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MA04版:焦点 上一版 下一版  

薅证达人 真是能人?

有人称一年多拿到300多本证书;专家表示,证书并非多多益善,能力最有说服力

N北京青年报 半月谈

中国青年报 工人日报

“手上的证书装订起来,比一本教材都厚。”一名自称“薅证族”的网友说。记者注意到,近期一些“薅证族”在社交媒体上分享自己的拿证心得,有人称在一年多的时间里先后拿到345本证书。

近年来,出于落户、子女入学、就业、升职加薪等目的,不少大学生和职场年轻人热衷考证,甚至什么证书“含金量”高就考什么,难免浪费大量精力。而“考证经济”大热的同时,一些单位和机构通过广告造假、证书造假、培训造假等套路,违规组织培训、评价、颁发证书,涉嫌欺骗欺诈。

专家提醒,证书并不是越多越好,“镀金”不能仅仅指望证书,更须练“内功”,在科学规划的基础上理性考证,有针对性地提升实际工作能力更为重要。

3个多月“薅”50多本证书

涉及心理学、法律、医学多领域

蒋玖(化名)告诉记者,她从事职业规划方面的工作,平时会对接大学生、高中生等客户。她发现在申请留学或读研深造时,他们除了在意自身学术水平等硬指标,还很关心各种软实力。蒋玖说,她的很多客户都表示希望能考取更多的证书,给简历添彩。

自己考证以了解各种证书的获取途径,成为了蒋玖“薅证”的契机,她说,从2023年7月底至10月底,她已经“薅”到了50多本证书。

蒋玖获取的证书涉及心理学、商务营销、新媒体运营、法律、医学等多个领域。除了分享自己的证书外,蒋玖还会发布一些获取证书的教程。

去年8月,蒋玖称她“薅”到了一份国际知名大学医学院的证书。该证书开头印有该医学院的院徽,证书中用英文写道:兹证明蒋玖参加了2小时的《患症后的健康:癌症患者的初级护理》课程,并以此证明其可以获得相应项目的学分。证书末尾还有该学院医学继续教育负责人的签名。蒋玖说,这份证书是通过学习平台在线学习获取的,获取过程中也不需要花钱。

获证门槛参差不齐

部分证书含金量低

除了在线学习平台,蒋玖也会在多种多样的网站上“薅证”。她此前发布了一份食品安全类学习证书,称这份证书来自一个“在线设计各种安全标志和安全标识的购物平台”的免费测试,只需要提供姓名和邮箱,就可以在44个相关主题中进行答题。蒋玖展示的证书显示,该平台确认其成功完成了网站上的“食品安全”主题在线问答测试。

“我‘薅证’的目的是想为我的客户服务,所以我还是尽可能有目的地去选择更有含金量的证书。”蒋玖表示,她最看重在线教育平台以及课程内容本身的质量,“一些由大学自主开发的在线教育平台发布的课程资源质量相对较高,有些国际知名高校自己开发的继续教育平台,不但有在线课程,甚至还有线上研讨会,可以进行交流”。

蒋玖表示,证书获取的门槛参差不齐,有一些证书只需要看相应的课程视频后,完成几道测试题就能获得。课程所需时长从一两个小时到一两天不等。

“有一次,我想要考取一份法律方面的证书,在线平台提供了系统的课程,讲课内容很详细。最后考试拿证时我发现,我要完成近60道题,正确率要超过80%。第一次考试就没能通过。”蒋玖说,平台规定她首次落榜后24小时就要再次参加考试,准备的时间很短,重新考试后,她发现题目都是新的,知识点也很密集。“这本证书算是拿得比较艰难的一个了。”

但她也坦言,在“薅证”的过程中,也遇到过一些“注水”严重的证书,“我曾接触过一个关于个人理财的证书,只需要看视频就能直接拿到,我觉得这样的证书含金量不高,就没有分享”。

有人为补助“薅证”

也有人只是猎奇

“薅证”达人郭先生在一年多的时间里分享了345本证书。

郭先生表示,为了能提升自己的能力,他在去年9月开始尝试“薅证”,从此一发不可收拾。

郭先生的社交平台发布了很多在线教育机构颁发的证书。比如他曾考下了杭州市红十字会颁发的“红十字救护培训(普及)证书”,这在他看来能在危急时刻救人一命。他还考下了江门市职业训练指导中心颁发的“蛋糕卷”课程证书,这类证书在他看来虽然学到的是入门知识,但能给很多没有一技之长的人带来更多的工作机会。

相比蒋玖,郭先生还会“薅”走很多机构的会员证。去年9月,他办理了某工程类协会的会员证。在社交平台上,郭先生说他在该协会的网站上登记了信息,虽然网站提示办证要收费,但他先点击取消缴费后,网站仍然给他颁发了会员证。郭先生称,该会员证还可以在学会的微信公众号上进行验证。

此外,郭先生还会“薅”一些他称之为“千奇百怪的证书”。他曾展示过一份“巴雷特警务硕士证书”,证书上显示的颁发方为“巴雷特大学”。但实际上,这所大学是一款外国电子游戏的粉丝创办的,获取这份证书的门槛包括发送一份“射击成绩达标”的证明,这份证明是出自各种射击类电子游戏的虚拟射击成绩。

“我们有一个‘薅证’的群,里面有300多人,大家会互相分享如何考取证书,也会分享各类证书的用途,比如有些证书考取后可以领取人才补助,有些证书有利于获得相关优惠等。我感觉群里大部分人‘薅证’的目的是提升自己的能力,也有一部分人是抱着猎奇的心态在做这件事。”郭先生说。

郭先生表示,他也遇到过一些依靠销售证书牟利的机构,“这些机构一般注册在境外,希望学生能够花钱买证书。但实际上这类证书没有什么价值”。

声音

提升解决问题的能力

比“薅证”更有意义

对于证书能否作为衡量个人能力的评判标准,中国教育科学研究院研究员储朝晖表示,“证书和能力可能在一定程度上有相关性,但如果是想要求学深造和求职的话,有相关足够的证书就可以了,不是说多多益善。比起考一些证书,年轻人把目光瞄准到一些实际问题,提升自己解决问题的能力,去解决真正的问题,这是更有价值与意义的。”

北京一公司的人力资源经理告诉记者,在她看来,求职者的证书并不是越多越好。“一个人精力毕竟有限,这么多证书显然不可能每个都是花至少几个月准备考下来的。所以这些证书大部分都不会有太高含金量,结果反而可能不会给招聘者留下好印象。”该人力资源经理表示,求职者的简历中最有说服力的内容并不是证书,而是其参与、主持过的项目,以及发表出的成果,“这些东西最能证明一个人的学习能力以及将所学到的东西付诸实践的能力,一个好的项目可能比几十份证书更有说服力”。

□链接

六成受访者 称是为了缓解职场压力

考证被不少年轻人看作职业发展中必须要做的事。中国青年报社社会调查中心此前通过问卷网,对1515名职场人进行的一项调查显示,64.9%的受访者坦言考证是为了缓解职场压力,给自己创造更多机会;45.8%的受访者觉得是因为缺乏明确的目标,为考证而考证;44.0%的受访者认为是受培训机构宣传引导,是一种盲目行为。

调查中,89.0%的受访者认为证书对自己的职业发展有帮助,24.6%的受访者认为有很大帮助。交互分析发现,工龄1~3年的受访者认为有帮助的比例更高(93.0%)。

调查中,46.9%的受访者表示自己是为了不断学习,有规划地提升业务技能;23.7%的受访者表示是职业晋升的硬性要求。

有受访者表示,考证热的现象不够理性,应该把更多精力放到实际技能的提升上,“证书是锦上添花的,不能本末倒置”。

有专家认为,盲目考证,并不能给人带来未来的安全感,往往是“后路”越铺越多,对“前路”却越来越迷茫。职场生涯中,最重要的是作出理性务实的职业规划和人生选择,有针对性地提升实际工作能力。

版权所有 ©2023 福建日报 fjdaily.com 闽ICP备15008128号
中国互联网举报中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