N福建日报
海都记者
林涓 陈逸之
省政府工作报告指出,2024年福建省将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指导,全面贯彻落实党的二十大、二十届二中全会和中央经济工作会议精神,持续推动经济实现质的有效提升和量的合理增长,厚植绿色底色,增进民生福祉,保持社会稳定,奋力推动中国式现代化福建实践取得新突破。
今年经济社会发展的主要预期目标是:全省地区生产总值增长5.5%左右;固定资产投资增长5%左右;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增长6.5%左右;出口增长5.5%左右;城镇调查失业率5.5%左右;居民消费价格涨幅3%左右;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与经济增长同步;粮食总产量507万吨以上;按序时进度完成国家下达的单位地区生产总值能耗下降目标。
全面提升产业体系现代化水平
推进新型工业化。引导每个县域做强1~2条重点产业链。滚动推进省重点技改项目1000项以上。培育壮大战略性新兴产业,前瞻布局未来产业。新增国家级专精特新“小巨人”企业50家。
做强现代服务业。推动更多金融资源用于促进科技创新、先进制造、绿色发展和中小微企业。建好国家物流枢纽城市和国家骨干冷链物流基地。
发展高质高效农业。确保粮食播种面积稳定在1253万亩以上。加快推进特色现代农业高质量发展“3212”工程。深化农村三产融合。
加快建设两岸融合发展示范区
共建共享促进社会融合。建设台胞社会参与实践地、求学研习集聚地、宜居宜业首选地、涉台司法服务优选地。优化在闽台胞子女申请就读中小学和公立幼儿园流程,扩大高校对台招生规模。拓展台湾居民居住证应用场景,扩大台湾地区职业技能资格直接采认范围。
互惠互利促进经济融合。依法依规放宽台资台企市场准入限制,完善台胞台企权益保障协调联动机制。高质量建设涉台园区,促进闽台经贸合作提质增效。
常来常往促进情感融合。办好第十六届海峡论坛、第十二届海峡青年节等活动,推动闽台青年社团和中小学校结对交流。加强闽台历史文化、南岛语族文化等研究,开展民间艺术、地方戏曲、体育文艺等双向交流。
先行先试促进全域融合。打造厦金、福马“同城生活圈”和平潭两岸共同市场先行区域,加快建设泉州和漳州世界闽南文化交流中心、三明海峡两岸乡村融合发展试验区、莆田妈祖文化中心,发展龙岩和三明客家文化对台交流项目,支持南平打造生态文旅产业对台合作品牌、宁德打造闽台新能源汽车智造基地。
努力让老百姓过上更好的日子
促进就业增收。城镇新增就业50万人以上、失业人员实现再就业10万人以上。全力保障高校毕业生等青年、退役军人、农民工稳定就业。
建设教育强省。推进150个公办幼儿园改扩建项目,新增公办义务教育学位4万个,组织优质高中对口帮扶100所县域高中。推动中职、高职、职教本科贯通衔接。支持有条件的学校建设“双一流”高校和学科。
守护人民健康。推动优质医疗资源扩容下沉和均衡布局,健全分级诊疗服务体系。推动中医药传承创新发展,加快县级中医院“两专科一中心”、共享中药房项目建设。推动公共卫生服务能力提升,加强全省传染病监测预警体系建设。
加强社会保障。健全企业年金、职业年金制度,继续提高城乡居民基础养老金。推进养老事业和养老产业协同发展,新建400个示范性长者食堂、50个嵌入式养老服务机构。加快构建普惠托育服务体系。
发展文体事业。传承弘扬红色文化,活化利用八闽优秀文化,促进文化市场繁荣。做好档案、地方志、参事、文史工作,提升新型智库服务决策能力。推动全民健身,打造“八闽名赛”。
奋力打造美丽中国先行示范省
持续打好污染防治攻坚战。深化闽江、九龙江流域综合治理。新增城市污水处理能力每日19万吨,县级城市黑臭水体消除率达80%以上。深化重点海湾综合治理,推进提水式海水养殖和网箱养殖整治。强化危废处置和农村污水处理,全域推进“无废城市”建设。
持续加强生态保护修复。支持环武夷山国家公园保护发展带建设,推进木兰溪下游水生态修复与治理。提升森林质量322万亩,治理水土流失150万亩。
持续推进绿色低碳发展。健全减污降碳约束机制,统筹推进重点行业碳达峰,推进碳排放权、排污权交易。
守住高质量发展的底线红线
筑牢安全发展防线。加强重点领域隐患排查整治,坚决遏制重特大事故发生。严把从农田到餐桌、从实验室到医院的每一道防线。提升灾害预警、组织动员、应急处置、灾后恢复能力。
筑牢风险防范屏障。坚决守住不发生系统性风险的底线。切实维护政治安全。防范能源安全风险、防范化解金融风险、房地产风险、地方债务风险。
筑牢社会治理根基。推进常态化扫黑除恶斗争向纵深发展。积极开展“四门四访”、信访评理等工作,妥善处理新就业形态劳动者权益保护等矛盾纠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