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MA02版:要闻 上一版 下一版  
上一篇

中华文明国家文物基因库福建分库落户安溪

“文物基因库”是新时代的“数字化国家博物馆”,福建分库将聚焦海丝,以陶瓷、丝织品、茶叶、铁器为研究重点

海都讯(记者 董加固 通讯员 黄如莹 吴圣超) 1月5日,“中华文明国家文物基因库·福建分库”揭牌仪式在泉州安溪举行,这是该基因库在全国布点中首个揭牌成立的分库,未来将聚焦海上丝绸之路研究,建立具有国际影响力的、标准化的文物基因库。国家文物局、北京大学、福建省委宣传部、泉州市以及安溪县等相关领导出席仪式。

据了解,“中华文明国家文物基因库”是国家文物局与北京大学共建的综合性研究基地和展示平台,旨在集中搜集保存各地考古发现的典型标本等信息依据,促进综合性研究发展,并向全国相关考古研究机构开放。从本质上讲,“文物基因库”是新时代的“数字化国家博物馆”,是人文社科领域的“国家文明基因工程”。

“中华文明国家文物基因库·福建分库”以“海上丝绸之路与文明互鉴”为主题,以“海上丝绸之路”最具代表性的文物——陶瓷、丝织品、茶叶、铁器为研究对象,充分发挥福建作为海上丝绸之路重要起点的区位优势,整合闽、浙、粤文博机构资源,建立具有国际影响力的、标准化的文物基因库。

此次福建分库落户安溪,是北京大学与福建、泉州、安溪长期良好合作的自然延续。2019—2023年,北大考古文博学院、泉州市文旅局、安溪县政府组成联合考古队,对安溪青阳下草埔冶铁遗址进行考古发掘,取得重要成果,助力泉州成功申遗。其间,安溪县与北大考古文博学院合作共建“北京大学考古文博学院安溪教学研究基地”,并形成了考古调查、发掘、研究、展示、利用,以及实验考古、信息化和公共考古等全学科链条,积极助力地方经济文化建设。

版权所有 ©2023 福建日报 fjdaily.com 闽ICP备15008128号
中国互联网举报中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