N海都记者 董加固 杨江参 文/图
成片的玉米地里,玉米饱满汁多;一颗颗红彤彤的大草莓,压弯了枝叶;成串挂在树上的小番茄,吃起来很是脆甜……临近春节,位于泉州南安市霞美镇邱钟村的黑峰家庭农场,一片丰收的景象。
2月4日,恰逢立春时节,上午11点多,海都记者来到这片60亩的农场,只见农场主人陈坤坤脸上洋溢着丰收的喜悦。与周边菜农不同的是,1986年出生的他是一位返乡的大学生,白手起家,创办了南安黑峰家庭农场,开启了他注定不平凡的“新农人”奋斗之路、追梦之旅。
现场:农场结硕果,收成挺不错
“这是去年新试种的品种,叫妙香7号草莓。还不错,结的果子达到了预期……”在农田里,陈坤坤摘下几颗草莓,每一颗个头都很大。记者试吃了一下妙香7号草莓,口感是香,有一股特殊的果香味,还有就是“硬、脆、甜”,甜中带着一点酸,总体感觉挺好的。陈坤坤告诉记者,试种的妙香7号草莓不多,约1亩,去年10月底试种,今年1月结果,果期可到今年的春节、元宵,“1亩产3000斤左右,总体预估产值9万多元”。与妙香7号草莓相邻的是红宝石草莓产地,也同样结出了丰硕的果实。
除了草莓,陈坤坤去年9月份还种了2亩多的小番茄,采摘可持续到今年的4月份。“2亩产量约8000斤,1斤15元零售,预估产值12万元。”陈坤坤介绍道,这个小番茄来自台湾千禧品种,长得很高,有1.7米,结的果子也很多,红的果子像樱桃。记者试吃了一下,口感脆甜。
这片60亩的农场,陈坤坤去年主要种的是水果黄白色玉米,春秋两季,种有30多亩,每亩1000多斤,每斤零售10元,预估产值30多万元。“表现还不错,长势可以,陆续可以收了,工人的工资也可以发了。”陈坤坤笑着说道。
未来:打造田间课堂,播撒“知农爱农”种子
陈坤坤是土生土长的南安人。2008年,陈坤坤从沈阳农业大学园艺专业毕业,因为对土地有一份割舍不下的感情,他辞去稳定的工作,带着2万元返乡创业,一头扎进了“黑土地”,当起了一名“新农人”,一路摸爬滚打,60亩农场先后种植过几十种瓜果蔬菜品类。经济效益可观后,陈坤坤通过探索一二三产融合,重塑乡村文化,拓宽产业价值,建好美丽乡村,每年吸引游客超过2万人次,带动当地超过50个就业岗位,稳定帮助33户困难群众增收,坤坤农场也被评为省级农场示范场。
“我想打造绿色生态农业,也想让孩子们离开钢筋水泥,亲近泥土,感受播种的希望,体会施肥的艰辛,看见嫩芽破土时的坚韧,尝到秋季收获时的不易。”陈坤坤告诉记者,他把自己的农场打造成了田间课堂,每逢周末、假期,越来越多的孩子走进农场,体验采摘乐趣、了解蔬菜的成长历程……截至目前,坤坤农场已开展20多期田间课堂,而他也成了老师,在孩子们心中播下“知农爱农”的种子。