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A07版:谈天说地 上一版 下一版  
下一篇

立春啦!从此阡陌有春意

中国第一历史档案馆馆藏的《春牛图》

明代鞭春牛(王弘力《古代风俗百图》)

N新华 北京晚报 央视

不觉年,已去年;不觉春,已立春。2月4日16时27分将迎来二十四节气中的第一个节气——立春。立春后,天气开始回暖,大地渐渐苏醒,从此阡陌有春意。

立春何时到

和太阳有关

自古以来我国民间就有“数九”习俗,即从冬至起,每九天算一“九”,数“九九”八十一天,即为“出九”。从“一九”数到“九九”,冬寒就变成春暖了。

中国天文学会会员、天津市天文学会理事杨婧说,立春在每年公历的2月3日至5日。立春这一天要么在五九最后一天,要么在六九第一天,前者人们把它称为“春打五九尾”或“春打五九尽”,后者人们把它称为“春打六九头”。2023年12月22日冬至,数一数会发现,2024年2月4日是数九寒天当中的五九最后一天;最近一次的“春打六九头”是2022年的立春。

为何会出现“春打五九尾”和“春打六九头”这种现象?杨婧解释说,二十四节气是将地球绕太阳运行的轨道即黄道,以15度为间隔等分为24份,约定太阳从春分点起算,每隔15度为一个节气;运行一周又回到春分点,称为一回归年,共360度。

24个节气以角度均分,间隔时间平均应为15.2天,但实际上并非如此。这是因为地球围绕太阳运行的轨道是椭圆形,在运行过程中距离太阳的远近也不相等。当地球运行到近日点时(公历1月4日前后),速度较快,跨15度的时间短,每个节气14~15天;当地球运行到远日点时(公历7月6日前后),速度较慢,跨15度需要的时间延长,每个节气是15~16天。

经过测算,冬至、小寒、大寒这3个节气的总天数是45~46天,所以,从冬至开始数九,数到“五九尾”是45天,数到“六九头”是46天。由此看来,节气交节时间的早与晚,是决定“春打五九尾”还是“春打六九头”的主要原因。

春牛一打万户春

立春为二十四节气之首。《月令》中说:“立,建始也。五行之气,往者过,来者续。于此而春木之气始至,故谓之立也。”这也意味着立春这一天,万物复苏,开始新一年的四季轮回。

对于以农耕为基础的古代中国,立春是个大日子。这一天,是春气萌动的时间点,也是一年希望之所在。因此,在这一天,人们最重要的活动便是“迎春”。

经过后世不断的演变,鞭打春牛成为“迎春”仪式的重要内容之一。鞭打用泥塑成的春牛,以示不违农时,有劝农之意。当春牛被鞭打后,人们抢回打碎的土块,以祈六畜兴旺、五谷丰登,因此素有“春牛一打万户春”之语。

这项活动既有趣味性,又充满仪式感,而且符合古人重视农耕的思想,它迅速发展成为上至帝王、下至州县官吏和民众都参与的重要社会活动,一直延续了千余年。

春牛图里讲究多

在我国古代的各种立春传统民俗里,绘春牛图也是其中之一,表达了古人对风调雨顺的憧憬,体现了我国古代农耕文化和民俗文化。在清代,宫廷每年都要绘制春牛图,这也成为我国立春民俗的珍贵文化遗产。

中国第一历史档案馆馆藏的《春牛图》也称为《勾芒神牛图》,它绘于光绪五年己卯年。这幅已有一百多年历史的《春牛图》,让人感受到悠久的迎春习俗。

每一年的《勾芒神牛图》都是根据不同的天干地支,包括五行阴阳绘制的。牛头的颜色、牛尾的颜色、勾芒神和牛的站位,有各种各样的不同,但是它的核心只有一个,就是人们对丰收的祈盼。

春饼食得春滋味

除了热闹的鞭春牛,立春之日,旧时从宫廷到民间,每个人的舌尖都萦绕着一股清新的美味:春饼。

《明宫史》曾记载:“立春之时,无贵贱皆嚼萝卜,名曰‘咬春’,互相宴请,吃春饼和菜。”

清代《日下旧闻考》第一百四十七卷的“风俗(二)”中,收录了明代《燕都游览志》一条记载:“原凡立春日于午门赐百官春饼。”文中还收录了明代申时行的《立春日赐百官春饼》诗:“紫宸朝罢听传餐,玉饵琼肴出大官。斋日未成三爵礼,早春先试五辛盘。回风入仗旌旗暖,融雪当筵七箸寒。调鼎十年空伴食,君恩一饭报犹难。”

春饼如此受欢迎,它在做法上有何特别之处?清代中期的烹饪书《调鼎集》对宫廷中春饼的做法有记载:擀面皮加包火腿肉、鸡肉等物,或四季时菜心、油炸供客。又咸肉腰、蒜花、黑枣、胡桃仁、洋糖(白糖)共碾碎,卷春饼切段。

春倌春吏报春归

除了吃喝玩乐,立春之日,少不了诗词应和的雅事。特别在庙堂之上,这一天,一些大臣会给皇帝呈“春帖子”,以示贺春。

这一宫廷习俗自宋代开始,南宋周密在《武林旧事》中曾提到,“立春,学士院撰春帖子。帝、后、贵妃、夫人诸阁各有定式,绛罗金缕,华灿可观”。

根据《国朝宫史》记载,清代,如在新年之前立春,春帖子须在立春前20日恭进;若是新年之后立春,春帖子则在立春之日20天以后进呈。

经皇帝御览的春帖子,悬挂于养心殿东暖阁。同时,将上一年的春帖子换下,保存于懋勤殿。

皇帝也会亲自写春帖子。乾隆皇帝就十分热衷于写春帖子,他自己曾经说过:“岁岁随安室,亲挥帖子更。仍居养心殿,依例顺舆情。”

宫中写诗寓春到,民间也有自己的方式报春归。按照旧俗,每年立春的前一天,民间组织的鼓乐仪仗队担任引导,两人装扮成农人模样,身上贴有“春”字,分饰春倌、春吏,带着一对童男、童女,沿街高喊“春来了”。

立春之后,春天将一点点壮大,直到终有一天,驱走寒意,将春意写到每一个人的脸上。

南宋王镃(zī)的《立春》一语中的:“泥牛鞭散六街尘,生菜挑来叶叶春。从此雪消风自软,梅花合让柳条新。”读懂了这,也就读懂了古人对立春的浪漫期待,也就能明白立春在传统文化中的重要意义。

版权所有 ©2023 福建日报 fjdaily.com 闽ICP备15008128号
中国互联网举报中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