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MA06版:焦点 上一版 下一版  

破解高价之痛 让彩礼归于礼

N央视网 法治周末

彩礼来源于我国古代婚姻习俗中的“六礼”,是男女双方及家庭之间表达感情的一种方式,也蕴含着对婚姻的期盼与祝福。作为我国婚嫁领域的传统习俗,有着深厚的社会文化基础。

但是,近年来,彩礼数额持续走高,有人罔顾家庭经济情况,盲目将彩礼多少视为衡量爱情的标准;有人认为彩礼越多越显得自己有面子,攀比之风悄然蔓延。“天价彩礼”不仅背离了彩礼的初衷,使给付方家庭背上了沉重的经济负担,也给婚姻稳定埋下隐患,甚至可能成为矛盾纠纷的导火索。

对此,最高人民法院起草相关司法解释。《最高人民法院关于审理涉彩礼纠纷案件适用法律问题的规定(征求意见稿)》于2023年12月向社会公开征求意见。这份征求意见稿强调禁止以彩礼为名借婚姻索取财物,一时引发热议。

法律为何开始介入彩礼这项习俗?对适婚男女而言,彩礼究竟意味着什么?高价彩礼因何而生?又将何时休?

对适婚男女而言 彩礼意味着什么

1990年出生、杭州本地人、家里两套房,小吴的条件让他在婚恋市场称得上佼佼者。他曾有一次给付百万彩礼的经历。

“女方在互联网大厂工作,是温州人。”谈起前女友,小吴仍觉得她是优秀的女孩,会挣钱、学历高、自律上进,家庭条件也不错。

只是,小吴没想到谈婚论嫁时,前女友会提出要100万元的彩礼。身边的杭州本地朋友一般出十几万到几十万元的彩礼,第一次听到百万彩礼的要求时,小吴和小吴的父母是不能接受的。

“女方和我说,温州人讲究排面,100万是正常数额。”小吴在了解到对方家乡的习俗后,选择妥协,“她也承诺带100万嫁妆来,彩礼加嫁妆一共200万都会放在小家。”

彩礼谈妥了,可感情已生矛盾,小吴和前任最终还是分开了。在彩礼问题上,小吴信奉“只要对方值得,需要这份保障,我又付得起,就会给”。

“彩礼就像给女性的生育、失业补偿。”山西人小朱同样秉持着该付彩礼的态度,但他觉得彩礼数额需“适可而止”,“男性也怕遇到‘捞女’,婚后一两个月就离婚还不返还彩礼(的话),血本无归。”

24岁的大学生小金即将迈入婚姻殿堂,她向男友要了15万元的彩礼。“我是山东人,男友天津人,毕业后打算去天津生活。”小金说,此前,自己担心过两人会不会因为彩礼闹掰,“彩礼金额可以商量,如果男方打算彩礼一分不给或者比我预期数额少很多,就直接分手、各回各家好了。”

彩礼,在小金看来,是给女性的安全感和尊重。“彩礼由双方家庭共同商定,双方同意就好。”小金强调,自己属于远嫁,必须要彩礼,“如果我男友愿意去我家山东,他以后不方便照顾他的父母,我也愿意不要彩礼。”

高价彩礼因何而生?

“彩礼”古已有之,但近年来,彩礼数额不断攀高,一些地方形成明码标价的地域“行情”,攀比之风盛行。

西安交通大学公共政策与管理学院教授靳小怡从2008年起持续关注彩礼问题。“20世纪90年代后期,彩礼价值迅速攀升,不但货币化程度不断提高,彩礼数目也明显超过嫁妆。进入21世纪后,尤其近十几年,一些地区的彩礼数额和价值呈现爆炸式增长。”

2018年,在全国11省开展的百村抽样调查中,靳小怡发现,农村男性的婚姻成本均值是当年我国农村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的16倍,其中,彩礼占据婚姻成本的二至四成。同时,地区差异显著,表现出“西部重彩礼、东部重婚房”的特征。在东部,彩礼均值2.27万元,是当地年人均可支配收入的1.35倍;而在西部,彩礼均值2.8万元,是当地年人均可支配收入的2.59倍。对于东部农村居民尚可承受的彩礼,在西部却成为农村男性成婚的“拦路虎”。

北京市京师律师事务所权益合伙人、婚姻家庭律师魏绍玲也观察到,高价彩礼区域性明显,常表现为“家庭条件越差、子女负担越多,彩礼负担反而越重”的怪象。

“除了观念陈旧和攀比心理等因素,伴随城镇化推进,婚姻半径不断扩大,一些人以发达地区经济水平作为参照,希望借由彩礼改善家庭拮据状况,也人为抬高了农村地区彩礼成本。”魏绍玲说。

北京京师律师事务所家事顾问法律事务部主任许秋莉告诉记者,实践中彩礼的问题非常多元化。有些家庭已经不要彩礼了,有一部分是双方家庭在友好协商,完全自愿的情况下支付的。但是索要巨额彩礼、天价彩礼的情况导致男方家庭倾家荡产,甚至还背负债务的情况也时有发生。此类情况在面临分手或者离婚的时候矛盾就容易激化。

“高价”带来的

是保障还是隐忧?

作为缔结家庭的经济保障,高价彩礼能带来婚姻的幸福吗?

“高价彩礼是把女性进一步物化了。”靳小怡说,高价彩礼并不意味着女性地位的提升,带来的是社会不同群体的利益普遍受损,并降低了结婚率和婚姻质量。“一方面,高额彩礼成为普通家庭难以承受的经济负担,往往会导致婚前因彩礼谈不妥而拆散一对情侣,使有结婚意愿的年轻人结不起婚。另一方面,高额彩礼使因婚借贷普遍存在,婚后的经济负担往往导致家庭关系紧张,带来婚姻质量下降。”

在走访调研的过程中,靳小怡得知,索要高额彩礼的婚姻,离婚率和发生婚姻暴力的概率都更高。

近几年,浙江五联律师事务所高级合伙人张建齐接触过许多涉彩礼纠纷案件,“往往是收受彩礼后不久,男女双方分居或一方外出打工,从分居到分手。分手时,女方一般拒绝返还彩礼,而男方不得不拖着不离婚来要挟,双方一直耗着,导致婚姻关系名存实亡、双方都不幸福且背上沉重负担。”张建齐说,这种情况在偏远地区,特别是乡村频繁出现,双方通过媒人介绍,感情基础差、分手情况多,最后都或多或少涉及彩礼纠纷。“由于金额较高,动辄几十万,对于低收入家庭不是小数目,一旦婚姻破裂,男方往往想着怎么让对方把钱还回来,不然,会导致沉重的债务负担,生活情况恶化,甚至有人走向极端。”

最高法拟出新规

禁止借婚姻索取财物

靳小怡认为,法律介入彩礼治理,既是社会经济发展的大势所趋,也是治理手段的一大进步。

根据最高人民法院“征求意见稿”第二条规定,禁止借婚姻索取财物。一方以彩礼为名索取财物,另一方请求返还的,人民法院应予支持。

“禁止借婚姻索取财物不等于禁止彩礼,而是为了遏制借结婚之名行索取财物之实的行为。”魏绍玲解释说,给付彩礼及接受彩礼一方均具有自愿缔结婚姻的主观愿望,而借婚姻索取财物中,给付一方有缔结婚姻的愿望,索取一方并无缔结婚姻的愿望,“但主观意愿很难被外人知晓,所以一般根据在给付彩礼后的行为来判定”。

“治理的是高价彩礼,而不是否认彩礼的礼俗传统。”靳小怡说,高价彩礼并非一个绝对值,应因地制宜。上述征求意见稿也明确了判断彩礼数额是否过高的标准,即参考彩礼给付方所在地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给付方家庭经济情况等事实,并结合当地习俗确定。

南京师范大学法学院教授、博士生导师陈爱武认为,想要从根本上治理高价彩礼,还需要提高女性地位,只有男女真正平等,才能有以感情为基础的婚姻。同时,要发展农村经济,让农村或偏远地区的人能够通过发展农村经济获益并且富裕。规制高价彩礼不能采取“一刀切”的手段,要使用柔性政策,通过政策宣传和产业扶持等方式进行规制。

版权所有 ©2023 福建日报 fjdaily.com 闽ICP备15008128号
中国互联网举报中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