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MA06版:焦点 上一版 下一版  

配合贷个款,就能“躺赚百万”?

警方破获一起涉案6000万元的房贷诈骗案,揭开“职业背债人”现象背后的风险

日前,上海警方披露了破获的一起涉案6000万元的房贷诈骗案。此案中,“背债人”、黄牛、房产中介、贷款中介、银行职员等轮番登台,合作演绎了一场利用“背债人”买房骗贷套利的戏码,最终,34名嫌疑人被警方抓捕归案。

“1个月到手百万”“3到6个月,到手500万”……记者调查发现,目前,社交平台上仍有不少黄牛,通过私信等方式,以利诱揽“背债人”。而在这看似短期可以获取暴利的背后,暗藏深坑,有人背负数百万贷款后被中介一脚踢开,有人被骗取身份证、银行卡等信息,进行违法犯罪活动。

记者了解到,“背债”早前主要存在于信用贷等领域,但最近几年开始入局房贷。河南理工大学副教授郭明杰认为,背债人现象存在多重负面影响,会导致金融系统中不良贷款增加、加剧房地产市场的不稳定性、加剧社会不平等、且会涉及法律风险等。

“背债人”:承诺可获贷款的60%,最终只拿到一万

李先生是上海房贷骗贷案中的“背债人”之一。

李先生告诉警方,2019年年底,他经黄牛介绍到上海从事“背债”业务。黄牛承诺,在他名下过户一套房产,房贷下来后,李先生可以拿走贷款金额的60%,年收入只有三四万元的他,面对巨额的回报,欣然同意。按照中介要求,夫妻俩在上海新办了银行卡和电话卡,并将相关材料交给中介后,便回老家等通知。

在选定好李先生这位“背债人”的同时,中介也在寻找合适的房产。

上海的徐女士,因资金周转,急于出售位于青浦区的一套199平方米的顶层复式房。因为该房屋地处偏僻,且面积较大,在挂牌后一直无人问津。后来,房产中介沈某主动找上了她。

徐女士说,当时沈姓中介称,他们公司要以员工的名义,把房产收下来。因为公司需要资金,不能把钱用到首付款上,所以需要她配合把房子的评估价做高。

双方谈拢之后,李先生再次被中介喊到上海,双方配合签订了房屋买卖合同,并办理了申请房屋贷款的相关手续。

警方查实,实际价值只有253万元的房子,被评估为550万元,最终从银行贷出了357万元,除了徐女士应得的房款及缴纳的各类税费外,中介仍获利85万元。这些钱,最终被房产中介、贷款中介、黄牛等人瓜分,而李先生只拿到了一万元。

警方对当地房屋成交价明显虚高的交易进行了梳理,发现有11套房产涉嫌贷款诈骗,涉案总金额超过6000万元。警方调查发现,要完成这一系列非法交易,仅靠房产中介,是不可能的。

2023年6月,警方将涉案的34名犯罪嫌疑人抓捕归案。据房产中介沈某交代,能顺利申请到贷款,都是由贷款中介通过做假材料和买通银行放贷的工作人员,完成高评估套取的。

调查:黄牛发“月入百万”广告揽客,看上癌症患者

类似李先生的“背债人”,都是冲着黄牛许诺的“躺赚百万”而加入的。

黄牛蓝旭东的朋友圈里,发布了大量招募“背债人”的消息,多数消息都配上了一张副驾驶座位摆放的数十万元现金的照片。

“直背400(万),纯白户、花户都行,年龄25到45岁”“做商品房,一个月到手40万,后期可以配大额企业,300(万)到400(万)”。2023年12月底至今年1月初,蓝旭东每隔几天,就放出一条类似的消息:“年前最后一批,赶上能过个肥年。”

1月7日,蓝旭东在看过记者的征信报告后,称有个“口子”(贷款渠道)适合做:河北一套别墅,背完能拿到200万左右,如果后期愿意配合,还能继续做企业贷款,挣更多的钱。

蓝旭东表示,最好是找癌症患者或者老光棍,他们需要钱,背完债后,放款方也拿他们没办法,“但年轻人愿意背债的不多。”

河南南阳的梁女士曾被骗去背债,她告诉记者,她曾与十多位背债者接触,发现大多数人年龄在40岁以上,有些人甚至头脑都不清楚,也被安排做贷款。操作方会根据他们各自情况做不同类型的贷款,“就是把人圈起来,能贷多少是多少。”

危害:

暴利诱惑背后暗藏深坑

给“背债人”过户房产骗贷,背后有多深的坑?

1月8日,河南郑州一位房产中介告诉记者,给“背债人”过户房产骗贷,至少有三层获利空间。第一层是通过提高评估房价的手段,“零首付”或者“负首付”买房;第二层是房子到手之后,就可以申请装修贷,装修贷一般是20万到30万元,操作得当的话,可以同时拿到两三家银行的装修贷款;第三层则是“背债人”有了房子之后,银行会认为他有资产,个人信贷或信用卡的批复额度也会变高。

“背债的钱,不是这么好拿的,就去配合贷个款,人家凭啥给你二三百万。”一位黄牛表示,在实际操作中,“背债人”往往也处于利益链的最底层,被当作“工具人”使用,最终并不能拿到曾被许诺的巨款。

45岁的郭五书此前在老家洛阳靠做短工糊口。2022年,他经人介绍到郑州,说可以帮他贷几十万元,让他做生意用。郭五书在多月内数次到郑州配合贷款,可最终却未能拿到一分钱。

事后,当警方传唤他时,才得知这伙中介是在利用他的信息进行贷款诈骗。目前他的名下有160万元的逾期贷款,“如今,这些贷款都背在我名下,根本就还不起。”

在上海警方破获的房贷诈骗案中,背债人李先生除了背负了数百万的房贷未拿到黄牛许诺的金额外,还在不知情的情况下,被黄牛利用相关身份信息办理了数张大额信用卡,套现100多万元。案件中,其他背债人也遭遇了同类的情况。

专家:

加剧房产市场不稳定

应压缩政策套利空间

1月8日,郑州一位房产中介向记者介绍,由于房价下跌,市场低迷,导致高价购房的房东难以出手房产,特别是城市郊区的房子,在交易时,房东可能还要倒贴钱。这种现象下,出现了“背债人”入局楼市的情况,他们帮房东“解套”,并通过高评估的手段谋取利益。

日前,河南理工大学副教授郭明杰在接受记者采访时表示,从本质上看,“背债人”现象是一种扭曲的委托代理关系,卖房人通过合法手段规避风险,但是会对正常的社会秩序造成极大的伤害,如导致金融系统中不良贷款增加、加剧房地产市场的不稳定性、加剧社会不平等。因此,房地产行业调控首先应该压缩政策套利的空间,防止房地产市场过度泡沫化向金融体系传导,避免给经济带来伤害。

河南泽槿律师事务所主任付建说,根据刑法相关规定,以欺骗手段取得银行或者其他金融机构贷款,给银行或者其他金融机构造成重大损失的,构成骗取贷款罪。“职业背债人”作为违法环节中的重要一环,明知自己没有偿还贷款的能力,仍配合相关人员骗取贷款,不仅涉嫌犯罪,还需要承担偿还贷款的部分责任。

观点:

必须遏制这头“灰犀牛”

“职业背债人”是赤裸裸的骗取贷款、制造金融风险的行为,也是一种金融违法犯罪的新模式,通过内外勾结、虚构交易、虚估房价等手段实施金融诈骗。这样的操作若不被叫停乃至严惩,就会形成连锁反应,不断地放大当下的房地产风险,直接将房地产的风险加杠杆成为信贷风险、金融风险。对此,绝不能姑息纵容,必须做到早识别、早预警、早暴露、早处置,及时遏制这头“灰犀牛”。

要特别关注的是,非法中介将魔手伸向了那些文化水平不高,甚至处于社会边缘地区的弱势群体。这些非法中介从一开始就把“职业背债人”推进了火坑里。

所以,必须统一对于“职业背债”的认识,切断其背后的利益链条,既要重点打击非法中介,同时要严查银行等金融机构信贷内鬼,守住不发生系统性风险的底线。还要加大宣传,让弱势群体不要轻信“1个月到手百万”的虚假承诺,不要上了所谓“职业背债人”的招聘信息的当——滥用自身信用身份,后患无穷。

(文中蓝旭东、郭五书为化名)

(综合新京报、光明网)

版权所有 ©2023 福建日报 fjdaily.com 闽ICP备15008128号
中国互联网举报中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