,“麦田农夫”的鉴定方法有其合理性:“绝大部分歌手,如果不修音,音准上都会有一定程度的偏差。也有些歌手真的很准,但他们快速咬字的时候还是会有偏差的,会有一两个音到不了的情况。从该博主发布的分析视频来看,五月天有些地方准得离谱。”
“麦田农夫”质疑五月天演唱会存在真假混唱的情况,即一首歌里某些部分真唱、某些部分假唱。这位音乐人认为:“从现在网上流传的五月天现场视频来看,有一点很难解释:为什么一首歌里的声音变化那么大?而且经常是难度低的部分唱得差,难度高的部分唱得好,这不太合理。”
至于有人提出是否存在即时修音的可能,他表示,如今的确有技术可以做到即时处理歌手音准,但很难做到如此完美:“修音是个细致的工作,包括声音震动的频率、尾音处理等。即场调出来的声音不好听,一不小心就变电音了。”
业内人士:
歌手有时选择“半开麦”或“帮唱”
演唱会假唱常见吗?这位音乐人给出了否定的答案。他表示,以前说的假唱就是直接放录制好的音频,但现在已经很少有人会完全对口型,歌手有其他方法来保证演出质量。比较常见的就是半开麦,也可以说垫音:“半开麦就是放预录音轨,但将音量削弱到30%或者50%。演唱会演出人员的耳麦中都有节拍器,大家是同步的。唱歌的人可以听着预录音轨跟唱,这就不容易走音。这有点类似我们唱K的时候放着原唱唱歌,只是说预录音轨的音量比较低。”还有一种方法,就是让现场的和声歌手帮唱:“在某些段落里,直接让和声团里的某个人来唱主旋律。”在这位音乐人看来,这两种都是业内认可的合理做法,“半开麦的时候,歌手也是开口唱的,现场也能听到歌手的声音。有些歌手的歌曲难度普遍较大,一场演唱会下来很累的,有些地方让和声团帮忙也可以理解。”
在他看来,假唱存在判定难的问题。演出现场的声音要分为输入和输出两部分来讨论,“有的情况下,歌手全场都开口唱了,他的麦克风也有收音;但现场输出的时候,歌手的声音被消掉,观众听到的是预录音轨。在此情况下,如果交给文化稽查部门的现场音频中包含歌手演唱音轨,便更难判定是否假唱。”
演出现场放Program(指在乐队表演之前已经做好的音色伴奏)也是一件颇有争议的事情。这位音乐人表示:“演出现场放Program是一个很正常的事。有些歌曲需要的乐器比较多,无法靠台上的几个表演者呈现,某几条声音需要Program预录,是非常合理的。但如果乐手只是在台上摆姿势但没有真正演奏,那就是假弹了。”
假唱如何认定?
以执法机构的判罚为依据
根据现行法律,半开麦、垫音违法吗?上海市联合律师事务所胡雪律师解析,法律对假唱的定义有两个关键点:一是“事先录制”,二是“代替”。“如果是单纯地对口型,那必然是假唱。但半开麦的情况更复杂:虽然有事先录制,但演出者本人还是有发声,这就没有达到代替行为。”
他认为,随着音乐行业的发展,有些表演形式的确需要半开麦,但不代表放预录音轨就是免责的。“比如说唱、唱跳等形式,业内公认允许半开麦,以达到更好的演出效果。但如果第一句真唱、后面全部以预录音轨代替,或者只唱难度低的、不唱难度高的,我认为应该被视为假唱。半开麦的底线是人必须发声,但至于音量的比例问题,目前法律还没规定到那么细。我认为,至少现场观众应该听得到现场发出的声音。消费者花钱买票,自然是希望看到好的表演,而不是听到‘车祸现场’。在现场适当放伴音,我认为可以接受。但歌手本身不可以依赖伴音,还是应该以真唱为主,伴音为辅,不需要刻意制造完美。”
中国演出行业协会秘书长潘燕此前在接受媒体采访时表示,假唱的判定,将以文化市场综合执法机构的判罚为依据。
有分析人士认为,至少有三个方式可以判断和认定是否假唱:
1.利用音频软件对现场音频进行分析可以进行基本判断;
2.现场唱歌音频疑似假唱部分与以往成品音频的波形比对;
3.假唱的音频以及假唱真唱衔接的音频、现场对真假唱衔接等都需要相关人员操作。文化执法人员和公安人员等可以对这些相关人员进行调查。
假唱后果有多严重?
消费者 可要求“退一赔三”
北京市京都律师事务所合伙人常莎告诉记者,如果网络上关于“五月天假唱”的言论确认是谣言,那么相关谣言的制造、传播者需要对五月天及相关演唱会的主办单位承担互联网侵权责任。五月天及相关主体可以对侵权人提起民事诉讼,要求其承担消除影响、赔偿损失等法律责任。如果情节特别严重,造成严重损失的,相关谣言的制造、传播者,将可能面临诽谤罪的刑事责任。
相反,若后续五月天被行政部门定性歌手假唱,经纪公司和歌手应当承担相应民事法律责任和行政法律责任。
根据《营业性演出管理条例》规定,以假唱欺骗观众的行为,需承担民事责任以及行政责任。观众有权在退场后依照有关消费者权益保护的法律规定要求演出举办单位赔偿损失;消费者可以要求主办方“退一赔三”。不足500元的,按照500元计算。演出举办单位可以依法向负有责任的文艺表演团体、演员追偿。由县级人民政府文化主管部门处5万元以上10万元以下的罚款。
另外,两年内再次被发现涉及假唱的经营实体,还有被吊销营业执照的可能。
刑事专家、首都师范大学法律系教授、北京市冠衡律师事务所兼职律师肖怡表示,如果行为人故意隐瞒假唱真相,并且通过制作相关音频等周密准备以及所需物料,实现欺骗观众取得票款的方式,也可以被认定为是实施了合同诈骗罪构成的其他诈骗行为。但是最终要认定构成合同诈骗罪,单纯有欺骗、欺瞒行为还不足以认定构罪,应该围绕行为人是否具备“非法占有目的”进行取证和论证。包括考量收取的票价数额,同等水平歌手的市场价位,假唱歌曲的数量等综合评判。
肖怡说,如果虽有隐瞒,但假唱歌曲所占比例并不大,票价等收费仅与演出中正常“真唱”部分价值相当甚至低了很多,则被认定为“非法占有目的”的可能性不大。否则,就有成立合同诈骗罪的可能。同时,相关参与“假唱”的人员还都有构成共犯的可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