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A06版:焦点 上一版 下一版  

“机闹”导致航班取消 乘客损失谁担?

N法治日报

南方都市报

近日,“男子想免费升舱大闹致航班取消300人改签”的话题引热议。在网友发布的一则视频中,多名机组成员围着一名男子进行劝说,但该男子情绪颇为激动,其间与多位机上乘客发生口头冲突。最终,该航班被取消。

不少网友在谴责“机闹”行为的同时,也提出了疑问:航班最终因天气原因取消,乘客只能改签而无任何赔偿,然而纠纷持续时间两个多小时,是否因纠纷未能及时处置而导致航班错过适飞时间?乘客的损失是否应由“机闹”人员或航空公司承担?

事件

晚点航班遇“机闹” 错过起飞时间

2023年12月30日18时及21时,北京飞往四川成都的两个航班延误,乘客被统一安排乘坐MU6797次航班。

据媒体报道,当时头等舱一名男子与机组人员发生争执,其只买了自己和儿童乘客的头等舱机票,保姆在经济舱,男子以保姆要照顾小孩为由,要求让保姆也来头等舱,让其保姆怀抱儿童占座,并提出让空姐全程帮他带孩子等诉求。男子被拒绝之后进行“机闹”,与空乘、空保甚至周围乘客发生言语冲突。双方一直僵持不下,直到次日凌晨1时30分许,涉事男子一家被警方带走。“随后,机上广播说因为成都双流机场天气原因取消航班,建议乘客下机。”乘客回忆。

航班取消后,当天东航为受影响乘客提供了安排食宿、交通补贴、专设柜台退改签、次日航班补班等服务保障,尽量减少乘客受到的负面影响。12月31日,东航为乘客安排了补班航班MU679S。

有声音认为,虽然最后航班是因天气原因取消,但原定于23时起飞的飞机,在两个多小时的纠纷过程中,很可能因纠纷导致错过了适飞时间。对于机上乘客的损失,闹事男子必须担责。同时,机组成员未能及时制止平息纠纷,是否也应承担相应责任?

1月10日,乘坐该趟航班的旅客李女士告诉记者,已经有包括其在内的8~9位旅客确定集体起诉,“还有人在陆续联系我,等人数确定后会再共同探究诉讼方式”。

记者从李女士发布的集体诉讼起诉状中获悉,起诉请求一栏中填写的内容为,旅客要求东方航空赔偿1000元/人,“需确保赔偿到机上每一位因非自然原因导致航班延误至取消从而产生后续损失的旅客”,并要求东方航空对本次航班取消事件公开说明情况并道歉,同时承担本案诉讼费用。

争议

处理方式引发争议 机组成员是否存在失职?

北京瀛和律师事务所航空法律事务部主任陈栋说,结合现有公开信息来看,据警方通报,该男子的行为显然违反了治安管理处罚法第二十三条第一款第(三)项之规定,构成扰乱公共交通工具上秩序的违法行为。这种行为不仅对航空公司的正常运行造成了影响,也对其他乘客的权益造成了侵犯。

“机组人员对涉事男子的态度和处理也引起了一些争议。”陈栋说,航空公司以天气原因为由最终取消航班,而未能对男子的行为进行快速、有效的制止,实现继续起飞,从而保障其他乘客的权益。此次事件反映出了航空公司在此类问题上面临新的合规挑战。

中国民用航空飞行学院教授许凌洁告诉记者,如果该航班因为天气原因被取消,航空公司依法履行了对不正常航班乘客权益的保障,则航空公司不承担责任;如果因违法行为人的“机闹”导致航班延误或者取消,进而导致航空公司对乘客承担了相应的民事责任,尤其是涉及赔偿或者补偿,则航空公司有权向违法行为人追偿;因为违法行为人导致航空公司损失的,航空公司有权提出民事赔偿;如果因“机闹”行为导致后续航班延误或取消,航空公司有可能承担责任,违法行为人也应承担责任。

按照爆料,在这次事件中,纠纷时间一直持续了两个多小时,其间该男子一度也与机上其他乘客发生了争执。这引得不少网友质疑:机组成员让纠纷长时间僵持不决,是否存在失职?

陈栋说,关于机组成员是否存在失职的问题,需要对事件详情有更多的了解。如果确实存在错误的判断或者处理不当的情况,航空公司会进行内部调查,并根据调查结果采取相应的行动。如果机组成员没有在允许的范围内及时、有效地采取措施,那么可能会被认为是履职不力。而实际责任的判断通常需要了解全面的事件调查结果乃至司法审判的结论。

建议

加大整治惩戒力度 提升反应处置能力

陈栋介绍,目前法律法规对“机闹”行为的处罚主要基于治安管理处罚法来执行。除去治安处罚外,“机闹”行为还可能触犯刑法或行政法律条款,面临更为严厉的处罚。如果“机闹”行为严重威胁飞机安全,造成严重后果,可能构成破坏交通工具罪、以危险方法危害公共安全罪或者故意伤害罪等,需承担刑事责任。依据民用航空法和《民用航空安全保卫条例》等规定,对于妨碍飞行安全和秩序的行为,乘客可能会被限制乘坐民航班机,并且可能被列入“黑名单”进行行业禁入。

陈栋说,根据航空公司的相关规定,不遵守飞行规定和指令的乘客可能会被拒载,即在未来一段时间内无法购买该航空公司的机票或者使用其服务。除了上述法律责任,“机闹”者还可能需要对航空公司因此而产生的经济损失承担赔偿责任,包括但不限于额外的燃油费用、延误的赔偿费用及其他相关损失。

许凌洁说,治理“机闹”应多管齐下,将“机闹”人员纳入严重失信人名单予以限制其乘机是非常有效的一个举措,一则从源头限制扰乱者进入,能确保航空运输的秩序;二则限制乘机的手段对违法行为人而言,后果可能更为严重,有助于促其反省悔过。

陈栋认为,治理“机闹”行为需要多方面的努力,需要政府、航空公司、航空管理部门、社会组织和公众共同努力,形成有效的合力,确保航空安全和维护良好的乘机秩序。有关部门及航空公司自身应该制定严厉的处罚措施,对于违规行为要及时处理,形成有效的震慑。政府和航空安全监管机构应该加大监管和执法力度,对于违法者要及时处理,确保航空安全。同时,设立举报渠道,鼓励公众积极参与监督,发现违规行为及时报告。

版权所有 ©2023 福建日报 fjdaily.com 闽ICP备15008128号
中国互联网举报中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