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MA05版:焦点 上一版 下一版  

国内首次发现!东北虎捕食东北豹

随着东北虎豹国家公园的设立,以及生态系统进一步恢复,虎豹之间领地重合,难免产生摩擦,但并不会影响种群的数量,经过一段时间的调整,生态系统将趋于平衡

东北虎豹国家公园内的远红外相机于2021年9月18日拍摄到的野生东北虎影像 (新华社发)

林场发现东北豹残骸

N新华 央视

日前,在吉林省珲春市的某个林场中,发现了一具被捕食后的东北豹残骸。经东北虎豹国家公园管理局、吉林省珲春市警方和国家林草局东北虎豹监测与研究中心组成的联合调查小组勘察判定,这是一起罕见的东北虎捕杀东北豹事件。

这一罕见自然现象的发生,意味着什么?记者随东北虎豹国家公园调查组第一时间赶到现场,结合几天来警方和专家组调查过程,揭开事件真相。

现场:虎豹曾经历一场殊死搏斗

2023年12月23日上午,几名工人在驱车经过位于珲春市东北方向的春化林场时,看到了距离路边不远、处于林场西北部边缘的一只东北豹残骸。由于刚刚下过雪,一片狼藉的现场格外显眼。

当天上午10点左右,当地警方抵达了事发现场,通过现场勘验,初步认定这是一只成年的东北豹,在几个小时前被猎杀啃食,其头部、腹部和臀部均发现多处被啃食痕迹。

东北豹作为东北森林食物链顶端的捕食者,能够猎杀东北豹的野生动物几乎只有东北虎,事发现场的老虎足迹也印证了这一推测。

现场的痕迹显示,东北豹与东北虎遭遇之后发生了一场殊死搏斗,东北豹最终落败,命丧虎口。

案情:8岁雄性东北豹在“家里”被害

国家林草局东北虎豹监测与研究中心副主任、北京师范大学副教授冯利民介绍,每只豹都有自己独一无二的条纹,就像人的指纹一样。通过死亡东北豹的照片与数据库进行花纹比对,确定遇害的东北豹属于东北虎豹国家公园在编豹群,编号为73号。

专家表示,73号是一只约8岁的雄性东北豹。2016年,73号离开母亲独立生活,成年后在死亡处所在的区域建立了自己的领地,已经繁殖了多胎幼崽。73号被监测系统记录了800多次,最近一次监测记录为今年9月。“它占领这个领地已经有7年了,已经非常熟悉自己的领地。”

或许也正是在自己最熟悉的领地中,73号放松了警惕,最终成为老虎的猎物。

疑凶:肇事者为一只成年雄性东北虎

在初次的现场勘验中,专家组通过留在雪地上的东北虎足迹的测量数据,其中后足掌垫宽度达到11.5厘米,可初步确定肇事者为一只成年雄性东北虎。

专家介绍,成年雌性东北虎体形较小,后足掌垫宽度在10厘米以下。而与成年的东北豹相比,两者的体形、体重差距更是巨大。

冯利民解释,受害的东北豹是成年雄豹,体重50公斤左右。这只雄虎体重超过200公斤。如果它们俩发生争斗,豹基本没有任何胜算。从现场来看,这是很典型的老虎伏击和捕杀猎物的过程。整个拖拽痕迹的长度有100多米。

工作组仔细查看天地空监测系统后发现,在这片并不算宽广的林区,过去一年内,先后大约有10只不同的东北虎个体出现在事发现场周围区域。

究竟哪一只才是最有可能的肇事者呢?

在初步筛选出来的10只老虎中,有的已经定居于此,有的正在向其他地区扩散,还有的仅是“到此一游”。

排除8个雌性虎,在仅剩下的2个雄性虎排查对象中,编号为112的雄虎,刚于10天前游历到此,它的活动轨迹在时间、空间上与被捕杀的东北豹最为接近,被锁定为最大嫌疑的肇事虎。

原因:东北虎扩散过程中与东北豹相遇

那么,这一只编号为112号的东北虎,它来自哪里,又是在什么情况下捕杀一只东北豹呢?

冯利民说,今年它离开出生地,向北扩散来到了这个区域。很有可能在扩散的过程中与这只东北豹相遇。

截至目前,肇事嫌疑虎已初步锁定,下一步,专家组将通过DNA样本的收集与测定比对后进行最后的确认。

实际上,在虎与豹的相遇中,豹虽然在打斗中不占上风,但是它更为纤巧灵活的身躯和独具优势的攀爬能力,足以支撑它迅速逃脱,或者爬往高处以自保,在嗅闻到老虎踪迹时,豹会迅速躲开以避免正面相遇。

此外,在虎豹同域分布的地区,为了避其锋芒,豹多数时候与虎错峰外出,目标猎物也与老虎有所区别,其中老虎以大中型食草动物为主,而豹以中小型食草动物为主。如此小心谨慎,且与老虎几乎没有食物、地盘等竞争关系的东北豹,为何会毫无征兆地遭受老虎的大开杀戒呢?

冯利民介绍,事发地点的地形比较开阔,特别不适合豹的隐藏。老虎与豹在这里碰面,豹来不及寻找躲避的场所,所以很快就让老虎给咬死了。

未来:

虎豹栖息地扩散后

生态系统将趋于平衡

在世界自然保护联盟濒危物种红色名录中,东北豹被列为受威胁程度极高的极危物种,全球种群仅200只左右。如此珍稀的东北豹被东北虎捕杀,是极为罕见的现象。

2021年10月12日,东北虎豹国家公园正式成立,东北虎豹国家公园管理局的相关数据显示,野生东北虎数量已增长至约60只,而且处于繁殖高峰期和种群快速增长期,超过50%的东北虎幼崽能存活至成年。

当73号东北豹刚定居和建立领地时,这片区域并没有其它东北豹个体和东北虎个体。随着东北虎豹国家公园的设立,以及生态系统进一步恢复,对生存环境要求更高的东北虎开始在这个区域定居、繁殖,虎豹相互之间遭遇的概率也会增大。

冯利民解释,在虎豹分布国,尤其印度时有发生“虎猎杀豹”的事件,在中国是第一次发现这样的罕见自然现象,为保护研究东北虎豹提供了非常好的观察机会。

专家表示,虎豹之间领地重合,难免产生摩擦,但并不会影响种群的数量,经过一段时间的调整,随着虎豹栖息地的进一步扩散,生态系统将趋于平衡。

提醒:

有效推进落实防护措施

防范人虎冲突

通过东北虎捕杀东北豹的事件,很多人联想到,在这片不大的山林中,栖居了10只东北虎,它们连豹这样的猛兽都能捕杀,那么附近居民的安全又如何保证呢?

记者经实地考察后发现,事发林场位于东北虎豹国家公园核心区,仅有一条供少量工作人员通勤的道路,且在国家公园管理局的多番宣传警示下,工人们都提前做了防范,事发时,他们多人结伴,乘坐交通工具经过该地点,最大限度规避了被老虎袭击的风险。此外,该地点作为虎豹活动的核心区,距离居民区大概还有20公里的距离。

该事件对于东北虎豹国家公园的重要警示是,在虎豹分布区域及其周边,亟待进一步加强人与猛兽的隔离及人兽冲突的防范工作。

版权所有 ©2023 福建日报 fjdaily.com 闽ICP备15008128号
中国互联网举报中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