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MA01版:要闻 上一版 下一版  

奋力建设21世纪“海丝名城”

泉州市十七届人大三次会议隆重开幕,张毅恭出席会议,蔡战胜作政府工作报告

市长蔡战胜作报告

代表们在审议报告

N海都记者 董加固/文 田米 林良标/图

1月10日上午,泉州市十七届人大三次会议在泉州人民会堂隆重开幕。来自全市各条战线的市人大代表,依法履行职责,为奋力建设21世纪“海丝名城”积极建言献策。泉州市委书记张毅恭出席会议,市长蔡战胜代表泉州市人民政府向大会作工作报告。

【数据看泉州】 人均可支配收入增长5.5%左右

2023年全市生产总值增长4.5%左右(预计,下同),一般公共预算总收入增长10.6%、突破千亿大关,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增长5.5%左右,固定资产投资增长11.5%左右、继续保持全省领先。

2024年主要预期目标:全市生产总值增长5.8%,农林牧渔业总产值增长4%,工业增加值增长5.8%,第三产业增加值增长6%;一般公共预算总收入增长5.2%,地方一般公共预算收入增长5.5%;固定资产投资增长6.5%;实际使用外资正增长,出口总额持平;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增长6%,居民消费价格涨幅控制在3%左右;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和经济增长同步;完成节能减排降碳任务。

【回顾2023年】 经济回升向好 发展后劲增强

回顾过去的一年,蔡战胜指出,2023年泉州大拼经济、大抓发展,持续实施“抓项目、促发展”系列专项行动,召开全市创新、金融、文旅、教育、营商环境大会,加快推进新型工业化和新型城镇化步伐,“不断创新和发展‘晋江经验’”写入中央文件;全力抓好经济建设这一中心工作和高质量发展这一首要任务,经济回升向好,发展效益提高、后劲增强。主要工作是:

全力以赴拼经济,经济运行稳中向好。全市新增减税降费及退税缓费近百亿元,线上直达兑现惠企资金超53亿元;开工重点项目240个,建成重点项目150个;开展500强企业、龙头企业等专场签约,新签约项目超2200个;组织订货会、微展会、产业展等各类活动350多场。

心无旁骛做实业,产业升级提质增效。净增高新技术企业约700家、累计超3000家;举办首届泉州人才节,新引聚高层次人才团队15个、各类人才10.8万名;累计建成标准化厂房及配套用房1300万平方米、形成千亩以上园区43个,园区建设8种典型在全省推广;旅游接待人数、旅游收入增速均居全省前列。

蹄疾步稳推改革,发展空间不断拓展。成立民营经济研究院,设立“泉州企业家日”;获评全国营商环境创新城市;获评全国社会信用体系建设示范区;上线“信易贷”平台,全市存贷款余额分别达1.2万亿元、1.17万亿元;设立政府引导型母基金15只、总规模480亿元。

统筹统管促合力,城乡品质一体提升。实施重点城建项目1729个、年度完成投资超千亿元;中央商务区加速繁荣,已投用总部大楼14幢,入驻企业1135家、增长45%,税收增长45.3%;古城保护提质提效,基本完成中山南路周边20条街巷改造提升等。

用心用情惠民生,社会安全网更密更牢。完成40个为民办实事项目,建成374个“党建+”邻里中心;城镇新增就业9.5万人,失业人员实现再就业1.26万人,完成职业技能培训6万人次;建设养老床位2000张;全市新增公办幼儿园学位1.3万个、中小学学位3.25万个;建设乡村温馨校园特色校50所,创建“名优校+”教育发展共同体100个。

【展望2024年】

大拼经济大抓发展 走前头作表率

展望2024年,蔡战胜指出,新的一年,泉州将传承弘扬、创新发展“晋江经验”,大拼经济、大抓发展,接续实施“抓项目、促发展”系列专项行动,奋力建设21世纪“海丝名城”,在实施新时代民营经济强省战略中走前头、作表率。重点做好以下工作:

着力稳一优二强三,构建现代化产业体系。净增高新技术企业350家;新引进高层次人才团队15个、各类人才8万名;新增专精特新企业100家以上;抓好重点技改项目300个以上;建设数字化生产线120条以上,新增“上云上平台”企业1000家以上,培育智能制造示范项目15个以上;新培育5G、工业互联网、人工智能、物联网创新应用30个,建成千兆城市;加速中央商务区总部大楼建设运营;发展夜间经济、商圈经济,做优“最闽南”IP;抓好“米袋子”,拎好“菜篮子”等。

着力完善功能品质,推进城乡融合发展。做大做强中心城区,加快打造环泉州湾中心城市;开工建设晋江隧道、城际铁路R1线;创建乡村振兴整镇推进乡镇30个;开展350个村庄生活污水提升治理,整治裸房1.5万栋以上;新启动老旧小区改造项目80个、8000户以上,打造14个省级完整社区样板,新增保障性租赁住房7000套,新增公共停车泊位1000个。

着力深化改革开放,积极服务和深度融入新发展格局。努力成为全国民营经济健康发展、高质量发展的城市范例;全面推广“数字政务门牌”,深度打造“码上办”政务服务;规划建设现代金融集聚区、金融小镇,力争制造业中长期贷款增长20%以上,全年增存1000亿元、增贷1000亿元;办好“刺桐侨汇”服务平台,实施“刺桐侨厝”保护利用行动。

着力增强文化自信,扩大世遗城市影响力。加快永春苦寨坑窑、德化窑等国家遗址公园建设,实施“非遗进古城”行动;加快建设一批海丝文化主题街区及工业旅游、乡村旅游等精品线路,打造千亿旅游产业;开展“百城千团万人游”活动,建好“一部手机游泉州”数字化平台;打造“遇见泉州”文旅演艺产品;办好海丝泉州戏剧周,扩大闽南“戏窝子”品牌影响力。

着力推动绿色发展,促进人与自然和谐共生。开展市级以上重大绿色节能改造60项,新增省级以上绿色制造示范项目20个;新建建筑绿色建材应用比例达53%以上,新建绿色建筑占比达96%以上;实施大气精准治理减排项目100个;实施清新流域项目30公里、水与海洋生态环境治理项目100个。

着力增进民生福祉,创造更高品质生活。城镇新增就业8.5万人,构建“5G+”教育新生态。

着力提升治理效能,建设更高水平平安泉州。全面推进国家食品安全示范城市创建,争创全国双拥模范城“十连冠”。

版权所有 ©2023 福建日报 fjdaily.com 闽ICP备15008128号
中国互联网举报中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