N海都记者 吴雪薇
2024年1月30日,由中国社会科学院主办、中国社会科学院考古研究所承办的“中国社会科学院考古学论坛·2023年中国考古新发现”在京举行,揭晓了2023年中国考古新发现入选项目、入围项目和国外考古新发现项目。福建平潭县壳丘头新石器时代遗址群、四川资阳市濛溪河旧石器时代遗址、湖北荆门市屈家岭新石器时代遗址、陕西清涧县寨沟商代遗址、新疆吐鲁番市西旁唐宋时期景教寺院遗址、内蒙古巴林左旗辽上京皇城南部建筑遗址等6个项目入选“2023年中国考古新发现”。
贝齿纹陶器 标志先民审美觉醒
壳丘头遗址群位于福建平潭岛,位于平潭南垄村东北,地处山麓坡地,东距大海约3公里,北距大海不及1公里,包括壳丘头、西营、东花丘、龟山等遗址,是福建沿海年代最早的新石器时代遗址,也是闽台史前文化之源。2017年至今,经过多次发掘,取得重大收获。2019年被公布为第八批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该遗址群项目由中国社会科学院考古研究所、福建省考古研究院、厦门大学、平潭综合实验区博物馆共同发掘。
据平潭国际南岛语族研究院介绍,距今6000~4500年的台湾大坌坑文化被认为是南岛语族早期人群的代表性遗存,因平潭壳丘头文化与之存在诸多相似,福建沿海地区被认为是南岛语族早期人群形成和向台湾扩散的重要出发地。
1985年,福建博物院派出考古队,对壳丘头遗址进行首次大规模考古发掘,共清理出21个贝壳堆积坑和一座墓葬,出土石器、骨器、贝器、陶器等遗物200多件。出土的陶器中,最具特点的是贝齿纹陶器,标志着先民审美的觉醒。那时,生活在海岛上的先民们,就地取材,利用蚶类贝壳边缘的自然纹路,直接压印在陶坯上形成“贝齿纹”,然后进行烧制,形成具有鲜明海洋文化特征的生活器皿。根据碳十四测年结果,壳丘头遗址距今约6500年。
关联台湾大坌坑文化
揭示中华文明多元一体
通过这些纹饰、器型的比对,考古学家们发现壳丘头文化跟台湾的大坌坑文化有很多共性。两地出土的陶器都以粗绳纹、夹砂陶为主要特征,很多都印有相似的波浪纹、贝齿纹、指甲纹和刻划纹等,反映出两岸先民对大海的热爱与崇拜,是两岸先民共同的文化符号。
据中国社科院考古所相关人员解读,从学术价值与意义而言,壳丘头遗址群建立了东南沿海岛屿地区7500~3000年前考古学文化序列;同时全面揭露了中国东南沿海地区7000年以来的史前聚落形态及其变化发展规律;也反映出南岛语族早期人群多样化的生计模式兼具了大陆性和海洋性特征,而且这种特点贯穿7000年以来的各个时期。
南岛语族起源与扩散的考古学研究是探索中华文明海洋性的起源和早期发展的重要内容。中国社科院考古所表示,平潭县壳丘头新石器时代遗址群项目的发掘,意在以面向海洋的视野,揭示多元一体的中华文明形成和早期发展的宏大进程及其对周边地区的深远影响。
□相关阅读
2023中国考古新发现
全面立体反映早期人类社会图景
四川资阳市濛溪河旧石器时代遗址目前共包含11个具有相似文化堆积的遗址点,均分布在濛溪河上游两岸,主要文化层在河流的平水位线以下,为饱水状态下的特殊埋藏环境。
经初步研究,濛溪河遗址是一处世界罕见的保留大量石器、动物与植物遗存的旧石器时代综合性遗址,是国际旧石器时代遗址中展示人和环境关系方面最清楚、最系统、全要素的遗址。
规模庞大的史前水利系统
湖北荆门市屈家岭新石器时代遗址是以屈家岭为核心,包括殷家岭、钟家岭、冢子坝和杨湾等十余处地点为一体的新石器时代大型遗址,发现迄今规模最大的油子岭文化聚落以及多组因势而建、规模庞大的史前水利系统。
屈家岭遗址的考古工作,展示了长江中游地区大型中心聚落的规划理念、布局演变和社会结构传统,反映了长江中游不同于其他地区的文明路径,为考察史前水利社会的形成和发展、长江中游文明的起源和演进提供了关键样本。
黄土丘陵地区的商代大型聚落
陕西清涧县寨沟商代遗址已发现大面积夯土建筑基址、大型墓葬、小型墓地、铸铜遗存、一般居址点等不同功能的遗迹,密集分布在相邻山峁上,初步发掘揭示该遗址为一处面积约300万平方米的商代大型聚落。
出土的大量青铜车马器、兵器和玉器、骨器、漆器、龟甲与殷墟高等级墓葬物质文化相同,金耳环、铜蛇首匕、陶器则具有鲜明的地方特色,反映了黄土丘陵地区与商王朝之间密切的经济、文化交流,以及商王朝对周边地区的强烈影响。
国内外罕见的现存景教遗址之一
新疆吐鲁番市西旁唐宋时期景教寺院遗址是国内外罕见的现存景教遗址之一,具有十分重要的科学研究和文化遗产价值。
寺院(修道院)建筑保存较为完好,结构完整,出土了大批重要遗物,尤其是多语种文献,其数量达到876件(组),经初步识别,包括汉文、叙利亚文、粟特文、回鹘文等,为国内目前发现数量最多的景教及叙利亚语文献。
我国保存状况最好的古代都城遗址之一
内蒙古巴林左旗辽上京皇城南部建筑遗址是我国目前保存状况最好的古代都城遗址之一。考古工作者对辽上京皇城南部大型建筑遗址进行了考古勘探与发掘,发掘主要遗迹包括2座大型院落及其主殿、配殿等4座单体建筑。
结合文献记载,本次发掘的皇城南部大型建筑遗址规模庞大、位置显赫,可能与《辽史》所载的皇家寺院、孔庙、国子监、衙署等重要辽代早期建筑相关,为研究辽上京城址的建筑性质与功能分区提供了重要基础,也为研究中华民族共同体和统一多民族国家的形成与发展提供了重要资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