N海都记者 吴雪薇 马俊杰 文/图
2023年12月28日在福建博物院开展的“故宫茶世界”特展,在刚刚过去的元旦假期吸引了不少市民前往观展。其中,三款“鸡缸杯”是当之无愧的“显眼包”,展柜周围总是围着众多观展者好奇打量。
“鸡缸杯”有什么来历?此次展出的三款“鸡缸杯”有何不同?为何此前小小的“鸡缸杯”竟然拍出2.8亿港元的天价?今天,海都记者就带你了解“鸡缸杯”,了解这个陶瓷界“爆款IP”为何能从明代“火”到今天。
皇室御用杯 来历有三种传说
陶瓷界素有“青花贵宣德,彩瓷贵成化”之说。斗彩在明代成化年间为皇室御用,烧制成功闻名于世,其釉下青花与釉上彩色协调融合,争奇斗艳,雅丽绝伦,堪称陶瓷艺术史上的瑰宝。“鸡缸杯”形似敞口大缸,是不足一掌大小的小酒杯,因杯身环绘公鸡偕母鸡领幼雏觅食而得名。
对于鸡缸杯的来历,坊间有三种说法:一是成化元年是鸡年;二是“鸡”与“吉”谐音;三是成化皇帝欣赏宋画《子母鸡图》,有感于母鸡对小鸡的哺育,萌生烧制鸡缸杯的想法。
历史上,成化皇帝朱见深独宠大他17岁的万贵妃,因此,第三种说法流传更广。有传万贵妃喜爱饮酒,对瓷器别有珍爱,促成成化年间宫廷对瓷器制造的重视,在景德镇烧制大量精美瓷器,其中就有大名鼎鼎的斗彩鸡缸杯。
据北京故宫博物院器物部陶瓷组相关专家介绍,“斗彩”工艺制作过程为先于釉下以青花作为纹饰的轮廓线,或绘局部低温二次烧制,形成釉下青花与釉上彩色的鲜明对比而交相辉映。称其“斗彩”,也正是取其青花与釉色诸彩争其艳之意,故而,古瓷收藏业界对其又有“青花添彩”、“青花点彩”、“青花加彩”等几种称呼。
康熙出“高仿” 乾隆拒“山寨”
作为明代成化皇帝的御用酒杯,鸡缸杯在烧造时因帝王之家的高要求,成品率不高,上品供奉宫廷,次品则被销毁,因而流传到民间的数量极少。在古代瓷器收藏家之中就已经流传着“宁存成窑,不苟富贵”之语。清代朱琰所著《陶说》中有载“成窑以五彩为最,酒杯以鸡缸为最,神宗时尚食御前,成杯一双,值钱十万”,足见鸡缸杯在斗彩瓷中占有极为顶尖的地位。现存于世的,真正的“明成化斗彩鸡缸杯”只有19只,其中4只在私人藏家手中,其余均由博物馆收藏。
故宫专家告诉海都记者,康熙、雍正和乾隆朝都有鸡缸杯的仿烧热潮,其中以康熙朝仿技公认最高,几可乱真。到雍正朝,面对难以逾越的前代仿烧高峰,鸡缸杯的烧造开始谨慎融入康熙晚期的粉彩技法。乾隆朝则开始摒弃对成化鸡缸杯照搬式的仿制,而有了“乾隆仿古款粉彩鸡缸杯”。
故宫此次来展的三款鸡缸杯,两款属清雍正时期仿制,一款为“乾隆仿古款粉彩鸡缸杯”。“乾隆仿古款粉彩鸡缸杯”较成化款鸡缸杯略高,圆口直身,下端微敛,口径与成化鸡缸杯几乎相同,图案多了人物和题记,外腹一侧为顽童戏鸡,另一侧是乾隆御题诗,色彩艳丽,画面生动活泼,造型精巧。施彩亦有大变革,由清代之粉彩替代了明代之斗彩,同样是一件不可多得的鸡缸杯精品。
清乾隆皇帝不仅让当时的景德镇御窑仿制鸡缸杯,还题诗作志,“……朱明去此弗甚遥,宣成雅具时犹见。寒芒秀采总称珍,就中鸡缸最为冠。牡丹丽日春风和,牝鸡逐队雄鸡绚。金尾铁距首昂藏,怒势如听贾昌唤。良工物态肖无遗,趋华风气随时变。我独警心在齐诗,不敢耽安兴以晏。”
彩瓷贵成化 代代传“天价”
清初朱彝尊所著的《曝书亭集》中就曾提到,“至鸡缸杯非白金五镒,市之不可”。一镒在古代是20两,一个鸡缸杯的价格相当于100~120两白银。当时清代宫廷造办处一名画匠的年薪不过2两银子,一只鸡缸杯市值上百两白银,在当时已属“天价”。
而到了2014年,瑞士玫茵堂珍藏“明成化斗彩鸡缸杯”于香港苏富比拍卖会上以2.8亿港元高价,为上海藏家刘益谦所拍得,刷新了当时的中国瓷器世界拍卖纪录,为世人所瞩目。如今,观众可以在刘益谦所创办的上海龙美术馆一睹这只鸡缸杯的真容。
精湛的烧造工艺,稀少的存世量,令人瞩目的拍卖成交价,让明成化斗彩鸡缸杯在历代陶瓷收藏界都成为最富话题性的珍贵藏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