N海都记者 吴日锦 林良标 文/图
今年泉州两会的《政府工作报告》明确,2024年,泉州GDP增长目标为5.8%。奋斗谱新篇,实干开新局。1月11日,多位泉州人大代表、政协委员做客海都会客厅,就新年里泉州经济怎么拼这个话题,建言献策。
以瓷为媒走向世界
泉州市政协特邀海外嘉宾、德国华人华侨联合会副主席郑鹏飞说,自古以来,陶瓷是泉州走向世界的重要贸易载体。要让泉州陶瓷文化更好走向世界,需要不断传承和创新,提升中国陶瓷的国际影响力。更要立足保护传承,拓展国际交流,不断用小写的china陶瓷文化,讲好大写的CHINA中国故事。
他说,泉州德化千年不熄的窑火,让德化拥有了精湛卓越的制瓷技艺和源远流长的陶瓷文化底蕴,形成了“工匠八方来,器成天下走”的盛景,并确立了中国乃至全世界“瓷都”的历史地位。他建议充分发挥泉州德化的陶瓷文化优势,将现代科技、文化创意与会展经济融入古老的陶瓷产业,支持陶瓷文化创意产业园建设提升,集陶瓷创意设计、生产制造、艺术展览、学术交流、旅游度假等于一体,提升瓷画等艺术陶瓷产品的品牌价值和附加值。
最终促使德化陶瓷文化纳入中华文化国际交流重要组成部分,成为国家外事外交、展示中国优秀文化的重点品牌;在“一带一路”沿线国家的海外文化中心、驻外旅游代表机构等地,打造展示中华陶瓷文化的窗口,推动泉州德化国际陶瓷巡展,提升国际影响力。
建设生态友好运动服装基地
人大代表李秋平认为,绿色低碳循环发展已成为全球共识,纺织鞋服是泉州的支柱产业,本届政府致力打造泉州市三个万亿产业集群,纺织鞋服首当其冲,生态友好运动服装是运动品牌服装未来销售的亮点和关键,市场需求前景广阔。
他建议,以目前泉州开发区优质的运动服装生产企业为龙头,在泉州开发区建设生态友好运动服装产业基地,整合重点面辅料生产和相关特种加工企业入园,并引入高校(如泉州师范学院纺织与服装学院)科研团队,提升科技创新能力,形成具备快速反应的科技创新能力和生产能力。
探索建立双园产业园区模式
政协委员蓝天辉说,泉州要重视应对泉州制造业外迁现象。
他建议,应该采取措施合理调控产业转移的规模、方向和速度,避免制造业过快过度外迁,防范化解产业“空心化”风险,不断提升泉州产业链供应链韧性。做好有序调控制造业外迁的顶层设计,增强产业链供应链关键环节的根植性。更重要的是,推动制造业转型升级,培育壮大高端装备制造、新材料、生物医药、智能网联及新能源汽车等战略性新兴产业。
他说,泉州是“海上丝绸之路”重要节点城市,也是著名的侨乡和重要台胞祖籍地,区位资源优势明显。可以立足侨乡优势,探索建立两国双园产业园区模式。通过与友好国家共同建设两国产业合作区,探索建立产业互联、设施互通、政策互惠的双园结对合作机制,打造泉州高质量对外开放的新高地,深化与东南亚国家的贸易合作,也可满足泉州制造业出海投资扩张的需要,留住企业的根脉。
他还建议,泉州应该通过推动外贸企业打造内销新品牌路径,拉动泉州外销产业转型。
发展农村电商直播 助力农产品推介
政协委员王清海说,泉州市有优越的地理位置,丰富的农产品资源,安溪铁观音,永春佛手、芦柑,德化“三黑”等特色农产品声名远播,乡村振兴大有可为。泉州应该大力为新农人电商提供环境,助力农特产品的推介。
王清海介绍,目前大部分农民缺乏新媒体的基本知识和技能,不知道如何使用抖音等直播平台。物流配套也存在不足,许多偏远乡镇的部分村落,物流“最后一公里”的痛点尚未完全得到解决。
他建议,通过引导、培训健全电商服务,出台专项政策,扶持电商人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