N海都记者
胡婷婷
1岁3个月大的豆豆(化名),与家人常住澳大利亚,出生时脖子有个黄豆大小的肿物,家人没在意。没想到前段时间反复出现感染、流脓,孩子常常痛得哇哇大哭,在当地医院屡次求医无望,最终选择回国治疗并慕名找到了上海儿童医学中心福建医院(福建省儿童医院),仅一周时间,医生顺利解决了豆豆一家的烦恼。
肿物反复感染 宝宝备受折磨
刚出生时,豆豆的家人就发现他的脖子右下方有个黄豆大小的肿物。刚开始家人并未在意,直到最近四个月,这个肿物反复感染、流脓,让豆豆备受折磨。当地医生告诉其家人,豆豆脖子上的肿物叫鳃裂囊肿,是因发育不完全造成的先天鳃裂畸形,这种畸形会在脖子处形成一个管道,顺着这个管道,可能会排出黏液或其他分泌物。
在异国他乡,豆豆的妈妈赵女士(化名)多次寻医求治,澳洲当地医院医生也为豆豆制定了一系列治疗方案,可这些治疗都得等感染控制两个月后才能手术。
然而,每次感染总是不期而至,希望的曙光一次次被浇灭。赵女士最终决定带豆豆回国治疗。
经朋友介绍,赵女士找到了福建省儿童医院的普外科张炳主任医师团队。
一周后,经全面评估,手术如期进行且非常顺利,治疗过程中,医生们对可能的瘘管都进行了仔细结扎,确保做到完全根治。术后,经过治疗,豆豆的症状逐渐得到缓解,他的感染问题终于不再反复。
提醒:要留意脖子肿块 切除是有效根治方法
据普外科主任医生方一凡介绍,先天性鳃裂畸形在人群中有一定的发生概率,包括囊肿、瘘管、窦道三种病变。除了多见于脖子上,时常还出现在锁骨上下,偶尔可见到外耳道的感染流脓。
其临床表现因人而异,常见症状包括:偶然发现的颈部无痛性包块,逐渐增大,或时大时小;较多数情况为脖子前方可见一个针眼大的小孔,这是管道连接到皮肤的出口,管道内不时会有黏液或其他分泌物排出;反复感染,由于管道与外界相通,容易导致感染的发生,患者可能会出现反复颈部或外耳道感染;在一些病例中,囊肿发生感染时甚至可能导致吞咽疼痛及吞咽困难。
医生提醒,如果家长发现孩子有类似的症状,应及时就医。先天性鳃裂的诊断通常通过物理检查和影像学检查来确认。一旦确诊,切除囊肿及瘘管是唯一有效的根治方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