N海都记者
刘薇
前不久,泉州6岁的童童(化名)中招了——高烧、咳嗽,上医院一查,得了甲型流感。治好后,童童回到幼儿园,没承想两天后再次高烧,而这一次他患上了乙型流感!
继甲流之后,乙流又受到公众关注,这两天相关话题也冲上了热搜。中国疾病预防控制中心发布的流感监测周报显示:近期乙型流感占比有上升趋势。泉州儿科医生提醒,接种流感疫苗是预防流感最有效的手段。若孩子持续高热、精神状态不好,应及时就诊,以明确病因对症下药。
症状 高烧咳嗽加呕吐 孩子二次“中招”
“咦,你们不是两周前才来看过?”10日上午,在泉州市妇幼保健院儿童医院发热门诊,感染科副主任医师吴俊峰发现面前的这对母子有点眼熟。
“唉,孩子才好没两天,又犯病了!”童童妈无奈地说道。两周前,童童突然发热到39℃~40℃,并伴咳嗽、全身酸痛、乏力等症状,妈妈赶紧送医,通过常规抽血及病原学核酸检测,确诊患上甲型流感。当时接诊的吴医生为童童开具了抗病毒等药物,嘱咐让孩子多休息。治疗一周后,童童烧退了,咳嗽少了,看着没啥大碍,童童妈便把孩子送回幼儿园。没想到,才上了两天学,孩子再一次出现高烧,咳嗽加剧,并伴恶心呕吐。
“经过检测,这个孩子又一次患上了流感,不同的是,这一次感染的是乙型流感病毒。”吴俊峰医生再一次为童童开具抗病毒等药物,并建议家长别急着送幼儿园,等症状消失一周后再考虑上学。
分析 部分孩子为何出现反复感染
“目前处于呼吸道疾病高发期,从我们医院近期接诊的情况来看,一方面,感染肺炎支原体的患儿仍旧不少;一方面,部分患儿混合感染了多种病原体,如感染流感病毒、腺病毒等病毒;此外,感染乙型流感病毒的患儿逐渐增多。”吴俊峰副主任医师预计,这波就诊高峰可能持续至春节。为此,医院安排了医务人员弹性排班,以最大程度地缓解患儿的候诊时间。
不过,最让家长头痛的是,部分孩子出现了反复感染,有的接连感染甲型流感、乙型流感;有的肺炎支原体肺炎才好,又得了流感;有的反复生病一个月都没好全。为什么会出现这种情况呢?
吴医生分析,近期,肺炎支原体、流感病毒、腺病毒、鼻病毒等多种病毒交替出现和传播,且冬季人们在室内聚集更多,同时由于寒冷的天气和缺乏阳光,人们免疫系统功能相对下降等原因,导致一些病毒、细菌等病原体更容易存活,致使一些孩子反复感染。“值得注意的是,我们了解到,近期接诊的流感患儿大部分没有接种过流感疫苗。目前,接种流感疫苗是预防流感最有效的手段,可以显著降低接种者罹患流感和发生严重并发症的风险。”
答疑
甲流与乙流有何区别
什么情况应抓紧就医
社交媒体上,有患者表示,“乙流是王中王,全身疼到骨头缝里都疼”。不少家长感到疑惑,甲流与乙流有什么区别?为什么患上甲流,还可能患上乙流?
吴医生解释,流行性感冒(简称流感)是流感病毒引起的一种急性呼吸道传染病。能感染人的流感病毒,主要分为甲、乙、丙、丁四类。目前感染人的主要是甲型流感病毒中的H1N1、H3N2亚型及乙型流感病毒中的Victoria和Yamagata系。甲流和乙流是流感的两种不同亚型,不具备交叉免疫机制。感染甲流或乙流后,如果患者体质相对弱,那么依然有机会感染另一种亚型的流感病毒。
“其实,感染甲流和乙流的症状差别不大,治疗方式也是一样的。儿童感染者多突然起病,常有发热(体温可达39℃~40℃)、头痛、浑身肌肉酸痛、全身无力、食欲减退等全身症状,伴有咳嗽、咳痰、鼻塞、流涕、咽痛等呼吸道症状。乙流还会伴恶心、呕吐、腹痛、腹泻等消化道症状。”吴医生提醒,无论甲流还是乙流,都是由病毒引致,青霉素、头孢等抗生素是针对细菌的药,对流感是没用的,不建议一发烧就擅自用抗生素。甲流和乙流有相应的抗病毒药物,越早治疗效果越好。如果孩子持续高热、精神状态不好,应及时来医院检查,以明确诊断尽早对症下药。
□小贴士
如何预防
流感病毒?
吴俊峰医生特别提醒家长朋友,要做好以下预防措施:
1.打疫苗。流感疫苗可以同时预防甲流和乙流,是预防流感最有效的手段,可以显著降低严重并发症的风险。
2.少去人员密集、通风不良的公共场所,必要时戴好口罩。尽量不去人多的地方,和感冒咳嗽的人保持一定距离。
3.做好手卫生。经常用肥皂、洗手液在流动水下洗手。
4.注意室内通风。每次通风不少于30分钟,以保持空气新鲜。
5.做好卫生。床单被褥等经常清洗,在太阳底下晾晒。
6.均衡饮食,充足睡眠。加强体育锻炼,增强体质,提高抵抗力。
7.学校、幼儿园等场所要做好通风消毒,避免出现聚集性感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