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A03版:社会 上一版 下一版  
上一篇

方寸窗口绽芳华 服务群众别样美

福州市公安局晋安分局新店派出所民警林闽芳,坚守户籍窗口三十余载,她用尽善尽美的服务,赢得了百姓的好口碑

林闽芳将制作好的户口本交给市民

(上接A01版)

只要有心

小岗位也能出创新

记者还注意到一个细节,为了让群众办事更明了,在服务大厅内的架子上,还为往来的群众准备了出生登记、身份证挂失申报、申领临时居民身份证等各类“办事指南”。“指南很详细,我们看一遍就知道要准备哪些材料了。”前来办事的群众感叹方便之余,却不知自己手上所拿着的这些办事指南,原型便是出自林闽芳之手。

林闽芳印象很深,过去的“户籍室”很简陋,仅有一支笔、一张桌,受技术条件限制,群众办理业务也无法提前网络预约。常常群众到了派出所,好不容易排到队,但由于对所办业务的流程不了解,带来的材料不齐全,导致无法办理。

“长期这样不是办法,既浪费了群众的时间,又让窗口的服务效率降低。”林闽芳看在眼里、急在心里,她决心作出一些改变。于是,她利用自己的业余时间,潜心钻研业务,时时更新着自己的“为民经”。她把群众办事业务进行总结,分为常见的五个大类——出生、死亡、迁入、迁出和项目变更,并将这五大类业务所需要的材料都一一写明标注,以“告知单”的形式,张贴在大厅醒目位置。这样,前来办事的群众一走进来,就能一眼明了自己所需要的材料。而这张小小的告知单,后来演变成为福州市公安局服务窗口一次性告知制度的雏形。

也正是这样的一次次总结,在她的推动下,户籍窗口推出了越来越多提高服务效率的工作制度和措施,如提出了窗口首席责任官制度、窗口服务首警责任制、服务窗口“无否决”机制等创新措施,有效减少了群众的往返次数和办事所需时间,也才有了如今比较普遍的“一趟不用跑、最多跑一趟”的服务承诺。

群众的感谢

能让她“瞬间回血”

如今,林闽芳已临近退休年龄。三尺窗台,再平凡不过,为何她能够三十四载如一日,每天都保持一颗尽善尽美、为民服务的初心?

林闽芳说,1989年,她从福建省人民警察学校(现为福建警察学院)毕业,踏上了从警之路。“我最开始想干刑侦,电视剧中刑警破案的样子可‘神’了,我想着自己有朝一日,可以跟他们一样擒凶破案,那是多么‘神气’的一件事!”

但命运的安排往往出人意料,从警校毕业后,她被分配到户籍岗,从此便和“三尺户籍台”结下了不解之缘。2007年,她调到新店派出所,这一干又是16年。

“没有实现自己的刑警梦,刚当户籍警那会儿,心理落差还是很大的,但就是一件小事很快抚平了我的小情绪。”林闽芳说,在她当户籍警没多久,一男子因家里的户口簿丢失,导致孩子上学无法报名,火急火燎地赶到所里。在了解到情况后,她为男子补办了户口簿,就是这样一本小小的户口簿,解决了这个家庭的燃眉之急。“当时,拿到补办好的户口簿,男子真的开心极了,不住地跟我道谢,这时我才意识到,户籍工作原来也可以很有意义。”

因此,在一次次为群众办证的历练中,她找准了自身的职业定位。随着给群众办事的次数多了,与她熟络起来的群众也变多了。有时,在顺利办好业务后,群众还会把自己生活中的家长里短主动和她“攀讲”,请她帮忙“指点迷津”。更多时候,林闽芳在忙碌得有些“晕头转向”时,听到群众诚恳地致以一声“谢谢”,就能让她“瞬间回血”,心里增添了许多暖意。

“每当这个时候,我都会很开心,我觉得我还是挺适合这份工作的。”她说,“没有岗位是天生不凡的,我们能做的,唯有当好那颗‘螺丝钉’,把自己的力量和温暖,以点滴细微之举传递给社会,惠及寻常百姓家。”

版权所有 ©2023 福建日报 fjdaily.com 闽ICP备15008128号
中国互联网举报中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