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A02版:要闻 上一版 下一版  
下一篇

助力乡村振兴“加速跑”

全面推进乡村振兴如何找准切入点和突破口,人大代表们带来“金点子”

省人大代表兰玲星

省人大代表张香春

N海都记者

陈逸之 林涓

全面推进乡村振兴是新时代建设农业强国的重要任务。如何找准切入点和突破口,加快农业农村现代化,进而推动中国式现代化建设?在今年省两会期间,人大代表们带来“金点子”,助力乡村振兴“加速跑”。

省人大代表兰玲星:

加快数字乡村建设

壮大新型农民队伍

党的二十大报告指出,全面推进乡村振兴,坚持农业农村优先发展,加快建设农业强国。2023年,中央“一号文件”再次强调全面深入实施数字乡村发展行动,加快农业农村数字化转型发展。

省人大代表、福安市穆云畲族乡王楼村党支部书记、村委会主任兰玲星在走访调查中了解到,当前,我国乡村数字基础设施建设已取得初步成效,宽带覆盖率、移动设备及互联网覆盖率大大提升,村村通宽带成为现实。乡村物流体系不断完善,乡村新业态发展条件更加成熟。

“不过,部分地区数字乡村基础设施仍无法适应农业农村现代化的需要,成为农村经济社会发展的掣肘。农村人才大量外流,新型职业农民成长速度慢,也使数字乡村建设缺乏必要的人才支撑。”兰玲星表示。

对此,兰玲星代表提出建议。一是优化乡村网络基础设施建设,补齐短板。应重点完善乡村4G基站建设,合理布局5G基站、光纤宽带、物联网设施,重点提高偏远地区网络覆盖率。加快乡村传统基础设施数字化、智能化改造。

二是集中主要力量切实提高农民数字素养,壮大新型农民队伍。健全新型农民培训体系,理清新型农民培育路径,实现农业教育、科学研究和技术推广相结合的“三位一体”培训模式,为新型农民培育指明方向。同时,分类培训乡村人才。青壮年农民、高校毕业生、创业致富带头人及返乡农民工作为新型农民的中坚力量,应提高培训的专业度与科学性,与户外体验课相结合,满足其个性化需求。

三是多元协同加强数字人才队伍建设。数字乡村高质量建设需要多元主体协作配合。政府牵头加大宣传力度,让农民“主动”触网;完善乡村社会保障体系,为返乡青年营造良好环境。相关数字企业战略定位应兼顾农村、农民所需,特别要注重适老化与无障碍改造。

省人大代表张香春:

加强区域交通建设

打通“两小时经济圈”

省人大代表、三明市大田县茶农张香春十分关注创造乡村振兴的“新密码”。

在此次省两会期间,张香春代表带来了两个与大田县民生息息相关的建议,希望通过交通提升与环境整治助力乡村振兴。

张香春表示,2017年8月,省发改委编制完成《福建省中长期铁路网规划修编》,其中南昌至厦门(福州)高速铁路规划为双线时速350km/h客运专线。目前,经中铁四院对南昌至厦门(福州)高铁途经大田方案进行前期深度研究,初步形成推荐线路方案并完成专家评审:即经三明北站、尤溪县新阳镇后,进入大田并在大田设站,再入德化县境内。该线路方案最大限度兼顾各方,线形更为顺畅,里程大幅缩短,有利于降低施工难度,减少施工量,减轻环境影响。

鉴于大田县地处内陆与沿海的“结合部”,为闽西南经济协作区连接内陆地区和闽南沿海的重要节点,交通基础设施与周边县(市、区)相比差距较大,为此,张香春建议,省有关部门及省政府在昌厦(福)高铁线路研究中,支持规划途经大田,并在大田设站,以满足全县42万人口生产生活需求,促进闽西南经济协作区“两小时经济圈”建设,为加快区域交通一体化、经济一体化提供更加顺畅、更加便捷、更加高效的运输通道保障。

除此以外,张香春认为,生态振兴也是乡村振兴中至关重要的环节。“大田县作为九龙江流域源头之一,提升其水质和水源涵养能力,是保障下游饮水用水安全的重要因素,是流域环境保护的关键环节,具有极大的生态环境和社会经济效益。”张香春代表建议,省级流域资金增加九龙江流域生态保护补偿资金,支持九龙江流域水污染治理工程建设和运维,特别是大田县,不断扎实推进九龙江源头生态环境保护与修复工作。

版权所有 ©2023 福建日报 fjdaily.com 闽ICP备15008128号
中国互联网举报中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