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MA04版:政经事 上一版 下一版  
上一篇

泉州市第一医院城东院区感染楼落成

平急两用,兼顾日常接诊及散发性传染病筛查与诊治;实现发热病人闭环管理;提升感染病患者的接诊服务能力和应对突发公共卫生事件的处置能力

泉州一院感染楼落成 (许群雄/图)

N海都记者 刘薇

通讯员 黄秋莹

2月2日,泉州市第一医院城东院区感染楼落成仪式举办。据悉,感染楼落成后,将进一步提升感染病患者的接诊服务能力和应对突发公共卫生事件的处置能力,为全市人民的身体健康和生命安全竖起一道新的屏障。

全力提升传染性疾病救治能力

发挥“哨点”医院监测预警作用

当天,市卫健委、市疾控中心、市发改委、市住建局、市财政局、市传染病防治医院等单位相关领导,泉州市第一医院领导班子等参加了落成仪式。

泉州市卫健委主任苏松炎表示,希望泉州一院全力提升传染性疾病患者医疗救治能力,分级分类组建不同感染性疾病的医疗救治团队或诊疗组,确保“召之即来,来之能战,战之能胜”;强化药械、诊疗检查设备的配备、储备,确保“有备无患”。

他同时指出,要科学合理做好病区开放的规划设置。根据学科发展需要和群众疾病谱变化等因素,科学合理确定不同亚专科床位配置标准、诊疗组分工和卫技人员配备方案,统筹考虑市传染病医院原有医务人员管理,深入融合实训,保持传染性疾病应急救治战斗力。

此外,泉州一院要充分发挥“哨点”医院监测预警作用。创新“医防协同、医防融合”机制,构建全方位、多层次、宽领域的多点监测预警机制,健全完善不同类型不同级别的传染病疫情和突发公共卫生事件分级应急响应机制,牵头组建传染病疫情应急救治专家组,强化与疾控机构交流互动,全面提升医防综合能力,确保应急时能第一时间响应。同时,要强化院感防控和独立病区“闭环管理”,严格做到“人流、物流、空气流”物理隔离。

日常接诊兼筛查传染病

实现发热病人闭环管理

据了解,作为泉州市补短板、惠民生的重要举措,感染楼建设是一项民生工程、民心工程、德政工程。在市委、市政府的关心支持下,该项目于2018年6月立项,按照公共卫生职能设置,用地面积为4511平方米,总建筑面积为6306.98平方米,是地上五层单体建筑,共设置床位99张,可实现发热病人挂号、检验、检查、取药、治疗、留观“六不出门”的闭环管理。

“感染病楼按规范设置,与泉州市各级医院的发热门诊和感染病科、疾控中心、市传染病医院等共同组成感染性疾病筛查、诊治、防控的分级管理体系。平时主要接诊细菌真菌感染性疾病和肝病,同时兼顾散发性传染病的筛查与诊治。如果发现烈性传染病病人,可快速转运到市传染病医院。”泉州市第一医院感染病科主任郭如意介绍,“大楼按平急两用的设计理念建设,将成为全市发热门诊和感染性疾病科建设的一个示范。”

据介绍,感染楼项目一层为门诊大厅,二层为肝病门诊、实验室、多功能室、教研室等配套用房,按照“三区两通道”的平面布局要求设置,设有发热门诊、肠道门诊、结核门诊及细菌真菌、感染与免疫门诊。三至五层为病房,其中三层为普通病区,设病床38张,主要收治各种肝病患者。四层为细菌真菌病区,设病床38张,主要收治细菌真菌感染患者;配套1个重症室8张病床,收治重症感染患者。五层为艾滋病与结核病区,按照“三区两通道”设置,设病床23张。

全方位推动感染病诊治

为市民健康竖起新屏障

当天,在泉州市第一医院,福建省细菌真菌感染病临床医学研究中心同时揭牌。据了解,近年来,泉州市第一医院感染性疾病科始终致力于感染性疾病的临床诊疗和研究,尤其聚焦细菌、真菌、肝炎病毒等感染病的诊疗技术创新和发病机制研究,取得一系列突出成果。2018年入选福建省临床重点专科;2023年获批国家卫健委细菌真菌诊治培训项目培育基地和福建省细菌真菌感染病临床医学研究中心,并获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面上项目1项。

泉州市第一医院苏智军院长表示,感染楼投入使用后,将进一步完善医院的功能和布局,完善国家级培育基地、省级重点专科、省细菌真菌感染病临床医学研究中心等平台建设,全方位推动感染病的诊治、科研、培训教育、预警监测等建设,提升感染病患者的接诊服务能力和应对突发公共卫生事件的处置能力,为全市人民的身体健康和生命安全竖起一道新的屏障。

版权所有 ©2023 福建日报 fjdaily.com 闽ICP备15008128号
中国互联网举报中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