N海都记者 周婉怡 陈逸之/文 毛朝青/图
小区健身场地“软硬件”应该如何升级?怎么让山区的孩子共享优质的教育资源?如何推动福州创新氢能产业?……福州市第十六届人民代表大会第三次会议正在召开,来自全市各行各业的市人大代表聚焦福州经济发展、科技创新、民生福祉等重要领域,积极建言献策,齐心谋发展,合力议民生。
让山里娃共享优质资源
近年来,国家强调要全环境全要素育人,培养德智体美劳全面发展的社会主义事业接班人,五育并举德为先。目前福州市正在全力推进省级“大中小学思政教育改革创新实验区”建设,打造福州特色的“大思政样本”,永泰县积极融入福州改革创新实验区建设,全力推进学习宣传教育、思想政治理论课、大中小学德育、家校社网协同育人四个一体化建设。
在福州市人大代表、永泰县同安中心小学教师黄彩云看来,“环境育人”的环境要素远不只是课堂环境、学校环境,课堂以外的时间、学校以外的场景同样不能缺位。近年来,永泰县中小学生校外劳动教育、研学旅行、综合实践目的地主要集中在县内外各民办基地,与公办基地相比,民办基地在课程设置、组织管理、安全保障方面有不小的差距。
黄彩云介绍,福州市中小学生综合实践中心日前正式开营,基地位于永泰县塘前乡赤鲤村,可一次性容纳1500余名学生学习、训练和生活。中心的主要职责是开展中小学生综合实践活动,承担中小学生对外交流、假期活动等校外教育工作。但目前,该综合实践中心服务对象仅限于市属中小学学生。
黄彩云建议市政府组织相关部门共同协调,将福州市中小学生综合实践中心以教育帮扶模式,把服务对象辐射至永泰县中小学,减轻山区家长的经济负担,让边远山区的孩子有机会共享优质的教育资源。
提升居民健身场地质效
近年来,福州大力落实中办、国办《关于构建更高水平的全民健身公共服务体系的意见》,各级政府均对建设城市社区15分钟健身圈作出部署,通过利用公园边角、校园场馆等措施,不断探索“健身去哪儿”难题的解决之道,但仍存在健身器材同质化严重、居民健身需求与场地布局不相匹配等问题。那么,福州应该如何提升居民健身场地质效?福州市人大代表、福建春伦集团有限公司董事长傅天龙提出相关建议。
在更有效地盘活存量资源方面,傅天龙建议画圆15分钟健身圈,首先必须着眼实际,有效盘活居住小区健身设施、各级体育场馆、学校校园等存量资源。其次要广泛调研,听取居民的意见建议,考虑到大部分居民的需求,对原有场地进行改造升级,既破解“场地之困”,更能提升居民运动体验。除了中小学,建议大中专院校也能够在非教学时段和地点,以更大力度、更长时段开放学校体育场地(馆),方便市民入校运动锻炼。
福州目前有不少15分钟健身圈场地,尤其是居民小区存在设施器材同质化现象。在未来健身场地“软硬件”升级的过程中,建议考虑到特殊群体使用场地设施的需求,为儿童消除安全隐患,为老年人提供低强度、高安全性的锻炼指导,为残疾人创造无障碍体育环境,让更多人愿意走出家门,积极参与健身锻炼活动。
目前福州健身市场蓬勃发展,但数量和密度远未饱和,比如除了个别高级酒店外,社会上具备恒温游泳池的场地少之又少,中小学生的需求无法得到满足。傅天龙代表提到,可以出台激励政策,鼓励民间力量结合市场需求,投资兴建个性化、差异化、年轻化的健身场馆。
乡村要振兴须“两手抓”
“回乡五年,我一直觉得自己是很幸福的返乡创业青年,其实不只是我,周边做林下经济、做线上电商的,大家的返乡事业都开展得如火如荼,这也说明了永泰的各项扶持工作很有力、很到位,乡村也到处一片干事创业、生机勃勃的景象。”福州市人大代表、永泰县同安镇占柄村村主任助理、卢峰茶业农民专业合作社社员卢贵云说,乡村要振兴,要始终抓住“做好产业文章”“做好人的文章”这两个核心要点。
在做好产业文章上,卢贵云提到,首先要对特色农产品区域布局进行统一规划,建立专门的机构进行管理。加快闽台农业产业融合的步伐,设立推动两岸产业融合发展的专项扶持资金,主要用于两岸产业交流项目的组织实施、各类产业融合资源的集聚、人才队伍建设及产业创新服务能力建设等。同时,对成功申报省级以上台湾农民创业园、闽台农业融合发展产业园和国家级现代农业产业园,以及在全国全省同类园区评比中排名前列的,分别给予奖励。
卢贵云认为,加强科技赋能是乡村振兴不可缺少的“养料”,去年,农业农村部茶叶指导组专家在永泰设立工作站,对茶产业的发展有很强的推动作用。
卢贵云建议,不仅要出台动员激励人才返乡下乡为主题的乡村人才政策,培训适合新农村生产需要的新型农业人才,还要积极倡导退休人员返乡。在湖南、江西等地已出台相关政策,鼓励退休公职人员回乡村服务,既满足了退休人员的情感因素,也为乡村填补了各类人才。
创新发展榕城氢能产业
氢能是一种来源丰富、绿色低碳、应用广泛的二次能源,对构建清洁低碳安全高效的能源体系、实现碳达峰碳中和目标,具有重要意义。如何推动福州创新氢能产业,打造一个清洁、高效、可持续的能源未来?福州市人大代表、福建省股权和创业投资协会会长颜新永提出了相关建议。
颜新永认为,福州市在发展氢能产业方面具备广泛的潜力,实现可持续发展,市场推动和规模化应用是关键。政府有关部门可以通过制定激励政策促进氢能汽车的市场应用,包括购车补贴和道路通行优惠等,以提高消费者对氢能汽车的认可度。同时,着重建设更多的加氢站,确保城市具备完善的加氢基础设施,从而推动氢能交通的规模化应用。
产业园区规划是推动氢能产业整体发展的有效手段。建议规划并建设专门的氢能产业园区,提供优质的产业环境,通过吸引上下游企业入驻,形成产业集聚效应,推动氢能产业的协同发展。在园区内提供支持服务,促进企业之间的创新合作。
技术创新和人才培养是氢能产业持续发展的基础。鼓励氢能技术创新,建立氢能研究机构和实验室,并推动企业与高校、研究机构深度合作。通过培养高层次人才,如氢能工程师和技术专家,提升本地氢能产业的创新能力。
同时,颜新永提出,要通过国际交流,提升福州氢能产业在全球的知名度。同时,建立本地氢能品牌,增强产品的国际市场竞争力。
政策支持与监管是氢能产业健康发展的保障。颜新永表示,制定明确的氢能产业政策,包括财政激励、减税优惠等,为企业提供稳定的经营环境。建立健全的监管机制,确保氢能产业的良性发展。加强与高校和科研机构的合作,建设新能源技术创新中心,将有助于支持本地企业在新能源领域的研发和创新。通过技术创新,推动福州成为新能源技术的领军者。
推进人形机器人产业布局
随着科学技术更新迭代,机器人行业不断发展,相关产业链逐步深化。其中,集人工智能、高端制造、新材料等先进技术于一体的人形机器人有望成为又一项颠覆性产品,深刻变革人类的生产生活方式。
面对这一新兴产业,福州可以怎样“抢占先机”?福州市人大代表、福建宏宇电子科技有限公司教授级高工、董事长游雄峰提出建议。
游雄峰表示,可以预见,未来每个家庭都将有机会拥有人工智能人形机器人,特别是养老型保姆机器人。“让人工智能人形机器人在各种复杂环境下灵活操作,以便提供高质量陪伴和护理服务,这一远景令人期待。”随着相关市场的成熟和核心部件的量产,人工智能人形机器人的价格将会下降,其巨大的市场需求也将带动相关产业发展,促进地方经济高速高质增长。
游雄峰认为,福州作为数字中国建设峰会的举办地,近年来在数字经济方面取得高速发展。推动福州人形机器人产业高质量发展,有利于培育形成新质生产力,高水平赋能新型工业化,有力支撑现代化产业体系建设。
因此,游雄峰建议,福州可以在人形机器人产业上早布置、占先机。福州可以引进人形机器人头部企业或者整机厂落地福州,鼓励扶持相关配套科创产业链,推进人形机器人产业规划布局。同时,布局人形机器人的科研、人才培养和产业发展。加强人形机器人相关学科专业人才培养,创新产学研合作培养模式。
游雄峰还建议,政府可出台系列扶持人形机器人产业发展的政策,鼓励企业对人形机器人技术开发类的科研项目增加经费投入,激发企业投入研发的积极性。把握先机抢先制定相关行业标准,制定推进人形机器人应用商业发展所必需的指标和标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